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正牙齿(正畸治疗)通常是非常安全且有效的,可以显著改善牙齿排列、咬合功能和面部美观,和任何医疗或牙科手术一样,它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并发症,了解这些风险有助于你做出明智的决定,并与你的正畸医生充分沟通。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矫正牙齿风险:
🦷 一、与牙齿移动本身相关的风险
-
疼痛和不适:
- 初期和每次复诊调整后: 牙齿在移动过程中会产生酸痛、敏感,通常持续几天,这是正常现象。
- 口腔溃疡: 托槽、弓丝等装置的边缘可能会摩擦口腔黏膜,导致溃疡。
- 咬合不适: 初期或调整后,咬合可能感觉不合适或酸痛。
-
牙根吸收:
- 描述: 这是正畸治疗中相对常见(发生率约5%-25%,但大多轻微且临床意义不大)但需要关注的并发症,牙根尖端骨质被吸收,导致牙根变短。
- 风险因素: 个体易感性(遗传因素)、牙齿移动过大过快、根尖有病变、牙齿过长、创伤史、某些正畸力(如压低力)。
- 后果: 轻微吸收通常不影响牙齿功能和寿命,严重吸收可能导致牙齿松动度增加,甚至影响牙齿长期存留率,X光片可以监测牙根长度变化。
-
牙槽骨高度降低:
- 描述: 牙齿周围的牙槽骨在矫正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建和吸收,尤其是在牙龈边缘处。
- 后果: 可能导致牙龈萎缩(牙龈退缩),使牙根部分暴露,影响美观,增加牙齿敏感和龋齿风险,成年患者、牙周状况不佳者风险更高,良好的口腔卫生至关重要。
-
咬合问题:
- 复发: 矫正完成后,牙齿有回到原来位置的趋势,这是最常见的风险之一,严格佩戴保持器是防止复发的关键。
- 咬合创伤: 矫正过程中或完成后,牙齿咬合力分布不均,可能导致个别牙齿负担过重,引起疼痛、松动或创伤性骨吸收,正畸医生会努力建立稳定、健康的咬合关系。
- 颞下颌关节紊乱: 虽然正畸治疗与TMD的关系存在争议,但部分患者在矫正过程中或矫正后可能出现关节弹响、疼痛、张口受限等症状,这可能与咬合改变、肌肉适应、原有关节问题被诱发或加重有关,需要专业评估和处理。
-
神经损伤:
- 描述: 非常罕见,在移动下颌前牙时,理论上存在损伤下牙槽神经(位于下颌骨内,支配下唇、下巴感觉)的风险。
- 后果: 可能导致下唇、下巴区域出现暂时性或永久性麻木、感觉异常,现代技术和医生经验已极大降低了此风险。
🦷 二、与口腔卫生相关的风险
-
龋齿(蛀牙):
- 描述: 矫正装置(托槽、弓丝、带环)会显著增加清洁牙齿的难度,如果口腔卫生维护不当,食物残渣和菌斑容易堆积,导致牙齿表面脱矿(白垩色斑点)和龋齿。
- 后果: 治疗期间或治疗后出现新的蛀牙。极其强调:患者必须投入更多精力进行口腔清洁(刷牙、使用牙线、冲牙器等),并定期进行专业洁牙。
-
牙龈炎和牙周炎:
- 描述: 同样是由于清洁困难导致菌斑堆积,引发牙龈红肿、出血、发炎(牙龈炎),如果持续发展,可能破坏牙周支持组织,导致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周炎)。
- 后果: 牙齿松动、移位、脱落风险增加。牙周健康是正畸成功的基础和前提,治疗期间和治疗后都需要密切关注牙周状况。
🦷 三、与矫正装置相关的风险
-
装置脱落或损坏:
- 描述: 托槽、带环、弓丝等装置可能在进食过硬、粘性食物或意外碰撞时脱落、断裂或移位。
