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牙是目前修复缺失牙最理想的方式之一,被誉为“人类的第三副牙齿”,它通过外科手术将人工牙根(种植体)植入牙槽骨内,待其与骨组织结合稳定后,再安装基台和牙冠,最终恢复牙齿的功能和美观。

种植牙的种植过程
种植过程通常需要几个月时间,涉及多个步骤,具体时间因人而异(取决于骨质条件、是否需要植骨等)。
术前评估与准备
- 口腔检查: 医生会详细检查您的口腔状况,包括缺牙位置、邻牙情况、咬合关系、口腔卫生等。
- 影像学检查: 必须进行,通常包括:
- 口腔曲面断层片: 初步了解全口牙齿、牙槽骨、颌骨情况。
- 锥形束CT: 非常重要! 提供三维立体图像,精确测量牙槽骨的宽度、高度、密度,评估神经管、上颌窦等重要解剖结构的位置,为种植方案设计提供关键依据。
- 全身健康评估: 评估全身健康状况是否适合手术(如控制良好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骨质疏松症、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等),吸烟者需告知医生,吸烟会显著降低种植成功率。
- 口腔卫生指导: 确保口腔卫生良好,术前需进行必要的牙周治疗(如洗牙、龈下刮治),控制牙龈炎和牙周炎。
- 制定种植方案: 医生根据检查结果,与您沟通,确定种植体品牌、型号、数量、位置、手术方式(是否需要植骨、上颌窦提升等)、修复方案(单冠、桥、覆盖义齿等)以及时间安排。
- 签署知情同意书: 充分了解手术过程、风险、预期效果、费用等后签署同意书。
种植手术阶段
- 麻醉: 局部麻醉是常规选择,确保手术无痛,复杂手术或紧张患者可能需要镇静或全身麻醉。
- 切开翻瓣: 在缺牙区域的牙龈上做切口,翻开黏膜瓣,暴露下方牙槽骨。
- 备洞: 使用专用种植机具,在牙槽骨上按照预先设计的位置、角度和深度制备种植窝洞。
- 植入种植体: 将选定的种植体旋入或压入制备好的窝洞中,有时会安装愈合基台(引导牙龈成形)或覆盖螺丝(封闭种植体顶部)。
- 缝合: 将牙龈瓣复位缝合,关闭伤口。
- 术后处理: 嘱咐患者术后注意事项(如冰敷、饮食、口腔清洁、用药等),安排复查时间。
骨结合阶段
- 核心阶段: 这是种植成功的关键,植入的种植体需要与周围的牙槽骨发生骨结合,即骨细胞生长并附着在种植体表面,形成稳定的生物学结合。
- 时间: 通常需要 3-6个月,甚至更长(如果同时进行了植骨或上颌窦提升),具体时间取决于骨质条件、手术创伤程度、患者全身健康状况(尤其是吸烟)等。
- 期间: 此阶段种植体在骨内“隐藏”,表面覆盖牙龈,患者需戴用临时义齿(活动假牙或临时修复体)以维持美观和基本功能。严禁用该区域咀嚼硬物!
二期手术(如适用)
- 如果一期手术安装的是覆盖螺丝,需要在骨结合完成后进行二期手术:
- 切开牙龈,暴露种植体顶部。
- 取出覆盖螺丝,安装愈合基台。
- 缝合牙龈,让牙龈围绕愈合基台成形,为最终修复做准备。
- 如果一期手术安装了愈合基台,则此步骤通常不需要。
取模与修复
- 牙龈成形: 安装愈合基台后,通常需要 1-2周 让牙龈完全愈合并围绕基台形成良好的袖口形态。
- 取模: 医生使用专用取模材料,精确记录种植基台的位置、角度、牙龈形态以及邻牙、对颌牙的情况。
- 技工加工: 技工室根据模型制作牙冠或牙桥。
- 试戴与粘接/螺丝固位: 牙冠/桥制作完成后,患者试戴,检查颜色、形态、咬合是否合适,确认无误后,用专用粘接剂粘接在基台上,或用螺丝固定在基台上后用树脂封闭螺丝孔。
复诊与维护
- 种牙完成后并非一劳永逸,需要定期复查和维护(见下文详细说明)。
种植牙的维护
种植牙的长期成功不仅依赖于精湛的手术技术,更依赖于患者终身、细致的维护,维护不当会导致种植体周围炎等严重并发症,最终导致种植失败。
日常口腔清洁(最重要!)
