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双曲舌簧矫治器制作方法

以下是双曲舌簧矫治器的详细制作方法,主要针对在已粘接托槽的牙弓丝上弯制(最常见的方式):

所需材料与工具

  1. 矫治丝:
    • 最常用:014英寸 或 0.016英寸 的不锈钢圆丝(澳丝),细丝提供更柔和、更持久的轻力,适合前牙移动。
    • 有时也用:0.016x0.022英寸不锈钢方丝(提供更强的控制力,但需要更精细的弯制)。
  2. 托槽: 目标牙齿上已粘接好的标准方丝弓托槽。
  3. 弯丝钳: 主要是细丝钳(梯形钳/三叉钳) 用于弯制曲和精细调整,有时用垂直钳辅助固定。
  4. 切断钳/持针器: 用于剪断多余丝材。
  5. 尖嘴钳/细丝切断钳: 用于修剪丝材末端。
  6. 细砂轮/抛光轮/磨头: 用于打磨丝材末端,使其光滑圆润。
  7. 测量尺/游标卡尺: 精确测量长度和曲的尺寸。
  8. 定位器/分牙圈(可选): 帮助在牙弓丝上精确定位。
  9. 焊接设备(可选,用于复杂情况或加固): 如需要将舌簧焊接到主弓丝上(但通常直接弯制在主弓丝上更简单)。

制作步骤(以在主弓丝上弯制为例)

评估与计划

  • 明确目标: 确定需要移动哪颗(或哪几颗)牙齿?移动方向(唇向还是舌向)?移动量大致多少?
  • 检查托槽位置: 确认目标牙齿托槽粘接位置是否准确(通常在牙冠中心),托槽位置错误会影响施力方向。
  • 选择主弓丝: 根据牙弓形态和整体治疗阶段,选择合适尺寸和形态的主弓丝(如0.016x0.022英寸不锈钢方丝作为基础)。
  • 测量空间: 在目标牙齿的近中和远中,测量主弓丝上可利用的长度,通常舌簧占据目标牙齿托槽两侧各约5-7mm的空间(包括曲和连接臂)。

定位与标记

  • 在目标牙齿托槽的近中远中,在主弓丝上用记号笔或定位器精确标记出舌簧的起始点终止点,确保两侧对称(如果用于单牙移动)。
    • 在托槽近中标记点A,远中标记点B,舌簧将从A点开始,经过托槽上方,到B点结束。

弯制近中连接臂

  • 用细丝钳夹紧标记点A(近中起始点)。
  • 将丝材向龈方方(根据需要) 弯折一个小的直角或钝角,形成连接臂,这个连接臂将贴附在托槽槽沟的龈方(具体位置取决于设计,通常在龈方)。
  • 关键: 连接臂必须与托槽槽沟紧密贴合,不能有间隙,否则力量传递效率低且可能刺激软组织。

弯制近中曲

  • 从连接臂的末端开始,用细丝钳进行弯制:
    • 第一步: 将丝材向唇侧(或舌侧,根据移动方向) 弯折约90度,形成曲的起始臂,起始臂应与牙长轴方向大致平行或成一定角度(根据移动方向微调)。
    • 第二步: 在起始臂末端,用细丝钳的尖端向相反方向(舌侧或唇侧) 弯折,形成曲的顶点(U形弯),顶点应位于目标牙齿托槽的方(通常在托槽翼的方),距离托槽槽沟约1.5-2.5mm(高度),顶点高度决定了施力点的高低。
    • 第三步: 从顶点继续弯折,使丝材方向与起始臂平行,形成曲的终止臂,终止臂应指向远中,并与目标牙齿的远中标记点B对齐。
  • 关键:
    • 曲的形态要对称、圆滑,避免尖锐弯角(应力集中点易折断)。
    • 顶点高度要适中:太高可能刺激牙龈,太低力量不足且易刮伤舌头。
    • 顶点位置要精确:应在目标牙齿托槽的方,确保力量通过托槽传递到牙冠中心附近。

弯制远中连接臂

  • 将终止臂的末端(对齐标记点B)向龈方或方弯折一个小的直角或钝角,形成远中连接臂。
  • 关键: 同近中连接臂,必须与托槽槽沟紧密贴合。

弯制远中曲(如果用于单牙移动,通常只需一个曲;如果用于邻牙交互移动,则需两个对称的曲)

