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牙的存活率其实相当高,但确实存在失败的可能性。“不能存活”的说法过于绝对,更准确的说法是“存在失败风险,但通过规范操作和术后护理,成功率可达95%以上”。 以下是详细分析:

种植牙的高成功率
- 临床数据支持:
- 10年成功率:根据大量研究,种植牙在10年后的成功率可达 90%-95%(上颌骨略低于下颌骨)。
- 20年成功率:长期追踪显示,部分种植体20年后仍能保持功能(如瑞典Branemark系统)。
- 技术成熟:
- 现代种植技术(如微创种植、数字化导板)显著提升了精准度和安全性。
- 材质升级(钛合金、氧化锆)与表面处理技术(如喷砂酸蚀)促进骨结合。
种植牙失败的可能原因
虽然成功率高,但以下因素可能导致失败:
术前因素
- 骨量不足:牙槽骨严重萎缩(高度/宽度不足)未进行骨增量(植骨、上颌窦提升)。
- 全身性疾病:
- 未控制的糖尿病(影响伤口愈合)。
- 骨质疏松(需在医生评估下进行)。
- 长期服用抗凝药(如阿司匹林)。
- 吸烟:尼古素抑制骨结合,失败率比非吸烟者高 2-3倍。
术中因素
- 手术感染:无菌操作不当导致种植体周围炎。
- 种植体位置偏差:损伤邻牙、神经或重要解剖结构。
- 骨结合失败:种植体与骨头未紧密融合(发生率约5%)。
术后因素
- 口腔卫生差:导致种植体周围炎(类似牙周病,是长期失败主因)。
- 咬合力过大:如夜磨牙未戴颌垫,导致种植体松动。
- 修复体问题:牙冠设计不合理(咬合过高)、粘接剂残留刺激牙龈。
如何提高种植牙存活率?
严格术前评估
- CBCT检查:精确测量骨量、神经位置。
- 全身健康筛查:控制血糖、血压,戒烟。
- 骨增量技术:骨量不足时可通过植骨、骨膜引导再生(GBR)解决。
选择专业医生与机构
- 资质认证:选择有口腔种植专科认证的医生(如AAID认证、ICOI认证)。
- 经验丰富:医生案例量>500例,熟悉复杂病例处理。
术后规范护理
- 口腔卫生:使用冲牙器、牙线、种植体专用牙刷,定期洁牙。
- 定期复查:术后1/3/6/12年复查,监测骨结合状态。
- 避免不良习惯:戒烟、戒咬硬物(如坚果、冰块),夜磨牙者佩戴颌垫。
选择优质种植系统
- 国际品牌:瑞典Nobel Biocare、瑞士Straumann、德国Ankylos等,临床验证充分。
- 个性化设计:根据骨质选择不同表面处理(如SLA活性表面)的种植体。
失败后的解决方案
即使种植体失败,仍有补救措施:
- 取出种植体:微创手术取出,通常3个月后可重新植入。
- 替代方案:
- 种植桥:利用邻近健康种植体支撑。
- 传统固定桥:磨损邻牙。
- 活动义齿:可摘戴但舒适度较低。
种植牙的“存活”取决于医疗技术、患者条件、术后维护三大核心因素,在规范操作下,其长期成功率远高于其他修复方式(如活动假牙)。只要选择正规机构、遵循医嘱、保持口腔卫生,种植牙完全可以成为“终身使用”的牙齿替代方案。 若您有具体担忧(如骨量不足、糖尿病),建议面诊专业种植医生制定个性化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