拜博口腔网

这份2025牙齿矫正记录,能帮我避坑吗?

📋 一、 基础信息与病史

  1. 患者基本信息:
    • 姓名、性别、年龄(精确到出生日期)。
    • 联系方式、紧急联系人。
    • 就诊日期。
  2. 主诉:

    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牙齿不齐、龅牙、地包天、咬合问题、美观要求等)。

    这份2025牙齿矫正记录,能帮我避坑吗?-图1

  3. 现病史:
    • 既往牙齿治疗史(补牙、拔牙、根管治疗、牙周治疗等)。
    • 既往正畸治疗史(如有)。
    • 当前口腔症状(疼痛、松动、颞下颌关节不适等)。
    • 系统性疾病史(如糖尿病、心脏病、出血性疾病、骨质疏松、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等)。
    • 用药史(特别是影响骨骼或牙龈的药物,如双膦酸盐、抗凝药等)。
    • 过敏史(药物、材料等)。
    • 口腔习惯(吐舌、咬唇、口呼吸、夜磨牙等)。
    • 营养状况(如氟斑牙、釉质发育不全等)。
  4. 家族史:

    家族中是否有类似的错颌畸形或正畸治疗史。

🦷 二、 临床检查与诊断

  1. 口外检查:
    • 面部评估:
      • 面部对称性。
      • 面部比例(垂直向:面下1/3高度;水平向:颧弓宽度)。
      • 面型(直面、凸面、凹面)。
      • 唇部闭合度、露龈笑情况。
      • 颏部形态与位置。
    • 颞下颌关节检查:
      • 关节区触诊(压痛、弹响、杂音)。
      • 下颌运动范围(开口度、开口型)。
      • 咀嚼肌触诊(压痛)。
  2. 口内检查:
    • 口腔卫生状况: 菌斑指数、牙龈指数、有无牙龈炎、牙周炎、牙结石。
    • 牙齿状况:
      • 牙齿数目(有无多生牙、先天缺失牙)。
      • 牙齿形态(有无过小牙、锥形牙、融合牙等)。
      • 牙齿位置(拥挤、扭转、倾斜、伸长、低位等)。
      • 牙齿颜色(龋坏、氟斑牙、四环素牙等)。
      • 牙齿松动度。
      • 牙齿磨损、磨耗。
    • 牙周状况: 探诊深度、附着丧失、牙龈退缩、牙周袋。
    • 咬合关系:
      • 中线关系(上下颌中线是否一致)。
      • 磨牙关系(中性、近中、远中)。
      • 尖牙关系(中性、I度、II度、III度)。
      • 覆合(深覆合、浅覆合、反合、开合)。
      • 覆盖(深覆盖、正常覆盖、反覆盖)。
      • 牙齿接触点、早接触点、干扰点。
      • Spee曲线、Wilson曲线。
    • 软组织: 唇系带位置、舌系带、口腔黏膜状况。
  3. 模型分析:
    • 研究模型: 用藻酸盐或硅橡胶取上下颌牙列印模,灌制石膏模型。
    • 模型测量:
      • 牙齿大小(Bolton指数分析 - 上下颌牙量比例)。
      • 牙弓长度、宽度、周长。
      • 牙齿拥挤度/间隙分析。
      • Spee曲线深度。
      • 咬合关系分析。
  4. 影像学检查:
    • 全景片: 观察全口牙列发育情况、牙根形态、位置、有无埋伏牙、多生牙、根尖病变、牙槽骨状况。
    • 头颅侧位片:
      • 头影测量分析: 这是正畸诊断的核心,测量骨骼(上下颌位置、角度)、牙齿(倾斜度、位置)、软组织(唇部位置、凸度)等数十项指标,进行量化分析,确定错颌畸形的机制和类型。
    • 根尖片: 特定牙齿的详细观察(根尖周病变、根吸收、牙根形态)。
    • CBCT: 在复杂病例(如埋伏牙、严重骨量不足、颞下颌关节问题)中使用,提供三维立体信息。
  5. 口内/面部照片:
    • 正面: 自然微笑、自然放松、大笑(显示牙龈)、闭唇。
    • 侧面: 自然放松、微笑、上抬下颌(显示前牙覆合覆盖)。
    • 45度角: 左右各一张,显示面部轮廓和牙齿。
    • 口内:
      • 上颌咬合面观。
      • 下颌咬合面观。
      • 上颌右侧观。
      • 上颌左侧观。
      • 下颌右侧观。
      • 下颌左侧观。
      • 上颌前牙区观。
      • 下颌前牙区观。
      • 需要时拍摄特定牙齿或区域。
  6. 诊断:
    • 基于以上所有信息,明确诊断错颌畸形的类型(如安氏I类、II类1分类、III类等)和机制(骨性、牙性、功能性)。
    • 列出主要问题清单。

🎯 三、 治疗计划

  1. 治疗目标:
    • 明确、可量化的目标(排齐牙齿、建立正常覆合覆盖、改善咬合关系、改善面型、稳定疗效)。
    • 符合患者的期望和功能需求。
  2. 治疗策略:
    • 拔牙与否: 根据拥挤度、突度、面型等因素决定是否拔牙及拔除哪些牙齿(通常为前磨牙)。
    • 矫治器选择:
      • 传统金属托槽
      • 陶瓷托槽
      • 自锁托槽
      • 舌侧矫治器
      •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 支抗设计: 确定需要强支抗、中等支抗还是弱支抗,以及如何实现(如种植钉、腭杆、口外弓等)。
    • 特殊技术: 是否需要使用扩弓器、摇椅弓、推磨牙向后、片段弓等。
    • 治疗阶段: 分为排齐整平、关闭拔牙间隙、精细调整、保持等阶段。
  3. 预期疗程: 估算大致治疗时间(通常1.5-3年)。
  4. 费用与知情同意:
    • 详细列出治疗费用构成(检查费、矫治器费、复诊费、保持器费等)。
    • 说明治疗可能的风险、并发症(如牙根吸收、牙釉质脱矿、疼痛、复发等)。
    • 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 四、 治疗过程记录

