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上颌窦积液时能做种植牙吗?需要先处理积液再种吗?

关于上颌窦积液是否可以进行种植牙手术,答案是:通常不可以,必须先处理积液,待其完全消退并确保上颌窦健康后,才能考虑种植牙。

上颌窦积液时能做种植牙吗?需要先处理积液再种吗?-图1

原因如下:

  1. 感染风险显著增加:

    • 上颌窦积液通常提示存在炎症(如急性或慢性鼻窦炎),种植牙手术是一个有创操作,需要在上颌窦底附近的牙槽骨上进行钻孔和植入种植体。
    • 如果积液未控制,手术操作本身可能将细菌带入上颌窦腔,或者破坏原本就脆弱的骨壁,导致细菌直接进入上颌窦,引发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如急性化脓性上颌窦炎,这种感染非常痛苦,治疗复杂,甚至可能危及种植体的长期成功率。
  2. 影响骨结合与种植体稳定性:

    • 种植牙成功的关键在于种植体与周围牙槽骨形成牢固的骨结合(Osseointegration)。
    • 上颌窦积液(尤其是炎症性积液)中的炎症因子、酶类以及可能的细菌产物,会对骨组织产生不良影响,干扰成骨细胞的活性,抑制新骨形成。
    • 积液的存在也意味着上颌窦内环境不稳定,可能影响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健康和稳定性,增加种植体松动、失败的风险。
  3. 骨量评估不准确:

    • 种植牙前需要通过CBCT(锥形束CT)等影像学检查精确评估牙槽骨的高度和宽度,特别是上颌窦底的位置和骨量。
    • 积液的存在会影响影像学检查的清晰度,使得对骨量的判断可能出现偏差,医生可能无法准确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上颌窦提升术(骨增量)以及提升的难度和风险。
  4. 手术操作难度增加:

    积液可能使上颌窦黏膜充血、水肿、增厚,甚至存在潜在的骨吸收或骨破坏,在进行上颌窦提升术(如果需要)或种植窝洞预备时,穿透或损伤上颌窦黏膜的风险大大增加,一旦黏膜穿孔,积液或脓液可能流入口腔,导致手术失败和感染。

正确的处理流程:

  1. 明确诊断和治疗积液:

    • 首先需要由耳鼻喉科医生对上颌窦积液进行诊断,明确病因(是急性鼻窦炎?慢性鼻窦炎?过敏?还是其他原因?)。
    • 针对病因进行积极治疗:
      • 急性细菌性鼻窦炎: 通常需要足量足疗程的抗生素治疗,可能辅以鼻腔冲洗、减充血剂等。
      • 慢性鼻窦炎: 可能需要更长期的药物治疗(抗生素、鼻用激素、黏液促排剂等),甚至考虑功能性鼻内镜手术(FESS)来清除病变组织、改善窦口引流。
      • 过敏性因素: 需要控制过敏症状(抗组胺药、鼻用激素、避免过敏原等)。
    • 目标: 彻底消除积液,控制炎症,恢复上颌窦的正常生理功能和健康状态,可能需要复查CT确认积液完全吸收。
  2. 等待炎症消退:

    • 在积液消退、上颌窦炎症得到控制后,通常需要一段时间的稳定期(例如数周甚至数月),以确保上颌窦黏膜完全愈合,炎症指标恢复正常,骨组织有恢复的时间。
  3. 重新评估:

    • 在上颌窦健康稳定后,由口腔种植科医生再次进行临床检查和影像学评估(CBCT)。
    • 包括:牙槽骨的高度和宽度、上颌窦底的位置和黏膜状态、邻牙健康状况、咬合关系等。
  4. 制定种植计划:

    • 根据评估结果,医生会制定详细的种植方案:
      • 如果骨量充足,上颌窦黏膜健康,可以直接进行种植手术。
      • 如果骨量不足(尤其是垂直高度不够),且上颌窦黏膜健康,可能需要先进行上颌窦提升术(骨增量),待新骨形成后再植入种植体。
      • 上颌窦提升术本身也有风险,但前提是上颌窦必须处于健康无炎症状态。

上颌窦积液是种植牙手术的绝对禁忌症,强行在积液未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种植手术,会极大地增加术后感染、种植体失败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务必遵循以下步骤:

  1. 先看耳鼻喉科: 明确积液原因,积极治疗,彻底消除积液和炎症。
  2. 等待稳定期: 确保上颌窦完全恢复健康。
  3. 再看口腔种植科: 重新评估,制定安全的种植计划。

请务必与您的耳鼻喉科医生和口腔种植科医生充分沟通,遵循他们的专业建议,切勿急于求成,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损失,种植牙是长期投资,安全和成功是第一位的。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