- 后果: 影响治疗进度,延长治疗时间;可能刺激口腔黏膜;需要额外复诊调整。患者需注意饮食,避免啃咬硬物(骨头、坚果壳、冰块等)和粘性食物(口香糖、太妃糖等)。
-
装置扎嘴:
- 描述: 弓丝末端、结扎丝头等可能会刺激口腔黏膜,导致溃疡或疼痛。
- 后果: 不适感,可使用正畸蜡暂时覆盖,并及时复诊请医生处理。
🦷 四、与治疗计划相关的风险
-
拔牙风险:
- 描述: 很多矫正方案需要拔除健康牙齿(通常是前磨牙)来为拥挤的牙齿提供空间或进行代偿性矫正。
- 风险: 拔牙本身风险很小(感染、出血、神经损伤等罕见),但拔牙后间隙的关闭效果、最终的面型变化(如唇部丰满度)是患者和医生共同关注的核心问题。需要医生进行详细评估和充分沟通。
-
治疗结果不理想:
- 描述: 虽然医生会尽力达成目标,但最终结果可能未达到患者或医生的预期(如某些牙齿移动不到位、咬合关系不够完美、面型改善有限等),这可能与患者配合度、牙齿条件、生长发育、生物力学限制等多种因素有关。
-
复发:
- 描述: 如前所述,牙齿有回到原来位置的趋势,这是最常见且需要长期管理的风险。
- 对策: 终身佩戴保持器是防止复发的唯一有效方法,初期(通常1-2年)需全天或大部分时间佩戴,之后可能转为仅夜间佩戴。
🦷 五、其他风险
-
过敏反应:
- 描述: 对矫正装置材料(如镍钛合金丝中的镍、不锈钢、托槽中的树脂成分)过敏的情况非常罕见,但可能发生。
- 对策: 如有已知过敏史,应提前告知医生,可选择其他材料(如钛合金、陶瓷托槽等)。
-
根管治疗后牙齿移动风险:
- 描述: 对于已经做过根管治疗的牙齿,其牙髓(神经血管)已坏死,牙根变脆,在移动过程中牙根折裂的风险相对略高,医生会特别小心控制移动速度和力量。
-
发音暂时性改变:
- 描述: 特别是使用舌侧矫治器(粘在牙齿内侧)或初期佩戴隐形矫正器时,可能会暂时影响发音清晰度(如“s”音),通常需要适应期。
-
手术矫正风险:
- 描述: 对于伴有严重颌骨畸形(如地包天、龅牙、偏颌)的患者,可能需要结合正颌手术,手术本身存在麻醉风险、出血、感染、神经损伤、骨愈合不良等风险,且术后恢复期较长。
📌 总结与建议
- 风险可控: 绝大多数风险是可控的,或者可以通过医生的专业技术和患者的积极配合来最小化。
- 选择专业医生: 选择一位经验丰富、资质合格的正畸专科医生至关重要。 他们能准确评估你的口腔状况,制定个性化方案,并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
- 患者配合是关键:
- 严格保持口腔卫生: 勤刷牙(每次至少3分钟,使用正畸专用牙刷/牙缝刷)、用牙线/冲牙器清洁牙缝、定期洗牙。
- 注意饮食: 避免过硬、过粘、过大的食物。
- 按时复诊: 配合医生调整装置,确保治疗按计划进行。
- 遵医嘱佩戴保持器: 这是保证长期效果的重中之重。
- 及时沟通: 治疗中出现任何不适或疑问,及时联系医生。
- 充分沟通: 在治疗前,与你的正畸医生进行深入沟通,了解你的具体风险、预期效果、治疗方案、所需时间、费用以及如何配合,签署知情同意书前确保完全理解。
矫正牙齿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通过选择专业医生、严格遵循医嘱、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和长期佩戴保持器,绝大多数风险可以被有效管理,而矫正带来的健康和美观收益通常远大于这些风险。 在决定治疗前,务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充分的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