  • 如果需要两个曲(同时移动目标牙和其邻牙,或增加稳定性),则在远中连接臂末端重复步骤4,弯制一个与近中曲对称的远中曲,曲的顶点应位于目标牙齿托槽的(与近中曲在同一高度),终止臂指向远中,并固定在主弓丝上或剪断。

修剪与打磨

  • 用切断钳或持针器仔细剪除远中连接臂末端超出主弓丝的部分(或根据设计需要保留一段固定在主弓丝上)。
  • 极其重要: 用细砂轮、抛光轮或磨头,将所有丝材的末端(包括连接臂末端、曲的终止臂末端) 磨得光滑、圆润,任何毛刺或尖锐点都会严重刺激口腔软组织(舌头、颊黏膜、牙龈),引起疼痛和溃疡。

调试与试戴

  • 将制作好的双曲舌簧(连同主弓丝)戴入患者口内。
  • 检查:
    • 贴合度: 连接臂是否紧密贴合托槽槽沟?曲的顶点位置是否正确?
    • 力量: 用手指轻轻按压曲的顶点,感受弹性是否适中,力量应轻柔、持续(约50-100克),力量过大需调整曲的高度(降低顶点)或曲的宽度(增大曲的跨度)。
    • 舒适度: 患者有无不适感?舌头或黏膜有无被刮蹭?末端是否光滑?
    • 干扰: 是否与对颌牙或其他牙齿有干扰?是否影响咬合?
  • 调整: 用细丝钳进行微调:
    • 调整曲的高度(顶点位置)改变力量大小和方向。
    • 轻微调整曲的宽度(两臂间距)改变力量大小。
    • 微调连接臂的角度确保力量通过托槽中心。
    • 再次打磨调整后的部位。

焊接加固(可选,但推荐)

  • 对于在主弓丝上直接弯制的舌簧,为了增强其稳定性和防止滑动,强烈建议将舌簧的近中连接臂起始点和远中连接臂终止点焊接在主弓丝上。
  • 使用点焊机或微型焊枪进行焊接,焊接点要小而牢固,避免高温损伤主弓丝或托槽。
  • 焊接后,务必再次打磨焊接区域,确保光滑无锐边。

关键要点与注意事项

  1. 力量控制: 这是核心!双曲舌簧的力量来源于曲的弹性变形,力量必须轻柔、持续,力量过大易导致牙根吸收、疼痛、牙齿松动;力量过小则移动无效或缓慢,0.014/0.016澳丝通常能提供合适的轻力。
  2. 曲的形态与位置:
    • 对称性: 曲的两臂应平行,顶点居中。
    • 圆滑性: 避免直角弯,用细丝钳尖端弯制圆滑的U形顶点。
    • 顶点高度: 通常在托槽翼方1.5-2.5mm,这是调节力量的主要参数(高度↑,力量↓;高度↓,力量↑)。
    • 顶点位置: 必须在目标牙齿托槽的方,确保施力点靠近牙冠中心,产生有效的力矩控制。
  3. 连接臂的贴合: 连接臂必须紧密、无间隙地嵌入托槽槽沟的龈方(或方),这是力量有效传递到牙冠的基础,松动会导致力量衰减和软组织刺激。
  4. 末端处理: 必须光滑圆润! 这是患者舒适度的关键,也是避免黏膜溃疡的保障,任何锐利点都是禁忌。
  5. 焊接加固: 焊接能显著提高装置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防止滑动和变形,是高质量制作的标志。
  6. 适应症: 主要用于单个或少数前牙的唇舌向移动,对于复杂的移动或需要更强控制的病例,可能需要更复杂的装置(如片段弓、辅弓等)。
  7. 定期复诊: 舌簧产生的力量会随着牙齿移动和曲的疲劳而衰减,通常需要4-6周复诊一次,检查牙齿移动情况,必要时调整或更换舌簧。
  8. 口腔卫生: 告知患者注意清洁舌簧区域,防止食物嵌塞和菌斑堆积。

制作一副高质量、舒适有效的双曲舌簧矫治器,需要精确的定位、娴熟的弯制技巧、对力量原理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细节(尤其是末端光滑度)的极致追求,核心在于控制好曲的形态、位置和产生的力量,并确保力量的有效传递和患者的舒适度,焊接加固是提升其稳定性的重要步骤,多加练习和临床经验的积累是掌握这项技术的关键。

双曲舌簧矫治器制作方法-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双曲舌簧矫治器制作方法-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