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矫正粘结剂是正畸治疗中极其关键的材料,它的作用就像“胶水”,将金属托槽、陶瓷托槽或舌侧托槽牢固地粘结在牙齿表面,以便于弓丝、橡皮筋等附件施加力量,引导牙齿移动到理想位置。

以下是关于牙齿矫正粘结剂的详细说明:
核心作用
- 固定托槽/附件: 这是最主要的功能,没有粘结剂,托槽就无法稳定地附着在牙齿上,矫正力就无法有效传递。
- 传递矫正力: 通过粘结剂,弓丝、橡皮筋等施加的力才能被精确地传递给牙齿,使其在牙槽骨中缓慢、安全地移动。
- 保护牙釉质: 粘结剂在托槽周围形成一个密封层,覆盖牙齿表面,减少食物残渣、细菌滞留,保护牙釉质在矫正期间免受侵蚀(尤其是脱矿风险)。
- 维持附件位置: 对于一些需要额外辅助的附件(如舌扣、拉钩、种植钉等),粘结剂也用于将其固定在牙齿上。
主要类型
目前最主流、最常用的粘结剂是树脂基粘结剂,尤其是光固化树脂粘结剂,其他类型包括:
-
光固化树脂粘结剂:
- 原理: 含有光敏引发剂,当特定波长的光(通常是蓝光)照射时,引发剂启动化学反应,使树脂材料迅速固化变硬。
- 优点:
- 操作时间灵活: 在光照前有足够的操作时间(工作时间长)。
- 固化迅速: 光照后几十秒内即可完全固化,效率高。
- 强度高: 固化后粘结强度和硬度高,能承受持续的矫正力。
- 美观性好: 固化后颜色稳定,不易变色。
- 边缘封闭性好: 能与牙齿表面形成良好的封闭,减少微渗漏。
- 缺点:
- 需要专用的光固化灯设备。
- 对操作技术要求较高,光照不足或不均匀会导致固化不完全,影响粘结强度。
- 固化时存在一定的聚合收缩(体积缩小),可能产生微渗漏(但现代材料已大大改善)。
- 应用: 是目前正畸临床绝对主流的粘结剂,适用于几乎所有类型的托槽和附件。
-
化学固化树脂粘结剂:
- 原理: 由糊剂和液体两部分组成,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自行固化。
- 优点:
- 不需要光固化灯设备。
- 固化过程不受光照影响,适合操作空间受限或难以光照到位的情况。
- 缺点:
- 工作时间短: 混合后几分钟内就会开始固化,操作时间紧张。
- 固化速度慢: 完全固化需要几分钟,期间托槽位置容易移动,影响精度。
- 强度和美观性通常略逊于光固化树脂。
- 颜色稳定性可能较差。
- 应用: 目前在正畸中已较少作为首选,主要用于一些特殊场景,如舌侧矫正某些难以光照的位置,或作为备用。
-
玻璃离子水门汀:
- 原理: 粉液混合,通过酸碱反应固化。
- 优点:
- 具有持续的氟释放能力: 能缓慢释放氟离子,有助于预防或再矿化牙齿表面的脱矿(白斑),对口腔健康有益。
- 与牙齿组织(尤其是牙本质)有化学性粘结。
- 对湿度不敏感,操作相对简单。
- 生物相容性好。
- 缺点:
- 机械强度和粘结强度显著低于树脂粘结剂: 在正畸持续的较大力量下,托槽脱落风险高得多。
- 脆性大,易磨损。
- 美观性差(通常不透明)。
- 固化过程中有水分敏感性。
- 应用: 在正畸中不推荐作为常规托槽粘结剂,因其强度不足,主要用于:
- 临时性粘结(如需要快速调整方案时)。
- 粘结一些辅助性附件(如支抗钉的基座有时会使用)。
- 乳牙期矫正或对美观要求极低的情况。
- 作为窝沟封闭剂或充填材料更常见。
组成成分(以树脂粘结剂为例)
- 树脂基质: 如 Bis-GMA, UDMA, TEGDMA 等,提供基本的强度和固化后的骨架。
- 无机填料: 如二氧化硅、玻璃陶瓷颗粒等,增加强度、硬度和耐磨性,减少聚合收缩。
- 引发剂:
- 光引发剂:如樟脑醌(CQ),用于光固化。
- 化学引发剂:如过氧化物/胺体系,用于化学固化。
- 偶联剂: 如硅烷,增强填料与树脂基质的结合,提高强度和耐久性。
- 稳定剂/抑制剂: 控制固化速度,保证工作时间和储存稳定性。
- 着色剂: 提供不同颜色(如透明、牙色、蓝色等),方便操作和识别。
操作流程(简述)
- 牙齿表面处理:
- 清洁: 彻底清洁牙齿表面,去除菌斑、软垢、色素。
- 酸蚀: 用磷酸凝胶处理牙釉质表面,使其形成微孔结构(蜂窝状),增加粘结面积和机械锁合力,这是树脂粘结的关键步骤。
- 冲洗干燥: 彻底冲洗酸蚀剂,并严格吹干,使牙釉质呈现“白垩色”。
- 涂布粘结剂:
- 在酸蚀干燥后的牙面和托槽底板上均匀涂布一层粘结剂(底涂剂/底胶)。
- 对于光固化树脂,需光照固化底涂剂。
- 混合树脂(如果是双糊剂型): 按比例精确混合主糊剂和催化剂糊剂。
- 放置托槽: 将混合好的树脂(或单糊剂型)置于托槽底板,精准放置托槽在牙齿预定位置,去除多余树脂。
- 光照固化: 用光固化灯从多个方向(颊侧、舌侧、合面)对托槽进行充分光照,确保树脂完全固化。
- 去除多余树脂: 用探针或专用器械仔细清除托槽周围溢出的树脂,避免刺激牙龈或影响咬合。
常见问题与注意事项
- 托槽脱落: 这是矫正中最常见的意外,原因可能包括:
- 粘结操作不当(酸蚀不充分、干燥不佳、光照不足、树脂未完全固化、托槽位置放置错误)。
- 粘结剂本身质量问题或过期。
- 患者因素:咬硬物、口腔卫生差导致托槽周围龋坏、外力撞击等。
- 处理: 需尽快联系正畸医生,预约时间重新粘结,脱落期间应避免使用该牙位咬合硬物,并保持脱落托槽(如还能找到),以便医生评估是否可重复使用。
- 粘结剂残留: 去除托槽后,牙齿表面会残留粘结剂,通常由医生在拆除矫正器后,使用低速手机、专用车针(如火焰状、倒锥状)和大量水冷却小心去除,避免损伤牙釉质。
- 过敏反应: 非常罕见,如果对粘结剂成分(主要是树脂中的单体)过敏,可能出现牙龈红肿、疼痛、溃疡等,需立即告知医生。
- 对牙釉质的影响: 正确操作下,粘结剂对牙釉质是安全的,酸蚀是可逆的,去除粘结剂时若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牙釉质少量磨损,但专业医生会尽力最小化这种影响,脱矿风险主要源于口腔卫生不佳,而非粘结剂本身。
牙齿矫正粘结剂是正畸成功的基石。光固化树脂粘结剂因其优异的性能(高强度、高效率、操作灵活)成为临床绝对主流,其选择、操作技术和患者配合(避免咬硬物、保持口腔卫生)都直接影响矫正效果和疗程,务必由经验丰富的正畸医生进行规范操作,并定期复诊检查粘结剂状态,如果你在矫正过程中遇到托槽脱落等问题,请及时联系你的正畸医生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