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种植牙是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如3D成像、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CAD/CAM、手术导板等)来优化传统种植牙的整个流程,提高精准度、可预测性和患者舒适度,以下是数字化种植牙的详细流程:

术前评估与规划(核心环节)
-
初诊咨询与口腔检查:
- 医生详细询问病史、口腔健康状况、全身健康状况(如糖尿病、心脏病、吸烟史等)、期望和顾虑。
- 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检查缺牙区情况(骨量、软组织)、咬合关系、口腔卫生状况、邻牙及对颌牙情况。
- 拍摄常规口腔X光片(如根尖片、全景片)。
-
数字化数据采集:
- 锥形束CT扫描: 这是数字化种植的核心,患者需进行CBCT扫描,获取颌骨的三维高精度影像数据,清晰显示:
- 骨组织的三维形态、高度、宽度、密度。
- 重要解剖结构的位置(如下牙槽神经管、上颌窦、鼻底)。
- 缺牙区邻牙的牙根位置和方向。
- 口内扫描: 使用高精度的口内扫描仪(如iTero, Trios等)获取患者口腔内软硬组织的数字模型。
- 扫描范围包括:整个牙弓、缺牙区、对颌牙、咬合关系。
- 替代传统取模,更舒适、快速,数据可直接导入计算机。
- 锥形束CT扫描: 这是数字化种植的核心,患者需进行CBCT扫描,获取颌骨的三维高精度影像数据,清晰显示:
-
数字化设计与模拟:
- 数据融合: 将CBCT数据(骨信息)和口扫数据(软组织、牙齿信息)在专业种植设计软件中进行精确配准和融合,构建一个包含颌骨、牙齿、软组织的完整三维数字模型。
- 虚拟种植规划:
- 医生在数字模型上,根据患者的解剖条件、咬合关系、美学要求、功能需求等,虚拟地设计种植体的最佳植入位置、角度和深度。
- 软件会自动计算并显示种植体与重要解剖结构(神经、血管、上颌窦)的安全距离。
- 可以模拟不同的种植方案,比较优劣,选择最优方案。
- 数字化导板设计:
- 基于虚拟种植规划,软件自动生成或医生手动设计手术导板。
- 导板是一个与患者口腔内组织(通常是牙龈或牙齿)精确贴合的透明树脂模板,带有预设的导向孔。
- 导板的作用是:在手术中精确引导钻头按照预设的位置、角度和深度进行备洞,确保实际种植体植入位置与虚拟规划完全一致。
-
方案沟通与确认:
- 医生利用数字化设计软件生成的3D图像和动画,向患者直观展示:
- 骨缺情况。
- 虚拟种植体的位置、方向。
- 导板的作用。
- 最终修复体的预期效果(结合CAD/CAM设计的牙冠)。
- 与患者充分沟通手术方案、预期效果、风险、费用等,获得知情同意。
- 医生利用数字化设计软件生成的3D图像和动画,向患者直观展示:
数字化导板制作(通常在术前完成)
- 导板打印: 设计好的导板数据通过3D打印机制作出实体导板,常用材料是医用树脂。
- 消毒: 打印出的导板经过严格消毒,准备手术使用。
手术实施(在数字化导板辅助下)
- 消毒铺巾: 常规口腔手术消毒和铺巾。
- 导板就位与固定: 将消毒好的手术导板精确放置在患者口腔内,并利用其自身的固位结构(如邻牙卡抱、牙龈钉固位)或临时粘接剂牢固固定在手术区域。
- 导板引导下备洞:
- 医生使用与导板导向孔匹配的专用钻头。
- 钻头通过导板的导向孔进行操作,严格限制了钻头的移动方向(角度)和深度。
- 按照预设的步骤(逐级扩大备洞)进行窝洞预备,每一步都在导板的精确引导下进行。
