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2025最新,矫正牙齿真的会改变牙床吗?

是的,矫正牙齿(正畸治疗)会改变牙床,但这种改变通常是必要且可控的,是牙齿移动过程中伴随的生物学反应,这里的“牙床”通常指牙龈(牙龈组织)和其下方的牙槽骨(牙槽骨)

2025最新,矫正牙齿真的会改变牙床吗?-图1

改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牙槽骨的改建(最核心的改变)

  • 原理: 这是牙齿能够移动的根本原因,牙齿并非直接在骨块中滑动,而是通过牙槽骨的持续改建实现的。
    • 压力侧: 牙齿移动方向上受压的一侧,牙槽骨会被吸收(骨吸收),为牙齿让出空间。
    • 张力侧: 牙齿移动方向上受牵引的一侧,牙槽骨会增生(骨形成),填补牙齿移动后留下的间隙,并稳定牙齿的新位置。
  • 结果:
    • 牙齿周围的牙槽骨形态和密度会发生变化。
    • 牙齿移动的距离越大、方向改变越明显,牙槽骨的改建范围和程度也越大。
    • 这种改建是良性的、生理性的,目的是让牙齿在新的位置上获得稳定的支撑。
    • 拔牙病例: 在需要拔除某些牙齿(如前磨牙)来为拥挤牙齿排齐或内收前牙创造空间时,拔牙区的牙槽骨会被吸收,而移动牙齿进入拔牙间隙的区域,其远中(靠近拔牙隙侧)的牙槽骨会增生,拔牙区的牙槽骨会逐渐被新的牙龈组织覆盖和稳定。

牙龈组织的改变

  • 附着位置变化: 牙龈附着在牙齿表面和牙槽骨上,当牙齿移动时,牙龈组织也会随着牙齿一起移动,其附着点相对于牙齿表面的位置会发生改变。
  • 牙龈形态变化:
    • 可能变薄/退缩: 如果牙齿移动幅度过大、过快,或者患者原本牙龈较薄、口腔卫生不佳导致牙龈炎症,牙龈可能无法完全适应,导致牙龈退缩(牙根暴露),这尤其容易发生在牙齿唇颊向(向嘴唇/脸颊方向)移动时。
    • 可能增生: 相反,如果牙齿移动方向使牙龈组织堆积(牙齿舌向移动后牙龈覆盖过多),或者口腔卫生控制不好导致牙龈炎长期存在,也可能出现牙龈增生(牙龈肿大、覆盖过多牙面)。
    • 牙龈乳头变化: 牙齿之间牙龈乳头的形态和高度也会随着牙齿排列的改变而调整,排齐后原本缺失的牙龈乳头可能部分恢复,但严重的牙龈萎缩通常难以完全恢复。
  • 口腔卫生的影响: 正畸期间佩戴矫治器(托槽、弓丝、附件等)会增加清洁难度,如果口腔卫生维护不好,牙菌斑堆积,会导致牙龈炎(牙龈红肿、出血、增生),甚至牙周炎(破坏牙槽骨和牙龈附着),这会加剧牙床(牙龈和牙槽骨)的不良改变,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至关重要。

牙周膜的变化

  • 牙周膜是连接牙齿和牙槽骨的致密结缔组织,内含神经、血管和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等。
  • 在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膜会受到压力和牵引,其细胞会活跃地参与骨改建过程,移动结束后,牙周膜会在新的位置重新排列并稳定。

总结与关键点

  • 改变是必然的: 牙槽骨改建是牙齿移动的生物学基础,牙龈附着也会随之调整,没有牙槽骨的改建,牙齿无法有效移动。
  • 改变是可控的: 专业的正畸医生会通过精确的矫治器设计、轻柔的加力、以及患者良好的配合(尤其是口腔卫生维护),将牙床的变化控制在生理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促进健康改建,避免或减少不良改变(如严重退缩、增生、骨丧失)。
  • 良好口腔卫生是关键: 患者在矫正期间必须严格保持口腔卫生,使用正畸专用牙刷、牙缝刷、冲牙器等工具,定期洗牙,这是预防牙龈炎、牙周炎,保护牙床健康的最重要措施。
  • 个体差异: 牙床对矫正的反应因人而异,取决于原始牙龈和牙槽骨的状况、年龄、移动方式、力度、口腔卫生习惯等。
  • 脸型影响: 牙槽骨的改建主要发生在牙齿周围区域,对整个面部轮廓(如脸型)的改变通常是间接且有限的,矫正主要通过改变牙齿的位置、排列和咬合关系来改善面部美观和功能,而不是直接改变骨骼结构(除非涉及正颌手术),脸型的视觉变化更多是牙齿位置改变带来的效果(如嘴唇支撑度变化)。

矫正牙齿必然会导致牙床(牙龈和牙槽骨)发生改变,核心是牙槽骨的生理性改建和牙龈附着位置的调整,在专业正畸医生的规范操作和患者良好配合(尤其是口腔卫生)下,这些改变是良性的、可控的,是实现牙齿健康、美观、稳定排列所必需的过程,患者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潜在风险并积极配合,以获得最佳效果。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