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牙齿矫正需警惕哪些禁忌症?

牙齿矫正(正畸治疗)虽然能显著改善牙齿排列和咬合关系,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接受,有些情况下,矫正可能会带来风险或效果不佳,甚至可能加重原有问题,这些情况被称为禁忌症

牙齿矫正需警惕哪些禁忌症?-图1

需要强调的是,禁忌症通常分为绝对禁忌症(绝对不能做矫正)和相对禁忌症(需要极其谨慎评估,在特定条件下或先进行治疗后才可能进行矫正)。

以下是主要的牙齿矫正禁忌症:

绝对禁忌症(通常不建议或禁止进行矫正)

  1. 严重的、未经控制的牙周疾病:

    • 原因: 牙周病导致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矫正过程中施加的力会进一步刺激牙周组织,加速骨吸收,导致牙齿松动加剧甚至脱落。
    • 关键点: 必须在牙周病得到稳定且有效控制(炎症消退、骨吸收停止、牙齿稳固)后,才能考虑矫正,即使如此,也需要极其谨慎和密切的牙周监控。
  2. 严重的口腔卫生状况极差且无法改善:

    • 原因: 矫正器(尤其是托槽和弓丝)会显著增加清洁难度,如果患者本身口腔卫生习惯差,无法有效清洁,矫正期间极易导致大量龋齿(蛀牙)、牙龈炎、牙周炎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牙齿健康和矫正效果。
    • 关键点: 患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口腔卫生维护意愿和能力,并能在医生指导下有效清洁,否则,禁忌矫正。
  3. 严重的牙根吸收(尤其是进行性吸收):

    • 原因: 矫正力可能刺激牙根,导致牙根吸收进一步加剧,最终影响牙齿的长期存留。
    • 关键点: 需要拍摄X光片评估,如果已有严重吸收或吸收进展迅速,矫正风险极高。
  4. 未经控制的全身性疾病:

    • 原因: 某些全身性疾病会影响组织的修复能力、凝血功能或对矫正力的耐受性。
    • 例子:
      • 未受控制的糖尿病: 影响伤口愈合和抗感染能力,增加牙周病风险。
      • 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如未控制的心衰、严重心律失常): 应激或操作可能诱发意外。
      • 严重的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 矫正操作(如拔牙、粘接托槽)可能引发严重出血。
      • 严重的骨质疏松症(尤其是正在接受双膦酸盐治疗者): 理论上可能增加颌骨坏死风险(虽然罕见,但需谨慎)。
      • 严重的免疫缺陷疾病: 增加感染风险。
    • 关键点: 必须在相关专科医生评估并确认病情稳定、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才可能考虑矫正。
  5. 颌骨严重发育畸形且需要正颌手术:

    • 原因: 对于严重的骨性畸形(如下颌前突/反颌、上颌后缩/深覆颌、面部不对称等),单纯的牙齿移动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甚至可能掩饰畸形导致“代偿性”咬合,效果不佳且可能带来新的问题。
    • 关键点: 这类患者通常需要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即先进行术前正畸(排齐牙齿为手术创造条件),然后进行正颌手术矫正骨骼关系,最后再进行术后正畸精细调整,单纯正畸禁忌。
  6. 严重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且症状持续:

    • 原因: 矫正力可能影响关节,加重疼痛、弹响、张口受限等症状,某些矫正目标(如改变咬合高度、磨牙关系)也可能诱发或加重TMD。
    • 关键点: 需要先由口腔颌面外科或TMD专科医生评估和治疗TMD,稳定症状后再考虑矫正,且矫正方案需特别谨慎设计。
  7. 严重的根尖周病变或囊肿:

    • 原因: 矫正力可能影响病变区域的愈合,甚至导致病变扩大。
    • 关键点: 需要先进行根管治疗或外科手术处理病变,待炎症控制、骨修复后再评估矫正可行性。

相对禁忌症(需要谨慎评估,可能需要先治疗或调整方案)

  1. 活动性龋齿(蛀牙)或未治疗的牙髓炎/根尖周炎:

    • 原因: 矫正期间清洁困难,可能加速龋齿进展;未经治疗的感染源在矫正力作用下可能扩散。
    • 处理: 必须先完成所有必要的补牙、根管治疗等治疗,待口腔健康状况稳定后再开始矫正。
  2. 中度牙周病:

    • 原因: 如前述,风险较高。
    • 处理: 必须先进行系统的牙周治疗(洁治、刮治、根面平整等),控制炎症,待牙周状况稳定(通常需要3-6个月复查确认),并在矫正期间进行极其密切的牙周监控和维护(可能需要更频繁的牙周洁治)。
  3. 口腔不良习惯(如吐舌、口呼吸、咬唇、吮指等):

    • 原因: 这些习惯是导致牙齿畸形的重要原因,如果矫正期间习惯不除,会严重干扰矫正效果,导致复发或畸形加重。
    • 处理: 必须先进行习惯破除(如行为矫正、肌功能训练、戴破除习惯的矫治器等),待习惯得到有效控制后再开始矫正,并在矫正过程中持续监督。
  4. 多生牙、埋伏牙或阻生牙:

    • 原因: 这些异常牙齿可能阻碍矫正,或成为矫正过程中的障碍,甚至导致牙根吸收或囊肿。
    • 处理: 通常需要在矫正前或矫正早期通过外科手术拔除或暴露牵引这些异常牙齿。
  5. 某些全身性疾病(控制良好时):

    • 例子: 控制良好的糖尿病、稳定的心血管疾病、轻度的凝血功能障碍等。
    • 处理: 需要相关专科医生会诊,评估风险,制定周密的计划(如更轻的矫正力、更频繁的复诊、更严格的口腔卫生要求等)。
  6. 患者依从性差:

    • 原因: 矫正需要患者高度配合(如佩戴橡皮筋、保持器、注意饮食、按时复诊、严格清洁),如果患者无法配合,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失败。
    • 处理: 需要与患者充分沟通,确保其理解治疗过程、时间、费用和配合的重要性,对于依从性差的患者,可能需要谨慎评估是否进行矫正。
  7. 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期望值:

    • 原因: 如果患者对矫正效果期望过高或不切实际,可能导致治疗满意度低,甚至引发纠纷。
    • 处理: 医生需要详细沟通治疗目标、局限性、可能的风险和效果,确保患者有合理的期望。
  8. 怀孕:

    • 原因: 怀孕期间激素变化可能影响牙龈健康(妊娠期龈炎),增加牙龈出血和肿胀风险,患者可能因孕吐等不适影响口腔卫生和佩戴矫治器,某些X光检查需要谨慎。
    • 处理: 通常建议推迟非紧急的矫正到产后,如果因特殊原因必须在孕期进行,需格外注意口腔卫生,选择轻柔的矫正力,避免不必要的X光检查,并密切监控牙周状况。

总结与关键点

  1. 个体化评估至关重要: 是否存在禁忌症,以及禁忌症的性质(绝对/相对),需要正畸医生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病史采集、影像学检查(如全景片、头颅侧位片、CBCT等)后才能判断。
  2. 口腔健康是基础: 良好的口腔卫生状况和健康的牙周组织是成功矫正的前提,对于有牙周病或龋齿的患者,必须先治疗。
  3. 全身健康是保障: 全身性疾病患者需要相关专科医生的评估和许可。
  4. 沟通是关键: 医生需要详细告知患者潜在的风险、禁忌症以及配合要求。
  5. 禁忌症≠不能治疗: 对于相对禁忌症,通过积极治疗原发病、调整矫正方案、加强监控和维护,有时仍能安全有效地进行矫正,对于绝对禁忌症,则需寻求其他替代治疗方案(如修复治疗、正颌手术等)。

在决定进行牙齿矫正前,务必进行详细的正畸专科检查和评估,由专业医生判断是否存在禁忌症,并制定最适合您的治疗方案。 切勿自行判断或在不适合的情况下强行矫正。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