- 种植体植入:
- 窝洞预备完成后,将种植体拧入或敲入窝洞内。
- 由于备洞位置精确,种植体植入的位置、角度、深度应与虚拟规划高度一致。
- 缝合: 种植体植入后,根据情况缝合牙龈切口。
- (可选)即刻修复: 如果条件允许(骨量充足、初期稳定性好、无美学风险等),可以在手术当天或短期内利用数字化设计的基台和临时牙冠进行即刻负重,让患者当天戴上临时牙。
术后愈合与二期手术(部分情况需要)
- 愈合期: 种植体植入后,通常需要3-6个月的骨结合时间(具体时间取决于骨质、手术创伤等),期间需定期复查。
- 二期手术(如果需要):
- 对于需要埋入式愈合的种植体(即植入后牙龈完全覆盖种植体),在骨结合完成后,需要进行二期手术切开牙龈,暴露种植体基台连接部位。
- 数字化技术同样可应用于二期手术规划(如导板辅助精准暴露)。
最终修复体制作与戴牙
- 数据采集:
- 口内扫描: 在种植体基台连接后,使用口内扫描仪获取包含种植体基台位置的数字印模,这替代了传统取模。
- (可选)数字化咬合记录: 使用咬合记录扫描仪记录精确的咬合关系。
- 数字化设计:
- 将口扫数据导入修复设计软件。
- 医生设计最终修复体(牙冠/桥)的形态、颜色、邻接关系、咬合关系。
- 设计基台(如果需要)。
- CAD/CAM加工:
- 设计完成后,数据发送给CAD/CAM中心。
- 使用数控机床切削预成块(如氧化锆、锆瓷、钴铬合金等)或3D打印(树脂、金属等)制作最终的基台和牙冠。
- 试戴与粘接:
- 患者复诊,试戴制作好的基台和牙冠。
- 检查就位、密合度、咬合关系、邻接关系、颜色、形态等。
- 满意后,使用专用粘接剂将修复体粘固在基台上(或螺丝固位)。
复诊与终身维护
- 定期复查: 种植牙完成后,需遵医嘱定期复查(通常3-6个月一次),检查种植体周围状况、修复体使用情况、口腔卫生等。
- 专业维护: 进行专业的种植体周围清洁和维护,预防种植体周围炎。
- 日常维护: 患者需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正确刷牙、使用牙线/牙缝刷、冲牙器),定期洁牙,避免咬硬物,戒烟。
数字化种植牙的核心优势
- 精准性: 基于三维数据和虚拟规划,导板引导实现亚毫米级的精准植入,避开重要解剖结构。
- 可预测性: 术前即可预知最终效果,方案更可靠。
- 微创性: 导板引导下,手术切口更小、更精准,减少创伤和出血,术后肿胀疼痛通常较轻。
- 效率: 省去传统取模时间,口扫更舒适;设计、加工流程更高效,可能缩短治疗周期(尤其适合即刻负重)。
- 可视化沟通: 3D图像便于医患沟通,患者更容易理解方案。
- 个性化: 基于患者自身数据设计,实现真正的个性化治疗。
- 长期成功率: 精准植入是长期成功的基础,数字化技术有助于提高长期成功率。
注意事项
- 技术依赖: 高度依赖先进的设备(CBCT、口扫仪、3D打印机、设计软件)和医生的技术水平。
- 费用: 通常比传统种植牙费用更高(设备投入、耗材成本)。
- 适应症: 并非所有情况都绝对需要数字化导板,医生会根据具体病例判断。
- 并发症风险: 任何手术都有风险,数字化技术能降低风险但不能完全避免(如感染、神经损伤、种植体失败等)。
数字化种植牙通过术前精确的3D数据采集、虚拟规划和导板设计,术中导板引导下的精准操作,以及术后CAD/CAM制作的修复体,将种植牙治疗提升到了一个更精准、更可预测、更微创、更高效的新高度,选择经验丰富、设备齐全的机构和医生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