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正牙齿(戴牙套)后出现牙疼是非常常见的现象,尤其是在以下几种情况下:

🦷 为什么矫正后牙疼?(常见原因)
-
牙齿移动的压力(最常见):
- 牙齿在移动过程中,牙根周围的牙槽骨需要被重塑(吸收和重建),这个过程会刺激牙神经和牙周组织,导致酸痛、钝痛或敏感。
- 发生时间: 通常在刚戴上新牙套、调整弓丝(加力)后的几天内最明显,之后会逐渐减轻,这是矫正过程中必然且正常的现象。
-
托槽/弓丝的摩擦:
- 托槽(粘在牙齿上的小方块)和弓丝(连接托槽的金属丝)的边缘可能比较锐利,摩擦口腔内壁(嘴唇、脸颊内侧)或舌头,引起局部疼痛或溃疡。
- 牙齿移动过程中,弓丝末端可能刺激牙龈或口腔黏膜。
-
咬合问题:
- 新调整的牙套可能导致牙齿暂时性的咬合高点,即某个或某几个牙齿在咬合时受力过大,引起疼痛。
- 咬合异常也可能导致颞下颌关节(连接下巴和颅骨的关节)不适,表现为耳朵前、太阳穴附近或关节区的疼痛。
-
牙齿敏感:
牙齿移动过程中,牙根周围的牙骨质和牙本质受到牵拉,可能导致牙齿对冷、热、酸、甜刺激更加敏感,出现一过性的酸痛。
-
口腔卫生问题:
矫正期间清洁牙齿更困难,如果清洁不到位,容易滋生细菌,导致牙龈炎(牙龈红肿、出血、疼痛)或龋齿(蛀牙),引起牙疼。
-
其他原因:
- 牙齿本身的问题: 矫正前未发现的蛀牙、牙髓炎(牙神经发炎)、根尖周炎(牙根尖发炎)等在矫正过程中可能因为牙齿移动或清洁困难而诱发疼痛。
- 托槽脱落或弓丝变形: 托片脱落或弓丝移位、刺入牙龈或口腔黏膜,引起局部疼痛。
- 颞下颌关节紊乱: 矫正过程中的咬合变化可能诱发或加重TMD,导致关节区疼痛、弹响、张口受限等。
🩺 如何缓解矫正后的牙疼?
- 时间与耐心: 大多数由牙齿移动压力引起的酸痛会在几天到一周内自行缓解,这是身体适应新位置的过程。
- 饮食调整:
- 吃软食: 在疼痛明显的前几天,选择温凉、软烂的食物,如粥、面条、酸奶、果泥、蒸蛋、煮软的蔬菜等,避免过硬、过韧、需要大力咀嚼的食物(如坚果、硬糖、排骨、韧性大的肉类)。
- 避免过冷过热: 减少对牙齿的冷热刺激,避免加重敏感。
- 冷敷:
用冰袋或冷毛巾包裹后,轻轻敷在疼痛部位对应的脸颊外部(每次15-20分钟,间隔1-2小时),冷敷有助于减轻炎症和肿胀,缓解酸痛。
- 非处方止痛药:
- 如果疼痛比较明显,影响生活,可以考虑服用非处方的止痛药,如布洛芬(Ibuprofen)或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务必按照药品说明书服用,并注意禁忌症。 如果不确定,请咨询医生或药剂师。
- 避免自行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 保护口腔黏膜:
- 如果是托槽或弓丝摩擦引起口腔溃疡,可以使用正畸保护蜡(Orthodontic Wax)覆盖在摩擦处,保护黏膜,药店有售。
- 温盐水漱口(一杯温水+半茶匙盐)有助于消炎止痛。
- 保持口腔卫生:
- 坚持刷牙: 即使疼痛也要认真刷牙(至少早晚各一次,饭后),使用软毛牙刷,配合牙线、牙缝刷或冲牙器彻底清洁,特别是托槽周围,防止食物残渣堆积引发牙龈炎或蛀牙,良好的卫生是预防疼痛的关键。
- 使用含氟牙膏,有助于脱敏和防龋。
- 避免用患侧咀嚼: 如果某侧牙齿疼痛明显,尽量用另一侧咀嚼,减少对疼痛牙齿的刺激。
🚨 何时应该联系你的正畸医生?
虽然牙疼在矫正初期很常见,但出现以下情况时,务必及时联系你的正畸医生:
- 剧烈或持续加重的疼痛: 疼痛非常剧烈,或者几天后不但没有缓解反而越来越严重。
- 疼痛伴随其他症状:
- 牙齿明显松动(非正常范围内的松动)。
- 牙龈严重红肿、出血、流脓。
- 牙齿出现自发痛(不碰也疼)、夜间痛。
- 咬合时剧痛或牙齿有浮起感。
- 脸颊、牙龈等部位出现明显的红肿、化脓。
- 张口困难或关节疼痛明显。
- 托槽脱落或弓丝变形: 发现托片掉了,或者弓丝移位、刺入牙龈、弓丝末端过长扎嘴。
- 对冷热刺激极度敏感且持续不缓解: 即使没有明显蛀牙,牙齿敏感到严重影响生活。
- 疼痛超过一周无缓解或反复发作: 如果疼痛持续一周以上没有好转,或者好转后再次出现不明原因的疼痛。
- 怀疑是牙齿本身的问题: 疼痛位置固定在某个牙齿,且感觉像蛀牙或神经痛。
矫正后的牙疼,尤其是初始适应期的酸痛,通常是牙齿在移动过程中的正常生理反应,通过调整饮食、冷敷、服用止痛药(必要时)和保持良好口腔卫生,大多可以缓解。但关键在于区分正常反应和异常信号。 如果疼痛剧烈、持续不缓解、伴随其他症状或出现托槽脱落等问题,一定要及时联系你的正畸医生,让医生检查并判断原因,进行相应的处理(如调整咬合、更换弓丝、处理托槽、检查牙齿本身疾病等),不要自行调整牙套或忽视异常疼痛。
希望这些信息能帮你缓解不适,顺利度过矫正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