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矫正上牙垫高”听起来有点让人困惑,但这是牙齿矫正过程中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治疗手段,通常不是指把整排上牙都垫高,而是有选择性地在特定的上牙(通常是后牙)上添加装置或调整位置,使其暂时性地相对于下牙或牙槽骨处于一个更高的位置。

以下是关于“上牙垫高”的详细解释:
📍 为什么需要“垫高”上牙?
矫正医生这样做通常是为了实现以下一个或多个治疗目标:
-
打开咬合(解决深覆合):
- 最常见的原因。 深覆合是指上牙过度覆盖下牙,垂直距离过小。
- 方法: 在上颌后牙(磨牙、前磨牙)的咬合面上粘接颌垫(通常由树脂或透明材料制成),这个颌垫会阻止上下后牙直接接触,迫使:
- 下颌骨向下、向后旋转(打开咬合)。
- 下前牙有空间压低或直立。
- 上后牙有空间压低(如果需要)。
- 目的: 增加前牙区的垂直距离,改善深覆合,使咬合更稳定、更健康,减少牙齿磨损和颞下颌关节负担。
-
调整磨牙关系:
- 在某些情况下,需要精确调整上下颌第一磨牙的关系(比如从远中关系调整到中性关系)。
- 方法: 通过在上颌磨牙上添加高粘接垫、特定形状的附件或使用颌垫,暂时性地升高这颗磨牙的高度。
- 目的: 为下颌磨牙的移动创造空间或引导其移动到理想位置,建立稳定的I类磨牙关系。
-
为牙齿移动创造空间:
- 在排齐阶段或关闭拔牙间隙时,有时需要暂时性地改变牙齿的垂直位置。
- 方法: 在需要移动的牙齿上添加小垫子或特定附件,使其暂时性地高于邻牙或对颌牙。
- 目的: 解除牙齿的锁结关系,使其更容易在牙槽骨中移动到目标位置;或者为后续的压低、伸长等移动做准备。
-
配合下颌的垂直向或位置调整:
- 当治疗方案涉及改变下颌骨的位置或垂直高度时(对于骨性下颌后缩或开合病例),可能需要先调整上牙的位置进行配合。
- 方法: 临时性地垫高某些上牙,以引导下颌达到新的、更理想的咬合位置。
-
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
在某些TMD病例中,调整咬合高度(包括垫高某些牙齿)是治疗的一部分,目的是重新建立稳定的咬合关系,缓解关节压力。
-
纠正中线:
在复杂病例中,有时需要通过微调垂直位置来辅助上下颌中线的精确对齐。
📍 “垫高”是如何实现的?
- 颌垫: 这是最常见的方式,由牙科医生在口腔内直接制作或使用预成材料,粘接在上颌后牙的咬合面上,它像一个“小台阶”,让后牙暂时“站”得更高。
- 高粘接垫/附件: 在特定牙齿的牙面上粘接一个小的、高于牙面的树脂块或特定形状的附件,同样起到垫高该牙齿的作用。
- 矫治器设计: 在隐形矫正中,医生可以在矫治器上设计出“咬合垫”或特定厚度的区域,引导牙齿暂时性地移动到更高的位置。
- 暂时性支抗装置: 有时会使用微型种植钉或临时粘接的装置作为支抗,在移动其他牙齿的同时,暂时性地将目标牙齿压低或保持在高位置(但“垫高”更多指主动升高)。
📍 “垫高”是永久的吗?
绝对不是! 这是矫正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一个步骤。
- 目的性: “垫高”是为了达到特定的治疗目标(如打开咬合、调整磨牙关系等)。
- 暂时性: 一旦目标达成(咬合打开到预期程度,磨牙关系调整好),医生就会:
- 磨除或拆除颌垫/附件。
- 更换到下一步的矫治器(如没有垫高的托槽或隐形牙套)。
- 开始新的牙齿移动阶段(如压低被垫高的牙齿,或移动其他牙齿)。
- 最终目标: 矫正结束时,所有牙齿(包括之前被垫高的牙齿)都应该移动到稳定、健康、功能良好、美观的最终位置,垂直关系达到平衡。
📍 患者需要注意什么?
- 遵从医嘱: 医生会详细解释为什么需要垫高、需要戴多久、如何护理,务必严格遵守。
- 适应期: 刚戴上垫高装置时,可能会有:
- 咬合不适: 感觉牙齿接触不上,或只有某些牙齿接触(这是设计好的)。
- 咀嚼困难: 初期可能需要吃软食。
- 发音影响: 可能暂时影响某些音节的发音。
- 口腔异物感: 舌头或脸颊可能不适应。
- 这些不适通常几天到一两周内会逐渐缓解。
- 口腔卫生: 垫高装置周围容易积存食物残渣,必须更仔细地刷牙(尤其是垫子边缘),并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清洁,防止龋齿和牙龈炎。
- 复诊: 按时复诊非常重要,医生需要检查垫高效果、调整装置或进入下一步治疗。
- 勿自行调整: 绝对不要自己用工具磨除或调整垫高装置,这会影响治疗效果甚至损伤牙齿。
“牙齿矫正上牙垫高”是医生为了解决特定的牙齿排列或咬合问题(最常见的是打开深覆合)而采取的有针对性的、暂时性的治疗措施,它通过升高特定的上牙(通常是后牙),为后续的牙齿移动或咬合调整创造条件,虽然初期可能带来一些不适,但它是实现最终稳定、健康、美观矫正效果的重要环节,请务必与你的正畸医生充分沟通,理解治疗计划,并严格配合治疗。💪🏻
如果你正在经历这个过程,有任何不适或疑问,随时联系你的矫正医生,他们是最了解你情况的人,祝你矫正顺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