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牙临时活动假牙(也称为过渡性活动义齿或临时活动假牙)是种植牙治疗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在种植体植入手术后、最终修复体(通常是固定桥或覆盖义齿)制作完成之前,用于临时恢复部分牙齿功能、维持美观和引导牙龈形态的可摘戴假牙。

为什么需要种植牙临时活动假牙?
- 恢复美观: 避免缺牙区长时间暴露,影响社交和自信心。
- 部分恢复咀嚼功能: 在漫长的种植体骨结合期间(通常需要3-6个月),可以恢复一定的咀嚼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 保护种植体: 避免缺牙区的牙龈组织过度塌陷、萎缩,为最终修复体创造良好的软组织环境。
- 维持牙龈形态: 临时假牙的基托和人工牙可以引导牙龈按理想形态生长,避免最终修复体戴入后牙龈形态不佳。
- 适应与评估: 患者可以提前适应佩戴活动假牙的感觉,医生也可以评估患者的咬合关系、发音等,为最终修复提供参考。
- 保护手术区域: 在种植体植入初期(尤其是前几周),临时假牙的设计需要避开手术创口,避免压迫和干扰伤口愈合。
临时活动假牙的设计特点(与最终活动假牙的区别)
- 材质:
- 基托: 通常使用树脂基托(如自凝树脂或热凝树脂),比最终修复常用的金属基托更柔软、弹性更好,对牙龈的压迫更小,更容易修改,有时也使用柔性树脂。
- 人工牙: 通常使用树脂牙,硬度相对较低,咬合面可能设计得较平缓,以减少对种植体的潜在侧向力。
- 卡环: 避免使用金属卡环直接卡抱在种植体上(除非是特殊的种植体支持式覆盖义齿设计),通常设计为弹性树脂卡环或无卡环设计(利用基托的吸附力和形态固位),或者使用成品塑料卡环,目标是避免对种植体产生直接、过大的侧向力或扭力。
- 设计要点:
- 避开种植体区域: 在种植体植入的位置,基托需要开窗或减径,让种植体完全暴露在口腔内,避免任何形式的接触,这是最重要的设计原则。
- 减轻咬合: 人工牙的咬合面通常设计成轻接触或无接触(在非工作侧或平衡侧),或者使用咬合垫,确保主要咀嚼力由剩余天然牙承担,最大程度减少对种植体的干扰。
- 良好的边缘封闭: 基托边缘要贴合牙龈,但不过度压迫,以获得足够的固位力,同时不影响牙龈健康。
- 易于修改: 设计上要方便医生在复诊时根据牙龈愈合情况进行调改(如重衬、加衬、修改边缘形态等)。
- 固位方式:
- 主要依靠基托与黏膜的吸附力和良好的边缘封闭。
- 利用剩余天然牙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固位(设计成牙支持式或混合支持式)。
- 尽量避免依赖种植体本身提供固位(除非是特殊设计的临时覆盖义齿)。
使用临时活动假牙的注意事项
- 清洁至关重要:
- 每次饭后和睡前必须取下清洁。 使用软毛牙刷、假牙清洁剂或温和的肥皂水清洗基托和人工牙。
- 特别注意清洁基托与牙龈接触的区域,避免食物残渣和菌斑堆积,引起牙龈炎或口臭。
- 不要用热水或酒精浸泡,以免变形或损坏。
- 将假牙浸泡在清水或假牙清洁液中过夜(遵医嘱)。
- 饮食注意:
- 避免过硬、过黏、过韧的食物(如坚果、牛轧糖、口香糖、年糕、硬面包边等),防止假牙变形、折断或移位。
- 避免用缺牙区咀嚼,尽量用后牙或对侧咀嚼,减少对种植体区域的压力。
- 细嚼慢咽,避免咬到硬物。
- 佩戴时间:
- 遵医嘱佩戴,通常在种植体植入初期(前1-2周)可能需要减少佩戴时间或仅在进食时佩戴,以利于伤口愈合,之后可根据情况逐渐增加佩戴时间。
- 夜间建议取下假牙,让牙龈和口腔黏膜得到休息,并便于彻底清洁。
- 复诊调整:
- 临时假牙需要定期复诊(通常1-4周一次,具体遵医嘱)。
- 医生会检查:
- 基托是否压迫牙龈(引起疼痛、红肿)。
- 咬合是否有干扰(导致种植体受力或不适)。
- 固位是否良好。
- 假牙是否损坏或变形。
- 牙龈愈合情况。
- 根据检查结果进行调改、重衬或修理。切勿自行调整。
- 避免粗暴操作: 戴取假牙时动作要轻柔,避免用力过猛导致假牙折断或损伤牙龈。
- 不适及时就医: 如果出现持续疼痛、牙龈严重红肿出血、假牙明显松动或折断、咬合不适等情况,应立即联系医生处理,不要拖延。
种植牙临时活动假牙是种植治疗中不可或缺的“过渡桥梁”,它虽然只是临时的,但设计精良、佩戴得当、维护良好的临时假牙,对于保护种植体、引导牙龈健康愈合、恢复患者功能和美观、保障最终修复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患者需要充分理解其重要性,并严格遵守医嘱进行佩戴和维护,才能确保种植牙治疗的顺利进行和最终成功,在最终修复体制作完成后,临时假牙就会被替换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