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牙齿打桩后还能矫正吗?矫正牙齿需要先打桩吗?

“打了桩”矫正牙齿,在正畸领域通常指的是“微种植钉支抗技术”,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骨钉”矫正,这是一种通过在牙槽骨内植入微小的钛合金或钛金属螺钉,作为稳固的“支抗点”,从而精准控制牙齿移动的正畸方法,传统矫正有时需要依赖其他牙齿或外部装置(如头套、腭杆)来提供力量,而“打桩”则是直接在颌骨内建立一个“锚点”,让牙齿移动更高效、更精准,尤其适合一些复杂错颌畸形的矫正。

牙齿打桩后还能矫正吗?矫正牙齿需要先打桩吗?-图1

为什么需要“打桩”矫正?牙齿移动的“锚点”有多重要?

牙齿移动的本质是牙槽骨的改建——在适当的力量作用下,一侧牙槽骨吸收,另一侧增生,牙齿随之移动,但传统矫正中,当需要某颗牙齿朝特定方向移动时,如果没有稳固的“支抗”,其他牙齿可能会跟着“乱动”,导致矫正效果打折扣,常见的“龅牙”矫正需要内收上前牙,若支抗不足,可能会出现后牙前移、拔牙间隙关闭不理想等问题;而“打桩”后,微种植钉就像“地基”一样固定在颌骨内,医生可以直接通过它施加精准的力,让目标牙齿按计划移动,其他牙齿几乎不受干扰,大大提高了矫正效率和精准度。

哪些情况可能需要“打桩”?

并非所有矫正都需要“打桩”,通常以下复杂情况会考虑使用微种植钉支抗:

  1. 前牙内收需求大:比如上颌前突(龅牙)、双颌前突,需要大量内收上前牙,避免后牙前移占空间;
  2. 牙齿垂直向控制:如露龈笑(需要压低上前牙)、深覆合(需要压低后牙打开咬合);
  3. 后牙支抗不足:比如需要后牙作为支抗移动前牙,或本身后牙就有松动、移位,无法提供足够力量;
  4. 中线严重偏斜:需要通过微种植钉辅助调整牙齿中线;
  5. 正畸后复发风险高:如成年患者矫正,或有牙周问题,需要更强的支抗维持稳定。

“打桩”矫正的过程是怎样的?

“打桩”听起来可能让人紧张,但实际上它是一个微创、高效的操作,具体流程如下:

术前评估

医生会通过口腔检查、CBCT(锥形束CT)等影像学检查,评估牙槽骨的厚度、密度,以及重要解剖结构(如下牙槽神经、上颌窦)的位置,确保植入安全,CBCT能清晰显示骨量,帮助医生选择最佳植入点和角度。

植入过程

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过程类似补牙,几乎无痛,医生会先用专用的植入器(或微创手术刀)在牙龈上做一个小切口(约2-3mm),然后将直径约1.2-2.0mm、长度6-12mm的微种植钉缓缓旋入牙槽骨,植入位置根据矫正需求设计,可能位于上颌后牙区(颊侧或腭侧)、下颌后牙区,甚至硬腭中部,整个过程仅需5-10分钟,植入后即可加力开始矫正。

术后适应与加力

植入后1-2周,牙龈会逐渐愈合,微种植钉稳定在骨内,之后医生会通过它施加轻柔的力量(通常50-200g),开始目标牙齿的移动,期间患者可能会有轻微酸胀感,类似刚戴牙套时的不适,一般2-3天即可缓解。

拆除时机

微种植钉并非“永久”,而是在矫正目标达成后(通常6-18个月)由医生直接用小器械旋出,过程无痛,无需缝合,拆除后牙槽骨会自行修复,留下的微小痕迹肉眼几乎不可见。

“打桩”矫正的优势与传统矫正对比

与传统支抗方式(如头帽、腭杆、颌间牵引)相比,微种植钉支抗有显著优势,具体可通过表格对比:

对比维度 微种植钉支抗 传统支抗方式
支抗稳定性 直接植入颌骨,稳定性高,几乎不依赖患者配合 依赖其他牙齿或外部装置,易受患者配合度影响
移动精准度 可精准控制牙齿移动方向(压低、伸长、扭转等) 难以实现复杂方向的精准移动
舒适度 体积小,无异物感,不影响发音和进食 头帽影响外观,腭杆可能刺激黏膜,颌间牵引影响生活
治疗时间 缩短矫正周期(尤其复杂病例) 可能因支抗不足延长治疗时间
适用人群 成年人、青少年复杂错颌、牙周病患者等 适合简单病例,对配合度要求高

“打桩”矫正的常见风险与护理

虽然“打桩”技术成熟,但仍需注意潜在风险和术后护理:

可能的风险

  • 感染:若口腔卫生不佳,植入部位可能发炎,表现为红肿、疼痛,需及时就医冲洗上药;
  • 松动或脱落:植入初期骨结合未完成(约1-3个月),若受力过大或咀嚼硬物,可能导致螺钉松动;
  • 疼痛或不适:术后短期轻微酸胀属正常,若持续疼痛或伴随麻木,可能触及神经(罕见),需复查;
  • 软组织刺激:螺钉头部可能摩擦牙龈,医生会调整或使用正畸蜡覆盖。

术后护理要点

  • 保持口腔卫生:使用软毛牙刷、牙线、冲牙器清洁植入区域,避免食物残渣堆积;
  • 避免啃硬物:不要用植入侧咀嚼坚果、骨头等硬物,防止螺钉松动;
  • 定期复诊:医生会检查螺钉稳定性及牙齿移动情况,及时调整加力;
  • 出现异常及时就医:如螺钉脱落、剧烈疼痛、牙龈流脓等,需由专业医生处理。

相关问答FAQs

Q1:打了桩矫正疼吗?会很伤牙吗?
A:植入过程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几乎无痛,术后可能有轻微酸胀感(类似刚戴牙套),一般2-3天缓解,微种植钉直径仅1-2mm,植入的是牙槽骨而非牙齿本身,不会损伤牙神经或牙齿结构,只要医生操作规范、术后护理得当,安全性很高,成年人和青少年均可适用。

Q2:微种植钉可以重复使用吗?矫正后需要取出来吗?
A:微种植钉通常为一次性使用,材质为生物相容性钛合金,植入后若需长期留置(如终身作为支抗),可不必取出;但大多数情况下,在矫正目标达成后(6-18个月)会由医生直接旋出,过程无痛,牙槽骨会自行修复,不会留下明显痕迹,若后续有其他口腔治疗(如种植牙),也可考虑利用原有螺钉位置,需医生评估。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