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矫正过程中牙龈出现变化是非常常见的现象,通常被称为“矫正性牙龈炎”或“矫正相关牙龈问题”,这些变化可能包括:

常见的牙龈变化
-
牙龈红肿、发炎:
- 表现: 牙龈颜色变深红、肿胀、质地变软、容易出血(刷牙或吃东西时)。
- 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是口腔卫生维护困难,牙套(托槽、弓丝、橡皮筋、保持器等)会阻碍牙刷和牙线的有效使用,食物残渣和牙菌斑容易堆积在牙齿和牙套周围,刺激牙龈引发炎症(牙龈炎)。
-
牙龈增生/肥大:
- 表现: 牙龈组织异常增厚、覆盖部分牙齿表面,看起来像“长肉了”。
- 原因: 长期慢性炎症刺激是主因,某些药物(如治疗癫痫的苯妥英钠、免疫抑制剂环孢素、某些降压药硝苯地平等)也可能诱发牙龈增生,矫正期间如果口腔卫生不佳,会大大增加风险。
-
牙龈萎缩:
- 表现: 牙龈边缘向牙根方向退缩,导致牙根暴露,牙齿看起来变长,可能伴随牙齿敏感或影响美观。
- 原因:
- 正畸力本身: 牙齿移动过程中,如果施加的力量过大、过快或不均匀,可能压迫或牵拉牙龈组织,导致其退缩。
- 牙周基础问题: 如果矫正前就有牙周炎或牙龈萎缩史,矫正可能加重这些问题。
- 牙根吸收: 罕见但严重的情况下,矫正可能导致牙根吸收变短,牙龈也会相应退缩。
- 口腔卫生差: 慢性炎症长期刺激也可能导致牙龈附着丧失和萎缩。
-
牙龈退缩(伴随牙槽骨吸收):
- 表现: 牙龈退缩,牙根暴露,牙槽骨高度也可能降低。
- 原因: 通常与严重的牙周炎有关,如果矫正前牙周炎未得到良好控制,矫正可能加速牙周破坏,正畸力不当也可能加重已有问题。
-
牙龈疼痛或不适:
- 表现: 牙龈感觉疼痛、触碰或刷牙时不适。
- 原因: 牙套边缘摩擦刺激牙龈、牙龈炎症、或者牙齿移动过程中牙龈受到牵拉。
为什么矫正期间牙龈容易出问题?
- 清洁难度大: 牙套本身就是一个“障碍物”,让刷牙和使用牙线变得困难得多。
- 牙菌斑堆积: 清洁不彻底导致牙菌斑(细菌薄膜)大量堆积,是引发牙龈炎的元凶。
- 牙齿移动: 牙齿在牙槽骨中移动,牙龈和牙周组织需要适应这种变化,这个过程可能伴随炎症和暂时性的不适。
- 个体差异: 有些人牙龈本身就比较敏感或容易发炎(如青春期、孕期激素变化时)。
- 原有牙周问题: 矫正前如果牙龈或牙周就有问题,矫正期间可能被诱发或加重。
如何预防和处理矫正期间的牙龈问题?
预防和处理的核心是:保持极佳的口腔卫生!
-
加强口腔清洁(重中之重!):
- 正确刷牙: 使用小头软毛牙刷(如正畸专用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每次刷牙至少2-3分钟,不仅要刷牙齿表面,更要仔细清洁托槽周围、牙龈边缘、牙齿与牙套之间的缝隙,可以使用冲牙器(水牙线)辅助清洁。
- 使用牙线/牙缝刷: 每天至少使用一次牙线或牙缝刷,清除邻面和牙套下方的牙菌斑,正畸专用牙线穿引器或牙缝刷是必备工具。
- 使用漱口水: 在医生指导下,可使用抗菌漱口水(如含氯己定、西吡氯铵的漱口水)作为辅助,但不能替代刷牙和牙线,长期使用含氯己定的漱口水可能导致牙齿染色。
- 定期专业洁治: 严格按照正畸医生的要求(通常是3-4个月一次)进行专业的牙周洁治(洗牙),清除牙结石和难以自行清除的菌斑。
-
与正畸医生保持密切沟通:
- 定期复诊: 按时复诊,让医生检查牙龈状况和牙齿移动情况。
- 及时报告问题: 一旦发现牙龈红肿、出血、疼痛、增生、退缩等任何异常,立即告知正畸医生,不要等到复诊日。
- 调整方案: 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调整矫正力的大小、方向或频率,或者在必要时暂停矫正。
-
注意饮食:
- 避免过硬、过黏、过甜的食物,减少托槽脱落和食物嵌塞的风险。
- 多吃富含维生素C(如新鲜蔬果)的食物,有助于牙龈健康。
-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 戒烟:吸烟是牙周病的明确危险因素,会显著增加牙龈问题的风险并影响愈合。
- 保证充足睡眠,管理压力,有助于维持整体免疫力。
-
治疗已有的牙周问题:
- 矫正前必须进行全面的牙周检查和治疗! 如果有牙龈炎或牙周炎,必须在矫正开始前彻底治疗并控制稳定,未控制的牙周炎是矫正的禁忌症或需要极其谨慎。
牙齿矫正期间牙龈出现变化是常见的,但并非不可避免或不可控,绝大多数牙龈问题(如红肿、出血、轻度增生)通过极其严格的口腔卫生维护和定期的专业牙周治疗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牙龈萎缩等更严重的问题虽然风险较低,但也与口腔卫生、个体情况和医生操作密切相关。
关键点:
- 口腔卫生是生命线! 必须投入比平时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清洁。
- 定期看正畸医生和牙周医生。
- 发现问题,及时沟通,不要拖延。
如果你正在矫正或计划矫正,务必与你的正畸医生详细讨论牙龈维护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是确保矫正成功、获得健康美丽笑容的最重要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