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槽骨种植”这个说法其实是指种植牙(Dental Implant),它是一种修复缺失牙齿的方法。种植牙的核心就是将人工牙根(种植体)植入到缺失牙齿位置的牙槽骨中,待种植体与牙槽骨牢固结合(骨结合)后,再在种植体上安装牙冠,从而恢复牙齿的功能和美观。

牙槽骨是种植牙成功的基础和关键,没有足够健康、厚实的牙槽骨,种植牙就难以成功或稳定。
以下是关于牙槽骨和种植牙的详细说明:
为什么牙槽骨如此重要?
- 支撑作用: 牙槽骨就像地基,为种植体提供稳固的支撑,种植体需要与牙槽骨紧密结合(骨结合),才能承受咀嚼力,不会松动或脱落。
- 维持骨量: 天然牙的牙根存在时,会不断刺激牙槽骨,维持其健康和体积,一旦牙齿缺失,牙槽骨会因为失去这种刺激而逐渐吸收和萎缩(这个过程称为“废用性萎缩”),萎缩的牙槽骨高度和宽度都不足,无法容纳种植体。
- 保证长期效果: 良好的骨结合是种植牙长期使用(10年、20年甚至更久)的前提,骨量不足会导致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最终可能导致种植失败。
牙槽骨不足的常见原因
- 牙齿缺失后未及时修复: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缺牙后牙槽骨开始萎缩,时间越长,萎缩越严重。
- 牙周病: 严重的牙周病会破坏牙槽骨,导致牙齿松动脱落,即使拔牙后,骨量也可能不足。
- 外伤或肿瘤手术: 导致颌骨缺损或牙槽骨破坏。
- 先天发育问题: 少数人天生牙槽骨条件较差。
- 长期佩戴活动假牙: 如果假牙压迫牙槽骨过重或不合适,也可能加速骨吸收。
牙槽骨不足怎么办?——骨增量技术
如果牙槽骨的宽度、高度或密度不足以直接种植,医生会建议进行骨增量手术(也称为骨增量、植骨术),这些技术旨在增加骨量,为种植创造条件:
- 引导骨再生术: 在骨缺损处放置骨移植材料(自体骨、异体骨、异种骨或人工骨粉),并覆盖生物膜,引导骨细胞生长,形成新的骨组织。
- 骨块移植: 从患者自身(如下颌骨、髂骨)取骨块,移植到需要增加骨量的部位,适用于需要大量骨量增加的情况。
- 上颌窦提升术: 针对上颌后牙区牙槽骨高度不足(靠近上颌窦)的情况,通过手术将上颌窦底粘膜(上颌窦膜)向上推,在下方空间填入骨移植材料,增加骨高度。
- 骨劈开术/骨扩张术: 对于牙槽骨宽度略有不足但高度尚可的情况,将牙槽骨垂直劈开或横向扩张,植入骨粉或直接植入种植体(有时可同期进行)。
- 钛网/骨支架: 在复杂的大范围骨缺损中,使用钛网等作为支架,配合骨移植材料塑形,引导新骨长成所需形状。
种植牙的基本流程(包含骨增量的情况)
- 全面检查和评估:
- 口腔检查、X光片(全景片、根尖片)、CBCT(锥形束CT,精确评估骨量、密度、神经血管位置)。
- 全身健康状况评估(排除严重系统性疾病)。
- 制定治疗计划(是否需要骨增量?选择哪种方式?种植体品牌?修复方案?)。
- 术前准备: 治疗口腔内其他疾病(如牙周炎、龋齿)。
- 骨增量手术(如需要): 根据计划进行骨增量手术,等待骨愈合(通常需要3-6个月或更长时间)。
- 种植体植入手术: 在局部麻醉下,切开牙龈,暴露牙槽骨,在预定位置制备窝洞,将种植体植入,如果骨量充足且条件理想,有时可在拔牙后立即植入(即刻种植)。
- 骨结合期: 种植体植入后需要与牙槽骨牢固结合,这个过程需要时间,下颌骨通常需要3-4个月,上颌骨需要4-6个月或更久,期间戴临时假牙。
- 基台连接: 骨结合完成后,切开牙龈,将愈合基台连接到种植体上,使牙龈形成袖口形态,为戴牙冠做准备,等待牙龈愈合(约2周)。
- 牙冠制作和佩戴: 取模,由牙科技工室制作牙冠(全瓷冠、烤瓷冠等),试戴合适后粘固在基台上。
- 定期复查和维护: 种植完成后需要定期复查(每6个月到1年),进行专业清洁和维护,确保种植体周围健康。
关键点总结
- 牙槽骨是种植牙成功的基石。
- 缺牙后应尽快考虑种植,避免牙槽骨萎缩。
- 骨量不足可以通过各种骨增量技术解决,但会增加治疗时间、费用和复杂程度。
- 种植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专业的口腔种植医生团队和患者的良好配合(尤其是术后维护)。
- 成功率高(在条件良好的病例中可达95%以上),但并非100%,存在一定风险(如感染、神经损伤、种植体周围炎、失败等)。
- 费用相对较高,但长期效果和功能远优于活动假牙。
建议
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有牙齿缺失的问题,并且对种植牙感兴趣,最重要的是去正规医院的口腔种植科或口腔颌面外科就诊,医生会通过详细的检查(尤其是CBCT)评估你的牙槽骨条件,判断是否适合种植,以及是否需要骨增量,并为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不要自行判断或轻信不实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