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种植牙为何要抽血生物膜?

种植牙要抽血生物膜”这个表述,需要拆解一下,因为这个说法不太准确,可能存在误解或混淆,我们来分别解释一下:

种植牙为何要抽血生物膜?-图1

种植牙术前抽血

  • 常规检查: 在进行种植牙手术前,医生通常会要求患者进行一些术前血液检查,这是非常标准且必要的步骤。
  • 目的:
    • 评估全身健康状况: 排除或确认可能影响手术安全性和愈合能力的全身性疾病,如:
      • 凝血功能异常: 确保手术中出血风险可控。
      • 严重未控制的糖尿病: 高血糖会显著增加感染风险和影响骨结合。
      • 肝肾功能障碍: 影响药物代谢和身体恢复。
      • 免疫系统疾病: 可能影响愈合或增加感染风险。
      • 严重心血管疾病: 评估手术耐受性。
      • 传染病筛查: 如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这对医生防护、手术安排、后续治疗都有重要意义。
    • 评估感染风险: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分类)等可以提示是否存在全身性感染。
    • 评估骨代谢: 有时可能检查钙、磷、碱性磷酸酶等,辅助评估骨状况(但骨密度评估主要靠影像学)。
  • 种植牙手术前抽血化验是常规操作,目的是确保患者身体状况适合手术,降低手术风险,并非针对“生物膜”。

“生物膜”在种植牙中的含义

  • 定义: 生物膜是指细菌附着在物体表面(如种植体、天然牙根、牙科器械等)并分泌胞外基质,形成的一种结构化的、难以清除的微生物群落。它不是一种需要抽血检测的物质。
  • 在种植牙中的角色:
    • 种植体周围炎的主要病因: 种植体周围炎是种植牙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的炎症和吸收。细菌生物膜是导致种植体周围炎的始动和关键因素。 细菌在种植体表面(尤其是粗糙的螺纹和连接处)形成生物膜,引发免疫反应,破坏骨结合,导致种植体松动甚至失败。
    • 形成过程: 口腔中的细菌会很快在暴露的种植体表面定植,形成早期生物膜,如果口腔卫生维护不佳,生物膜会发展成熟,引发炎症。
    • 危害: 导致牙龈红肿、出血、溢脓、种植体周围骨吸收、种植体松动。
  • 与抽血无关: 生物膜是局部存在于种植体周围组织中的细菌群落,不需要通过抽血来检测或诊断,诊断种植体周围炎主要依靠:
    • 临床检查:探诊出血、牙周袋深度、种植体动度。
    • 影像学检查:X光片、CBCT观察骨吸收情况。
    • 有时可能进行种植体周围微生物取样(类似牙周刮片),但这是在局部进行的,不是抽血。

总结与澄清

  • “种植牙要抽血”是真的: 这是术前评估全身健康状况和感染风险的必要步骤
  • “抽血生物膜”是不准确的说法:
    • 抽血的目的是检查全身健康状况(凝血、血糖、肝肾功能、传染病等),不是为了检测“生物膜”。
    • 生物膜是存在于种植体表面的细菌群落,是导致种植体周围炎的局部病因。检测生物膜不需要抽血,主要通过临床检查和影像学诊断种植体周围炎,有时进行局部微生物取样。
  • 两者的关系: 抽血是术前准备,确保手术安全,生物膜是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种植体周围炎)的病因,属于术后维护和并发症管理范畴,两者发生在不同阶段,目的完全不同。

给您的建议

  1. 术前抽血是常规: 放心,这是为了您的安全和手术成功,是负责任的医疗行为。
  2. 关注口腔卫生: 种植牙成功的关键之一是良好的日常口腔卫生维护(正确刷牙、使用牙线/冲牙器、定期洁牙),这是预防生物膜形成和种植体周围炎的最有效方法。
  3. 定期复查: 按照医嘱定期复查,让医生检查种植体周围情况,早期发现问题早期处理。
  4. 如有疑虑,直接问医生: 如果对术前检查或术后维护有任何疑问,请直接咨询您的种植医生,他们会给您最专业的解答。

下次听到“种植牙要抽血”,您就知道这是为了您的安全;而“生物膜”是您需要通过良好口腔卫生来预防的敌人,两者是种植牙旅程中不同阶段的重要环节,理解清楚有助于您更好地配合治疗,拥有成功的种植牙体验。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