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种植牙患者感受

种完牙感觉超棒!跟真牙似的,吃东西特有劲儿,笑起来也自信多了,没异物感,就跟自己长

种植牙全流程患者真实体验实录

作为一名经历过完整种植牙流程的患者,我将以第一人称视角详细记录从初诊到最终完成的全周期感受,以下内容基于个人真实经历整理,包含生理反应、心理波动及关键节点的细节观察,旨在为正在考虑种植牙的朋友提供参考。

种植牙患者感受-图1


术前准备阶段:期待与焦虑交织

初次踏入口腔诊所时,我的牙齿因龋坏严重已被拔除半年有余,缺牙导致的咀嚼困难和面部塌陷让我迫切希望解决问题,医生通过全景X光片和CBCT三维影像检查后指出:“你的牙槽骨条件良好,可以直接进行种植。”听到这句话时既欣慰又忐忑——欣慰的是无需额外植骨手术,忐忑则源于对未知的恐惧。

项目 个人感受
口腔检查 牙龈健康度评估、邻牙咬合关系测量 器械触碰敏感区域时略有酸胀感
血液检测 凝血功能、传染病筛查 抽血瞬间短暂刺痛,结果当日出具
方案制定 根据缺失位置选择直径4.5mm的种植体,采用即刻负重技术 看到电脑上模拟的修复效果图逐渐安心
签署知情同意书 详细了解风险(神经损伤概率<0.5%)、费用构成及替代方案 反复确认并发症条款产生短暂犹豫

此阶段最深刻的记忆是制作硅胶印模时的异物感,当粘稠的藻酸盐材料注入口中定型时,喉咙本能地产生干呕反应,护士轻声安慰并调整操作角度才缓解不适,这种轻微的不适很快被即将改变现状的期待所取代。


手术当日:精密操控下的微创体验

手术安排在上午9点开始,术前30分钟含服抗生素含漱液消毒口腔,进入无菌手术室后,主刀医生再次核对身份信息并展示所用耗材包装(瑞士ITI系统),这一举动极大提升了信任感。

关键步骤分解: 1️⃣ 局部浸润麻醉:针头刺入牙龈时仅有蚊虫叮咬般的刺痛,随后迅速扩散至半边脸颊的麻木感证明起效良好; 2️⃣ 切开翻瓣:能感觉到手术刀精准划开黏膜的触感,但完全无痛觉; 3️⃣ 备洞植入:电动马达带动钻针工作时发出高频蜂鸣声,虽隔着口罩仍能感受到振动传导至颅顶,医生不时询问“是否有灼热感”; 4️⃣ 安装愈合基台:将临时基台旋入种植体的过程类似拧紧瓶盖,伴随轻微压迫感; 5️⃣ 缝合创口:可吸收缝线穿过牙龈组织时几乎无感,仅剩拉拽动作带来的牵拉感。

整场手术持续约1小时20分钟,期间心率监测仪显示我的脉搏稳定在78次/分,值得称赞的是医护团队全程保持对话:“我们现在开始冷却降温”“接下来会给你冲洗伤口”,这种实时播报大幅降低了焦虑值,术后咬住纱布卷压迫止血时,尝到了铁锈味的血腥味,这是唯一让人不适的时刻。


术后恢复期:循序渐进的适应过程

出院时携带的药物清单包括:阿莫西林胶囊(防感染)、布洛芬缓释片(镇痛)、氯己定漱口水(抑菌),以下是逐日恢复日志摘录:

时间节点 身体状况 应对措施 特别提示
第1天 面部微肿似仓鼠颊囊,唾液带淡粉色血丝 冰袋间歇冷敷,流质饮食(米汤+蛋白粉) 绝对禁止用力擤鼻涕!
第3天 淤青扩散至眼眶下方,夜间隐痛惊醒 改用热敷促进循环,服用止痛药间隔延长至6小时 发现左侧太阳穴按压可缓解胀痛
第7天 拆线后伤口闭合良好,但仍不敢用患侧咀嚼 改用冲牙器轻柔清洁,主食改为粥类+蒸蛋羹 镜中发现伤口边缘发白属正常结痂现象
第14天 种植体暴露端可见金属光泽,偶尔摩擦舌缘不适 联系诊所打磨基台高度,佩戴护齿套保护 此时已能缓慢咀嚼软面包
第90天 经X光确认骨结合成功,开始取模制作永久牙冠 暂戴树脂临时冠适应咬合高度 说话漏风问题明显改善

最具挑战性的是术后前三天的肿胀高峰期,每天早上醒来都会发现比昨天更严重的浮肿,像吹气球般鼓起的脸颊严重影响外观,按照医嘱每小时更换冰袋位置,配合半卧位休息确实有助于消肿,值得注意的是,我在第五天擅自尝试吃脆苹果导致创口渗血,这警示我们务必严格遵循软食原则至少两周。


戴冠后的新生体验

当永久性全瓷冠安装到位的那一刻,仿佛重新获得了完整的牙齿,最初几天会有微妙的“异物感”,尤其是在刷牙时能清晰感知到基台与牙龈的结合处,经过两周磨合期后,这种异样感完全消失,现在的使用体验与真牙几乎没有差别。

显著改善方面: ✔️ 咀嚼效率:以前只能用另一侧磨碎食物,现在可以轻松啃玉米棒、嗑瓜子; ✔️ 发音清晰度:原本因缺牙导致的“漏风”现象彻底消失,发“f”“s”音不再含糊; ✔️ 自信心提升:大笑时不再刻意遮掩嘴巴,社交场合更加从容; ✔️ 邻牙保护:避免了传统固定桥需磨损健康牙齿的问题。

当然也存在一些小遗憾:每年需要额外支付约800元的专业洁牙费用;乘坐飞机时常引发气压变化导致的闷胀感;剧烈运动时仍需注意避免撞击,但这些相较于重获牙齿功能的益处而言微不足道。


常见问题答疑FAQs

Q1: 种植牙到底疼不疼?能不能忍受?
A: 以我的亲身经历来看,只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并配合麻醉措施,整个过程基本可以做到无痛,真正需要克服的是术后肿胀带来的心理压力而非生理疼痛,建议提前准备好儿童退热贴大小的医用冷敷贴,既能物理降温又能减少频繁更换冰袋的次数。

Q2: 整个治疗周期有多长?会影响正常工作生活吗?
A: 我的案例从拔牙到戴冠共用了4个月时间,其中等待骨结合占了大部分时间,实际就诊次数约为8次,每次都能在午休时段完成,唯一需要请假的是手术当天(建议预留半天缓冲期),现在很多机构提供数字化导板辅助种植,可将疗程缩短至2-3个月,适合时间紧迫的人群。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