- 刷牙: 每天至少两次,每次至少两分钟,使用软毛牙刷和含氟牙膏,不仅要清洁种植牙本身,更要仔细清洁种植牙周围的所有牙齿、牙龈和牙缝,使用巴氏刷牙法,确保清洁到牙龈边缘。
- 牙线/牙缝刷: 每天至少一次,必须使用!清洁种植牙与邻牙之间的邻面间隙以及种植牙与牙龈之间的龈沟,牙缝刷能有效清洁较宽的牙缝,种植牙周围更容易堆积菌斑,清洁不到位是种植体周围炎的主要诱因。
- 冲牙器: 作为辅助清洁工具,能有效冲洗牙缝、牙龈沟和种植体周围,但不能替代刷牙和牙线。
- 专用种植体清洁工具: 医生可能会推荐一些特殊设计的牙线(如超级牙线)、单束刷等,用于清洁种植体颈部复杂的结构。
- 清洁假牙(如种植覆盖义齿): 如果是种植支持的覆盖义牙,需按照医生指示清洁基台和附件,以及义齿本身。
定期专业维护与复查
- 定期复查: 极其重要! 即使感觉良好,也必须严格按照医嘱定期复诊。
- 修复完成后第一年:每3-6个月复查一次。
- 之后:每6-12个月复查一次。
- 高风险患者(如吸烟、糖尿病控制不佳、有牙周病史):可能需要更频繁的复查(如每3个月)。
- 专业洁治: 必须由受过专业种植牙培训的牙医进行! 普通洗牙可能会损伤种植体表面,种植牙的专业清洁包括:
- 种植体周围龈上洁治: 清除种植体表面和牙龈上方的菌斑、牙石。
- 种植体周围龈下刮治: 清除种植体表面和牙龈下方的菌斑、牙石,这是预防种植体周围炎的关键步骤,需要使用特殊设计的器械,避免损伤种植体表面。
- 影像学检查: 定期(通常每年一次或在复查时)拍摄X光片(如根尖片、曲面断层片),评估牙槽骨高度、种植体周围骨结合情况,早期发现骨吸收等潜在问题。
- 评估咬合: 检查种植牙的咬合是否正常,有无早接触、干扰,必要时进行调磨。
- 评估软组织: 检查牙龈颜色、形态、有无出血、肿胀、退缩等。
饮食习惯
- 避免咬硬物: 种植牙虽然坚固,但长期咬过硬的食物(如骨头、坚果壳、螃蟹壳、冰块)可能导致牙冠崩瓷、基台松动,甚至影响种植体周围骨组织,避免用种植牙开瓶盖、咬核桃等。
- 避免过粘食物: 太妃糖、口香糖等粘性食物可能粘在种植牙或附件上,难以清洁,甚至导致修复体脱落。
- 均衡饮食: 保证营养,尤其是钙、维生素D等,有助于维护口腔健康和骨密度。
戒烟
- 强烈建议戒烟! 吸烟是种植牙失败和种植体周围炎的最主要风险因素之一,吸烟会严重影响骨结合过程,降低种植成功率,增加种植体周围炎和骨吸收的风险,降低长期成功率,戒烟对种植牙的长期健康至关重要。
控制全身疾病
- 积极治疗并控制全身性疾病,特别是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会显著增加感染和种植失败风险)、骨质疏松症(需告知医生用药情况,某些药物如双膦酸盐需谨慎)等。
- 遵医嘱服药,尤其是抗凝药物等,需提前告知口腔医生。
及时处理问题
- 如果发现种植牙区域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
- 疼痛、肿胀、出血
- 牙龈发红、退缩
- 种植牙松动
- 咬合不适、食物嵌塞
- 修复体(牙冠)松动、崩瓷、脱落
- 异味
种植牙是一项成熟、成功率高的技术,但它的成功和长期稳定依赖于专业的种植手术和患者持之以恒的精良维护,患者需要像对待真牙一样,甚至比真牙更用心地清洁种植牙,并严格遵守医嘱进行定期复查和专业维护,选择经验丰富的种植医生和正规的口腔机构是成功的第一步,而良好的日常维护和定期复查则是种植牙能够陪伴您一生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