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矫正脸变骨”这个说法其实是一个常见的误解,需要澄清一下牙齿矫正与脸型变化之间的关系:

核心结论:牙齿矫正本身不会让你的骨头“变方”或改变颌骨的基本形态(如下颌角宽度、颧骨高度等)。 颌骨的形态主要由遗传、生长发育(尤其在青少年时期)和年龄增长决定。
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矫正后脸型有变化,甚至感觉“变方”了呢? 这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
牙齿位置改变带来的视觉和软组织变化:
- 牙齿内收/前突改善: 如果矫正前牙齿前突(龅牙),矫正后牙齿向后移动(内收),嘴唇会得到更好的支撑,嘴唇不再前突,整个侧脸轮廓会变得更协调、更柔和,视觉上脸型可能显得更“收”或更“秀气”,而不是变方。
- 拔牙矫正的影响: 对于需要拔牙(通常拔除前磨牙)的病例,拔牙后的空间用于内收前牙,这可能会导致:
- 面中部轻微凹陷: 牙齿内收后,嘴唇和面颊部的支撑相对减少,可能会让面中部(苹果肌下方)看起来稍微凹陷一点,视觉上可能让脸型显得更立体或稍窄,但并非骨头变方。
- 颊部丰满度变化: 牙齿内收后,脸颊内侧的空间增大,可能会让脸颊看起来稍微“瘪”一点,视觉上脸型可能显得更窄或更凹,但同样不是骨头结构改变。
- 扩弓的影响: 对于需要扩弓(扩大牙弓宽度)的病例,矫正后牙齿排列更宽,可能会让面下1/3(嘴周围)看起来更饱满,视觉上脸型可能显得更“圆”或更“饱满”,但这主要也是牙齿和软组织位置的变化,并非颧骨或下颌骨变宽。
-
咬肌发达(最常被误解为“脸变方”的原因):
- 矫正初期适应期: 刚戴上牙套或更换钢丝后,牙齿会移动,咬合关系暂时不稳定,很多人会不自觉地用更大的力气去咬合,或者习惯性地紧咬牙关(磨牙),这会导致咬肌过度使用而发达,咬肌发达会让下颌角(腮帮子)看起来更饱满、更“方”。
- 咀嚼习惯改变: 矫正期间,由于牙齿酸痛、托槽刮嘴或咬合不适,有些人可能会改变咀嚼习惯,比如只用一侧咀嚼,或者咀嚼力度变大,长期也可能导致单侧或双侧咬肌发达。
- 关键点: 这种“变方”是肌肉发达的结果,不是骨头变方!矫正结束后,随着咬合关系稳定,不良咀嚼习惯纠正,咬肌通常会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脸型也会随之恢复。
-
青少年矫正与颌骨发育:
- 对于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青少年,某些类型的矫正(如功能矫治器、生长引导)可以利用和引导颌骨的生长发育,改善骨骼不调(如下巴后缩、地包天、龅牙等),这种矫正带来的脸型变化是骨骼本身的生长方向和量发生了改变,是矫正的预期目标之一,并非骨头“变形”。
- 对于成年人,骨骼已经定型,矫正主要移动牙齿和少量改建牙槽骨,无法改变颌骨的整体形态。
-
软组织变化:
牙齿位置改变会影响嘴唇、脸颊等软组织的支撑度和位置,从而改变面部轮廓的视觉效果,内收牙齿后嘴唇支撑度改善,嘴唇更自然闭合,可能改善“凸嘴”带来的“包子脸”感,视觉上脸型更协调。
-
矫正方案设计与医生技术:
一个不恰当的矫正方案(例如过度内收、过度扩弓、未充分考虑面部美学)可能导致脸型变化不协调,看起来不如预期,但这属于方案设计和执行问题,不是矫正本身必然导致“脸变骨”。
总结与建议:
- 骨头不会“变方”: 牙齿矫正不会改变你天生的颌骨结构(如下颌角宽度、颧骨高度),你担心骨头变方,这个担心是多余的。
- 脸型变化是正常的: 矫正过程中和矫正后,脸型发生视觉上的变化是非常常见的,这主要是由于牙齿位置移动、软组织支撑度改变以及可能的咬肌发达(通常是暂时的)造成的。
- “脸变方”多因咬肌: 如果你感觉矫正后脸型变方了,最常见的原因是矫正初期咬肌发达,请放松,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避免紧咬牙关,尽量用两侧均匀咀嚼,随着适应期结束和咬合稳定,咬肌通常会恢复正常。
- 沟通很重要: 在矫正前,务必与你的正畸医生充分沟通你的面部美学期望,医生会根据你的骨骼基础、牙齿情况和面部软组织特点,设计既能排齐牙齿又能兼顾面部美学的方案。
- 选择专业医生: 一个经验丰富的正畸医生能准确判断牙齿移动对脸型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最大程度地避免不利的改变。
请放心,牙齿矫正不会让你的骨头“变方”,矫正带来的脸型变化通常是积极的、协调的改善,或者是一些暂时的、可逆的肌肉变化,如果你对矫正后的脸型有疑虑,及时与你的正畸医生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