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什么情况种植牙需要植骨

若牙槽骨高度/宽度不足(如缺牙久致萎缩)、骨形态异常或存在骨缺损,种植前需通过植骨增厚骨组织,为种植体提供稳固基础

种植牙作为目前最接近天然牙功能与美观度的修复方式,其成功实施的关键前提之一是具备充足的健康骨组织支撑种植体,然而并非所有患者的口腔条件都能直接满足这一要求,当存在骨量不足或骨质不佳时,就需要通过“植骨”(即骨增量手术)来创造适合种植的基础环境,以下是需要植骨的常见情况及详细解析:

什么情况种植牙需要植骨-图1


需植骨的核心原因

核心问题类型 典型特征 对种植的影响
骨高度不足 牙槽嵴顶至下颌神经管/上颌窦底距离过短 无法容纳标准长度种植体
骨宽度不足 牙槽嵴狭窄,难以包裹种植体周径 易导致种植体暴露或松动
骨密度低下 骨质疏松、吸收严重,呈海绵状结构 初期稳定性差,融合失败风险高
解剖结构异常 邻近重要血管神经束、气窦等空腔结构 限制种植方向与深度
软硬组织塌陷 长期缺牙致牙槽骨废用性吸收+牙龈萎缩 形成凹陷型缺口,破坏三维空间关系

必须植骨的具体临床场景

长期缺牙引发的重度骨吸收

表现:牙齿脱落超过6个月未修复,牙槽骨因失去生理刺激发生渐进式吸收,尤其多见于后牙区,此时牙槽嵴可能呈现刀刃状锐利边缘,或完全平坦甚至低于邻牙根尖水平。 ⚠️ 风险:若强行植入种植体,可能出现:①种植体穿出薄弱骨壁进入鼻腔/口腔;②因缺乏足够包绕骨而导致早期微动;③长期使用后周围骨持续吸收引发慢性炎症。 🔧 解决方案:采用块状自体骨移植+胶原膜屏障技术重建牙槽嵴形态,配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促进成骨。

即刻种植伴随骨缺损

时机矛盾:新鲜拔牙窝虽保留了原有骨轮廓,但常伴有唇侧骨板穿孔(约40%病例)、根尖区空洞等问题,特别是在前磨牙和磨牙区,根分叉处的骨缺失尤为明显。 💡 应对策略:同步进行引导骨再生术(GBR)——将生物相容性材料(如β-磷酸三钙颗粒)填塞于种植体与原生骨壁之间的间隙,表面覆盖可吸收膜防止结缔组织长入,此方法可使新骨生成量提升30%-50%。

上颌窦底过低(后牙区专属挑战)

🗺️ 解剖限制:上颌磨牙区的牙槽骨高度通常仅3-5mm,下方紧邻上颌窦腔,当剩余骨高度<7mm时,传统种植极易刺穿上颌窦黏膜。 🛠️ 经典术式:经改良的上颌窦内提升术(Summer's Technique):通过制备的小窗口将特制器械轻柔剥离窦底黏膜,推入混合自体骨屑与Bio-Oss材料的混合物抬高窦底位置,单次手术可获8-12mm有效骨高度。

水平向骨量匮乏

📏 测量标准:理想状态下种植体周围应有至少1.5mm的健康骨板,若牙槽嵴宽度<5mm,则属于绝对禁忌证。 ⚙️ 创新方案:运用数字化设计的个性化钛网支架进行横向骨扩张,结合PRF浓缩物加速成骨进程,该技术可将可用骨宽度从3mm扩展至7mm以上,特别适用于美学区薄龈型患者。

先天发育畸形或病理损害

👶 罕见案例:颅锁骨发育不全综合征等遗传病患者可能存在全口性骨量稀少;囊肿刮除术后遗留的大范围骨空洞;放疗引起的放射性骨坏死区域。 🩺 综合处置:这类复杂病例往往需要多学科协作,采用血管化髂骨瓣游离移植等显微外科手段重建骨架构。


精准诊断体系

检查项目 作用 判定阈值参考值
锥形束CT(CBCT) 三维测量可用骨高度/宽度/密度 H≥8mm, W≥6mm为理想值
超声骨密度检测 量化皮质骨厚度及松质骨弹性模量 T值>-1SD视为正常
取模制作外科导板 精确规划植骨范围与种植体三维位置 误差控制在±0.5mm以内
血液生化检查 排除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影响骨代谢因素 血清白蛋白>35g/L

主流植骨材料对比表

材料类别 代表产品 优势 局限性 适用场景
自体骨 颏部/髂骨/胫骨取材 含活体干细胞,成骨效率最高 二次创伤,供区并发症发生率5%-15% 大段骨缺损重建
同种异体冻干骨 AlloMatrix® 天然孔隙结构利于细胞爬迁 潜在疾病传播风险 中小型骨腔填充
β-TCP陶瓷颗粒 Bio-Oss® 良好生物相容性,缓慢降解 机械强度较低 GBR联合应用
脱矿冻干骨基质粉 DFDBA 富含BMP生长因子,诱导能力强 体积收缩率较大 垂直向骨增量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rhBMP-2载体系统 快速启动成骨级联反应 价格昂贵,过度增生风险待观察 顽固性骨缺损急救治疗

关键注意事项

时间周期管理:单纯植骨术后需等待4-6个月的成熟期,期间每月拍摄根尖片监测骨改建进度,过早加载咬合力可能导致新生骨吸收率高达40%。 🚭 危险因素控制:吸烟者术后感染率是非吸烟者的3倍,建议术前戒烟至少8周;糖尿病患者HbA1c应控制在7%以下方可手术。 🦷 过渡义齿设计:在骨整合期间佩戴活动义齿时,需确保基托组织面缓冲充分,避免压迫正在矿化的新生骨组织。


相关问答FAQs

Q1: 听说有种叫"微创无痛"的种植技术不用植骨是真的吗?
👉 A: 所谓"微创"主要指切口小于5mm且无需翻瓣的操作方式,但其适用范围严格限定于骨量充足(H≥10mm, W≥7mm)、牙龈生物型较厚的简单病例,对于大多数存在骨缺损的患者,仍需通过传统翻瓣手术完成彻底的清创和充分的植骨操作,盲目追求微创可能导致种植体初期稳定性不足,反而延长治疗周期。

Q2: 植骨用的骨头是从自己身上取的吗?会不会很疼?
👉 A: 自体骨确实是首选材料,最常用的取骨部位是下颌骨颏部(下巴内侧),此处骨质致密且切取后不影响面部外形,手术会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术后疼痛可通过口服布洛芬缓解,多数患者在3天内即可恢复正常饮食,对于少量补骨需求,也可选择商品化的人工骨替代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