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种植牙触及邻牙会引发邻牙松动或疼痛吗?

种植牙触及邻牙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它可能预示着潜在的并发症或需要及时处理的情况,以下是关于这个问题的详细解释和应对建议:

种植牙触及邻牙会引发邻牙松动或疼痛吗?-图1

📍 为什么种植牙会触及邻牙?

  1. 邻牙倾斜或移位:

    •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缺牙后,邻牙(尤其是缺牙间隙两侧的牙齿)会向缺牙区倾斜、伸长或移位,导致原本的缺牙间隙变小。
    • 如果种植体植入时没有充分考虑到这种变化,或者种植体的直径选择过大,就可能导致种植体(尤其是种植体上部结构,如基台或牙冠)与倾斜的邻牙发生接触或摩擦。
  2. 邻牙存在修复体(牙冠、贴面等):

    • 邻牙本身就有牙冠或其他修复体,如果这些修复体的边缘(尤其是龈边缘)过长、形态不合适或者位置有偏差,也可能在种植牙戴上后与之发生接触。
    • 邻牙的修复体在制作时没有为未来的种植牙预留足够的空间。
  3. 邻牙本身存在解剖或病理问题:

    • 邻牙有较大的龋坏(蛀牙)或充填物(补牙材料)突出牙面。
    • 邻牙形态异常(如过大的牙尖、过宽的邻接点)。
    • 邻牙牙周状况不佳,有牙龈退缩或牙根暴露。
  4. 种植体植入位置或角度不佳:

    • 术前评估不足(如未拍CBCT),未能准确判断邻牙的位置、倾斜度和缺牙区的实际空间。
    • 种植手术过程中,植入体的位置(颊舌向、近远中向、垂直向)或角度偏离了理想位置,导致其过于靠近邻牙。
    • 种植体直径选择过大,超出了缺牙区的可用空间。
  5. 术后肿胀或暂时性变化:

    • 手术后短期内,手术区域的牙龈和软组织可能会出现肿胀,这可能导致种植体上部结构暂时性地“触及”邻牙,随着肿胀消退,这种情况通常会消失。但这需要医生鉴别。

📍 种植牙触及邻牙可能带来的后果

  1. 疼痛和不适: 接触点会产生压力,导致咀嚼或咬合时疼痛、不适,甚至影响进食。
  2. 邻牙损伤:
    • 牙髓刺激/坏死: 持续的机械刺激可能导致邻牙牙髓(牙神经)发炎甚至坏死,需要根管治疗。
    • 牙周组织损伤: 接触点会压迫邻牙的牙龈,导致牙龈退缩、牙槽骨吸收,甚至邻牙松动。
    • 牙冠/修复体损坏: 持续的摩擦可能导致邻牙或种植牙本身的修复体(牙冠)磨损、崩瓷或松动。
  3. 种植体周围炎: 邻牙与种植体之间的接触点容易堆积食物残渣和菌斑,如果清洁困难,会大大增加种植体周围炎的风险,导致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最终可能导致种植失败。
  4. 咬合创伤: 不正常的接触点会干扰正常的咬合关系,导致咬合力分布不均,可能引起颞下颌关节紊乱(TMJ)或肌肉疼痛。
  5. 美观问题: 接触点可能导致邻牙和种植牙之间出现缝隙过大或形态不自然,影响美观。

📍 发现种植牙触及邻牙该怎么办?

最重要的一步:立即联系你的种植医生!不要自行处理或等待。

医生会进行以下评估和处理:

  1. 详细问诊和临床检查:

    • 了解具体不适症状(疼痛、位置、程度、诱发因素)。
    • 视诊:观察邻牙和种植牙的牙龈状况、接触点位置。
    • 探诊:检查接触点的松紧度、是否有食物嵌塞、牙龈出血情况。
    • 叩诊:检查邻牙和种植牙是否有叩痛。
    • 咬合检查:检查正中咬合、前伸咬合、侧方咬合时接触点的情况,使用咬合纸或咬合硅橡胶精确标记接触点。
    • 牙周检查:测量邻牙和种植体周围的牙周袋深度、附着丧失、牙龈退缩情况。
  2. 影像学检查:

    • 根尖片(牙片): 观察种植体与邻牙牙根的位置关系,评估骨情况。
    • 曲面断层片(全景片): 了解全口牙齿和种植体的整体位置关系。
    • CBCT(锥形束CT): 这是最关键的检查!可以三维立体地精确显示:
      • 种植体与邻牙牙根之间的距离(骨间隔)。
      • 种植体位置是否理想(近远中、垂直、颊舌向)。
      • 邻牙的倾斜程度、牙根形态。
      • 种植体周围骨密度和骨量。
      • 邻牙的牙周状况。
  3.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治疗方案:

    • 如果是术后暂时性肿胀: 医生可能会建议观察,给予消炎药或漱口水,待肿胀消退后复诊检查。
    • 如果是邻牙修复体问题:
      • 调磨: 如果是邻牙牙冠边缘过长或形态问题导致接触,医生可以在不损伤牙冠的前提下精细调磨邻牙牙冠的接触点边缘或内表面,消除接触,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 重做邻牙修复体: 如果调磨无法解决问题或邻牙牙冠本身设计不良,可能需要取下邻牙牙冠,重新制作一个为种植牙预留了合适空间的牙冠。
    • 如果是邻牙本身问题(如大充填物突出):
      • 调磨: 尝试调磨突出的充填物或牙体组织。
      • 充填物重做/牙体修复: 如果调磨效果不佳或损伤牙体,可能需要去除旧充填物,重新充填或制作嵌体、高嵌体等修复体,恢复邻牙正常形态。
      • 根管治疗后冠修复: 如果邻牙牙髓受损或需要大量修复,可能需要根管治疗后做牙冠保护。
    • 如果是种植体位置/角度问题:
      • 修复体调改: 如果问题主要在种植牙的牙冠或基台上,医生可以通过调改修复体(如修改牙冠外形、更换角度基台)来尽量减少与邻牙的接触,这需要医生有丰富的经验。
      • 更换种植体/重新手术: 如果种植体本身位置严重偏离,导致修复体无法通过调改解决问题,或者已经对邻牙造成了不可逆的损伤(如牙髓坏死、严重骨吸收),可能需要取出原种植体,待骨愈合后,在更理想的位置重新植入种植体,这是比较复杂和最后的选择。
    • 如果已经出现并发症(如邻牙牙髓炎、种植体周围炎):
      • 邻牙可能需要根管治疗。
      • 种植体周围炎需要进行专业的种植体维护,可能包括清创、上药、甚至翻瓣手术等。
      • 需要积极处理触及的根本原因(如调磨、修复等)。

📍 预防措施

  1. 充分的术前评估: 这是预防的关键!务必选择有经验的种植医生,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拍摄CBCT是必须的,以精确评估缺牙区骨量、邻牙位置、倾斜度、牙根间距等。
  2. 精确的种植手术: 医生应严格按照术前设计,在三维空间内精确植入种植体,确保其位置、角度、直径都符合生物力学和修复学要求,为邻牙和种植体之间预留足够的空间(通常至少1.5-2mm的骨间隔)。
  3. 精准的修复设计: 种植牙的牙冠设计应充分考虑邻牙的形态、位置和咬合关系,确保邻接点位置合适、形态自然、易于清洁,有时需要在修复前制作临时修复体或利用数字化导板辅助。
  4. 术后定期复查和维护: 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诊(通常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半年、1年,之后每年1-2次),让医生检查种植体、邻牙、咬合、牙周等情况,及早发现问题,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至关重要。
  5. 选择有资质和经验的医生: 种植牙技术要求高,医生的经验、技术和责任心是成功的关键。

种植牙触及邻牙不是正常现象,需要高度重视,它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并可能导致一系列并发症。一旦发现或感觉种植牙与邻牙有接触、摩擦或不适,应立即预约你的种植医生进行专业评估。 通过详细的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尤其是CBCT),医生可以明确原因,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最合适的处理措施(如调磨、修改修复体、重做修复体、甚至重新种植等),以保护邻牙健康、维护种植牙功能、避免更严重的后果,定期复查和维护是预防此类问题发生的重要保障。💪🏻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