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牙齿矫正要拔哪些牙?

牙齿矫正是否需要拔牙、拔哪几颗牙,是一个高度个体化的问题,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这完全取决于你牙齿的具体问题、颌骨大小、面部美观需求以及正畸医生的专业判断。

牙齿矫正要拔哪些牙?-图1

拔牙的主要目的是为牙齿移动创造空间,从而解决以下常见问题:

  1. 严重牙齿拥挤: 牙齿数量相对于牙弓空间过多,导致牙齿排列不齐、重叠、扭转,拔除一些牙齿可以为其他牙齿排齐提供空间。
  2. 牙齿前突(龅牙): 上下牙齿(尤其是门牙)向前突出,嘴唇也跟着前凸,影响美观和功能,拔除一些牙齿(通常是前磨牙)可以将前牙向内移动,改善嘴型和侧貌。
  3. 改善咬合关系: 拔牙有助于调整上下牙弓的宽度、长度和位置,使上下后牙能形成稳定的尖窝交错关系(理想的咬合),避免深覆合、深覆盖、反颌(地包天)、开颌等问题。
  4. 为前牙内收提供空间: 在解决前突问题时,需要将前牙向口腔内移动,拔牙是提供这种空间最有效、最可控的方式之一。
  5. 纠正中线偏斜: 有时拔除特定牙齿有助于将上下牙弓的中线调整到面部中线上。

常规被考虑拔除的牙齿类型(按优先级)

  1. 第一前磨牙(双尖牙):

    • 位置: 位于尖牙(犬齿)和第一磨牙之间,通常是从门牙往数的第4颗牙(上颌和下颌各有左右各一颗,共4颗)。
    • 为什么最常见:
      • 它们位于牙弓中段,拔除后可以相对均匀地为前牙内收和后牙调整提供空间。
      • 它们通常没有特别重要的功能(不像磨牙主要承担咀嚼),形态也相对简单,拔除后对功能影响较小。
      • 拔除后留下的间隙容易通过支抗控制(利用其他牙齿作为“支点”)来移动牙齿,达到理想效果。
    • 拔除方案: 这是最经典的拔牙模式之一,常被称为“拔4号牙”,拔除上下左右各一颗第一前磨牙(共4颗),或根据情况拔除上颌或下颌的4颗。
  2. 下颌切牙(门牙):

    • 位置: 下颌最前面的两颗牙齿(中切牙和侧切牙)。
    • 为什么有时会被拔除:
      • 主要用于解决下颌牙齿严重拥挤,尤其是当上颌空间相对充足或不需要大量内收时。
      • 拔除下切牙可以快速为拥挤的下牙弓提供空间,同时可能有助于调整咬合平面。
    • 拔除方案: 可能拔除下颌一侧或两侧的切牙(1-2颗)。注意: 拔除下切牙对美观和发音的影响相对较小(因为它们被上唇覆盖),但需非常谨慎评估,确保拔除后剩余牙齿能形成稳定美观的排列。通常不会拔除上颌切牙(门牙),因为它们对美观至关重要。
  3. 第二前磨牙:

    • 位置: 位于第一前磨牙和第一磨牙之间(从门牙往数的第5颗牙)。
    • 为什么有时会被拔除:
      • 当第一前磨牙有严重蛀牙、根管治疗失败、或形态不佳(如过小牙、锥形牙)需要拔除时,可能会考虑拔除第二前磨牙替代。
      • 在某些特定的拔牙方案中(如拔除第二前磨牙配合拔除第一磨牙),但相对少见。
      • 有时为了配合支抗设计或特定移动需求。
  4. 智齿(第三磨牙):

    • 位置: 最里面的磨牙。
    • 拔除情况:
      • 矫正前/中: 如果智齿位置不正、阻生、没有足够空间正常萌出、或者存在反复发炎、囊肿风险,无论是否需要拔其他牙矫正,通常建议拔除智齿,因为智齿可能会在矫正过程中或矫正后推挤前面的牙齿,导致复发。
      • 矫正后: 有时在矫正结束稳定期后,如果智齿出现问题,再拔除。
    • 注意: 拔除智齿本身通常不是为了矫正创造空间(除非是极特殊病例),而是为了预防其带来的潜在问题(如牙齿拥挤复发、囊肿等),拔除智齿是常规口腔外科操作,与矫正拔牙是不同目的。

拔牙量(拔几颗牙)的可能情况

  • 不拔牙: 对于轻度拥挤、牙弓空间足够、或者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扩弓、磨牙后推)解决的患者。
  • 拔除4颗牙: 这是最常见的拔牙量,通常拔除上下左右各一颗第一前磨牙(拔4号牙),适用于中度拥挤、前突、需要改善咬合等多种情况。
  • 拔除8颗牙: 在非常严重的牙弓狭窄和拥挤、或者需要大量内收前牙改善侧貌时,可能会拔除上下左右各一颗第一前磨牙和一颗第二前磨牙(或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较少见),这需要非常严格的适应症评估。
  • 拔除1-2颗牙: 通常指拔除下颌切牙(1或2颗),用于解决下颌局部拥挤或调整咬合,拔除上颌切牙的情况极其罕见。
  • 拔除3颗牙: 较少见,可能涉及特定方案(如拔除上颌两颗第一前磨牙和下颌一颗切牙)。

非拔牙矫正的替代方案(在特定情况下适用)

正畸医生会优先考虑非拔牙方案,但需要满足一定条件:

  1. 扩大牙弓: 通过各种装置(如扩弓器)将牙弓宽度或周长扩大,为拥挤的牙齿创造空间。局限性: 扩张量有限,需要患者颌骨基础足够宽,否则效果不佳或易复发,且可能影响颊侧丰满度。
  2. 磨牙后推: 使用特定装置(如微种植钉、J钩等)将最后面的磨牙向后移动,为前牙提供空间。局限性: 后推磨牙需要足够的支抗,移动量也有限,且可能影响咬合关系。
  3. 邻面去釉(片切): 通过少量磨除相邻牙齿的接触点,为拥挤的牙齿创造微小但累积起来的空间。局限性: 去釉量有限(通常每颗牙最多0.25mm),仅适用于轻度拥挤,且需要严格口腔卫生维护以防止龋齿和牙龈退缩。
  4. 改变牙齿形态: 通过少量磨改牙齿外形(如过尖的牙尖)来改善咬合,但创造空间效果有限。

总结关键点

  1. 没有“必须拔哪几颗”的固定答案: 拔哪几颗牙完全取决于你的个体情况。
  2. 第一前磨牙(4号牙)是最常被拔除的: 因为它们位置合适,拔除后对功能和美观影响相对较小,空间利用效率高。
  3. 下切牙(门牙)是第二常见选择: 主要针对下颌严重拥挤。
  4. 智齿通常需要拔除: 无论是否拔其他牙矫正,只要存在问题或风险,都建议拔除。
  5. 拔牙量因人而异: 从0颗到8颗都有可能,4颗最常见。
  6. 非拔牙方案是首选(在可行时): 医生会评估是否可以通过扩弓、磨牙后推、片切等方法解决。
  7. 专业评估至关重要: 必须由经验丰富的正畸医生进行全面检查(包括拍X光片、取模型、分析面部照片等),才能制定最适合你的个性化方案,包括是否拔牙、拔哪几颗、拔几颗。

强烈建议: 如果你正在考虑牙齿矫正,务必找一位正规的正畸医生进行详细咨询和全面检查,医生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解释为什么需要拔牙(或不需要),拔哪几颗,以及拔牙后的预期效果和风险,不要自行决定或轻信非专业人士的建议。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