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活动矫正牙齿效果如何?哪些人适合做?

核心特点

  1. 可摘戴性: 这是活动矫治器最核心、最显著的特点,患者可以自行戴上和取下。
  2. 活动性: 通常由基托(类似塑料托盘,覆盖在牙齿和牙龈上)和各种类型的弹簧、卡环、螺旋等附件组成。
  3. 依赖患者配合: 矫正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每天佩戴足够长的时间(通常要求18-22小时/天,仅在进食和刷牙时取下)以及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患者配合度是成功的关键。
  4. 适用范围相对局限: 主要用于简单病例早期矫治阶段,对于复杂、严重的错颌畸形效果有限。

主要作用和适用情况

活动矫治器在正畸治疗中扮演着多种角色:

活动矫正牙齿效果如何?哪些人适合做?-图1

  1. 早期矫治(儿童替牙期):

    • 纠正不良习惯: 如吮指、吐舌、咬唇等,通过设计特定的附件来破除习惯。
    • 纠正颌骨发育异常:
      • 前牙反颌(地包天): 对于乳牙期或替牙期的功能性反颌或轻度骨性反颌,活动矫治器(如上颌颌垫式活动矫治器)可以引导下颌后退,促进上颌骨发育,改善反颌关系。
      • 后牙反颌: 纠正单侧或双侧后牙反颌。
      • 下颌后缩(小下巴): 引导下颌向前生长。
    • 扩大牙弓: 对于轻度牙弓狭窄,可以通过活动矫治器上的扩弓装置(如分裂簧、螺旋扩弓器)扩大上颌或下颌牙弓,为拥挤的牙齿提供空间。
    • 间隙管理: 在乳牙早失后,保持间隙,防止邻牙倾斜占据空间,为未来恒牙萌出留出位置。
    • 纠正个别牙齿错位: 如扭转、唇/舌倾等。
  2. 简单成人病例:

    • 轻微牙齿拥挤: 对于非常轻微的牙齿拥挤,活动矫治器可能作为选择。
    • 关闭小间隙: 关闭前牙区的小缝隙。
    • 牙齿少量移动: 进行一些精细的牙齿位置调整。
  3. 保持阶段:

    • 保持器: 这是活动矫治器最常见的用途之一,在固定矫治器拆除后,需要佩戴活动保持器(如 Hawley 保持器、透明压膜保持器)来稳定矫正结果,防止牙齿复发回原来的位置。此时它不再用于主动矫正,而是用于维持。

优点

  • 美观性较好: 基托可以设计成与牙龈颜色相近,附件相对较小,对美观的影响通常小于固定矫治器(尤其是透明压膜保持器)。
  • 易于清洁: 患者可以取下矫治器,方便彻底清洁牙齿和矫治器本身。
  • 舒适度相对较高(初期): 固定矫治器刚粘上时异物感更强,活动矫治器在适应期后可能感觉更舒适一些(但体积大仍有异物感)。
  • 费用相对较低: 通常比固定矫治器便宜。
  • 便于进食: 进食时取下,不影响咀嚼,也避免了食物嵌塞在托槽和弓丝上的问题。
  • 方便调整和修理: 相对容易进行调整或修理。

缺点

  • 效果有限: 对于复杂、严重的错颌畸形(如严重拥挤、深覆颌深覆盖、骨性畸形等),活动矫治器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 依赖患者配合: 矫治效果高度依赖患者佩戴时间和依从性,如果患者不配合,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失败。
  • 可能影响发音: 初期佩戴时可能影响发音,需要适应期。
  • 异物感强: 体积相对较大,特别是基托部分,可能会引起恶心、异物感、唾液分泌增多等不适,需要时间适应。
  • 可能影响咀嚼功能: 进食时需取下,且长期佩戴可能对咀嚼效率有轻微影响。
  • 稳定性较差: 在施加较大矫治力时,稳定性不如固定矫治器。
  • 复诊次数多: 通常需要较频繁地复诊(如每2-4周)进行调整,以施加矫治力或更换附件。
  • 可能刺激软组织: 卡环或基托边缘可能压迫或刺激牙龈、颊粘膜等软组织,引起疼痛或溃疡(需要医生调改)。

常见类型

  • 简单活动矫治器: 常用于破除不良习惯、纠正个别牙齿错位、间隙保持等。
  • 上颌颌垫式活动矫治器: 主要用于纠正前牙反颌(地包天)。
  • 分裂簧扩弓式活动矫治器: 用于扩大牙弓。
  • 螺旋扩弓器: 用于快速扩弓。
  • Hawley 保持器: 最经典的可摘保持器,由树脂基托和一根钢丝组成。
  • 透明压膜保持器: 由透明塑料薄膜制成,覆盖在牙齿表面,美观度高。

活动矫治器是正畸治疗中一种重要的工具,尤其在儿童早期矫治保持阶段应用广泛,它的核心优势在于可摘戴性相对美观、易清洁,但其效果有限、高度依赖患者配合是其主要局限。

重要提示:

  • 是否适合使用活动矫治器,以及使用哪种类型,必须由专业的正畸医生进行全面检查、诊断和设计
  • 活动矫治器不能替代固定矫治器来处理大多数复杂的错颌畸形。
  • 即使是保持器阶段的活动矫正,也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佩戴。

如果你或你的孩子有牙齿矫正的需求,建议尽早咨询专业的正畸医生,进行全面的评估,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活动矫治器是否是合适的方案。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