这是记录的核心部分,贯穿整个治疗周期(通常每月复诊一次)。

  1. 复诊日期与时间。
  2. 本次复诊主要操作:
    • 更换弓丝(型号、尺寸、材质)。
    • 加力(橡皮圈、推簧、拉簧、种植钉加力等)。
    • 粘接/更换托槽/附件。
    • 调整矫治器(如隐形矫治器更换新牙套)。
    • 拆除矫治器部分部件。
    • 保持器调整或更换。
    • 口腔卫生宣教与检查。
    • 拆除弓丝或托槽(如阶段性调整)。
  3. 患者主诉与医生观察:
    • 患者反馈:疼痛程度、口腔溃疡、托槽/附件脱落、橡皮圈丢失、口腔卫生状况、有无不适等。
    • 医生观察:牙齿移动情况(是否按计划移动)、咬合变化、口腔卫生、软组织状况、有无并发症迹象。
  4. 口内/面部照片:
    • 每次复诊都应拍摄与初诊相同角度和数量的照片,用于直观对比牙齿和面部变化,这是最直观的进展记录。
  5. 模型记录:

    在治疗关键阶段(如排齐后、关闭间隙后、去除矫治器前)取研究模型,用于分析进展和制作保持器。

  6. 影像学检查:
    • 治疗中可能需要拍摄全景片或根尖片,监控牙根状况和牙齿移动。
    • 治疗结束前通常需要拍摄头颅侧位片和全景片,评估最终效果。
  7. 沟通与指导:
    • 医生对患者本次复诊情况的总结。
    • 对患者的下一步要求(如佩戴橡皮圈、注意口腔卫生、避免硬食、按时复诊等)。
    • 患者提问与解答记录。

🎉 五、 治疗结束与保持

  1. 拆除矫治器日期。
  2. 拆除矫治器时的检查:
    • 牙齿排列、咬合关系、面部美观的最终评估。
    • 口腔卫生状况(拆除前需彻底清洁)。
    • 牙齿龋坏、脱矿、牙龈状况检查。
  3. 保持器制作与佩戴:
    • 保持器类型(Hawley保持器、透明压膜保持器、固定舌侧丝等)。
    • 保持器制作日期、佩戴开始日期。
    • 保持器佩戴要求(全天佩戴、仅夜间佩戴、佩戴时长)。
    • 保持器清洁指导。
  4. 拆除矫治器时的照片与模型:
    • 拍摄与初诊相同角度的最终口内/面部照片。
    • 取最终研究模型。
  5. 最终头影测量分析: 与初诊片对比,评估骨骼和牙齿的最终位置变化。
  6. 总结与建议:
    • 治疗效果评价。
    • 保持的重要性及长期保持计划(通常建议终身夜间佩戴)。
    • 复诊安排(保持期间定期复查)。
    • 后续口腔保健建议(定期洁牙、口腔检查)。

📁 六、 记录的保存形式

  • 纸质病历: 传统方式,包含所有检查单、知情同意书、复诊记录单、照片打印件、模型等,需妥善保管,但查找和对比不便。
  • 电子病历: 目前主流方式。
    • 优点: 便于存储、检索、传输、备份;可整合影像(照片、X光片);便于远程会诊;减少纸张浪费。
    • 形式: 专门的口腔诊所管理软件、医院HIS系统、正畸专用软件(如OrthoInsight, Dolphin Imaging等)。
    • 关键: 确保数据安全、备份可靠、符合医疗信息隐私法规。
  • 患者个人记录: 鼓励患者自己记录(如使用手机APP、笔记本记录感受、拍照、复诊时间等),作为医生记录的补充,帮助患者更好地参与治疗。

📌 为什么牙齿矫正记录如此重要?

  1. 医生视角:
    • 精准诊断与个性化治疗: 全面了解患者情况,制定最合适的方案。
    • 监控治疗进展: 通过对比记录,及时发现牙齿移动是否偏离计划,及时调整。
    • 评估治疗效果: 客观量化治疗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 医疗纠纷证据: 完整记录是规范行医的重要体现,在发生纠纷时提供依据。
    • 学术研究与教学: 丰富的病例记录是正畸学科发展的基础。
  2. 患者视角:
    • 了解自身情况: 清楚自己的问题、治疗方案和目标。
    • 参与治疗过程: 看到自己的变化,增强信心和依从性。
    • 沟通桥梁: 与医生更有效地沟通问题和感受。
    • 长期健康管理: 治疗结束后的记录对长期保持和后续口腔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

牙齿矫正记录是一个动态、系统、全面的信息集合,它始于治疗前,贯穿治疗全程,并延伸至治疗后,它不仅是医生行医的依据,也是患者了解自身、配合治疗、维护健康的重要工具,一份高质量、完整的矫正记录是成功正畸治疗不可或缺的基石。 在矫正过程中,请务必与你的正畸医生保持良好沟通,积极参与记录过程,这会让你的矫正之旅更加顺利和透明!🦷✨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