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溃疡(也常被称为“口疮”)和牙齿矫正(正畸治疗)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关联性,牙齿矫正过程中或之后出现口腔溃疡是比较常见的现象,主要原因和应对方法如下:

📍 为什么牙齿矫正容易导致或加重口腔溃疡?
-
物理摩擦和刺激:
- 托槽和弓丝: 矫正器上的托槽、弓丝、结扎丝等金属部件或边缘,在说话、咀嚼或吞咽时,会反复摩擦口腔内壁(如颊黏膜、唇内侧)、牙龈、舌体或上颚,这种持续的摩擦会破坏黏膜的完整性,形成小创口,进而发展成溃疡。
- 初期适应期: 刚戴上矫正器或每次调整加力后,口腔黏膜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这些“异物”,在适应过程中,摩擦更容易导致溃疡。
- 末端弓丝: 弓丝末端如果过长或处理不当,会特别容易刺伤口腔黏膜。
-
口腔卫生维护困难:
矫正器会占据口腔空间,并成为食物残渣和细菌容易藏匿的地方,如果清洁不到位,食物残渣堆积、牙菌斑增多,会引发牙龈炎、牙周炎等炎症,口腔黏膜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受到刺激而形成溃疡,炎症环境本身也可能诱发溃疡。
-
黏膜压力与微创伤:
矫正过程中牙齿在牙槽骨中移动,会对周围的牙龈、牙槽骨和黏膜产生一定的压力和牵拉,这种压力和移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微小创伤,也可能增加溃疡发生的风险。
-
个体差异与原有病史:
-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本身就容易反复发作口腔溃疡的人,在矫正期间由于上述物理刺激和口腔环境改变,溃疡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可能会增加。
- 免疫系统或营养因素: 如果患者本身存在免疫系统问题(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某些营养素缺乏(如维生素B族、铁、叶酸等),在矫正期间压力增加或口腔环境改变时,也可能更容易诱发溃疡。
📍 如何预防和应对矫正期间的口腔溃疡?
-
寻求专业帮助:
- 及时复诊: 一旦发现托槽、弓丝等部件明显刺激口腔黏膜(如扎嘴、磨嘴),务必及时联系你的正畸医生,医生可以检查并调整:打磨锐利的边缘、调整弓丝长度、更换结扎方式等,减少物理刺激。
- 使用正畸蜡: 这是最常用且有效的临时缓解方法,将正畸蜡搓成小球,覆盖在刺激黏膜的托槽、弓丝或结扎丝上,形成保护层,减少摩擦,药店或正畸诊所都有售。
-
加强口腔卫生维护:
- 认真刷牙: 每天至少刷牙两次,每次不少于3分钟,使用小头软毛牙刷、正畸专用牙刷或电动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重点清洁托槽周围、牙龈边缘和牙齿邻面。
- 使用牙缝刷/冲牙器: 矫正期间牙缝变大,食物容易嵌塞,配合使用牙缝刷或冲牙器(水牙线)能有效清除托槽弓丝下方和牙缝中的食物残渣和菌斑。
- 使用牙线/正畸牙线: 每天至少使用一次牙线(推荐使用正畸牙线或穿引器辅助的牙线)清洁牙齿邻面。
- 漱口水: 在医生指导下,可使用含氟漱口水(如0.12%氯己定、0.05%西吡氯铵)辅助杀菌、控制菌斑,但不宜长期频繁使用,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漱口水。
-
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
- 避免刺激性食物: 减少或避免食用辛辣、过烫、过硬、酸性的食物(如薯片、坚果、柠檬、碳酸饮料等),以免刺激溃疡或增加清洁难度。
- 细嚼慢咽: 咀嚼时注意避免牙齿或矫正器直接、大力地摩擦口腔黏膜。
- 保证营养均衡: 均衡饮食,确保摄入足够的维生素B族、维生素C、铁、锌、叶酸等对口腔黏膜健康有益的营养素,如有需要,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
- 管理压力: 压力是诱发或加重溃疡的因素之一,保持规律作息,学会放松,有助于减少溃疡发生。
-
处理已发生的溃疡:
- 局部保护: 继续使用正畸蜡覆盖刺激源。
- 促进愈合:
- 口腔溃疡贴/凝胶: 使用含有利多卡因、苯佐卡因等局部麻醉成分的凝胶或贴膜,可以止痛并形成保护层,含有生长因子、抗菌成分的溃疡凝胶也有助于愈合。
- 漱口水: 使用温和的、具有消炎或促进愈合作用的漱口水(如康复新液漱口)。
- 避免刺激: 溃疡期间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刷牙时动作轻柔。
- 严重或反复发作: 如果溃疡非常疼痛、面积大、持续时间长(超过2周不愈)或频繁发作,务必去看牙医或口腔黏膜科医生,医生可能会:
- 检查排除其他口腔疾病(如创伤性溃疡、白斑、扁平苔藓、癌前病变等)。
- 根据情况开具更强效的局部或全身药物(如糖皮质激素药膏、免疫调节剂等)。
- 评估是否需要调整正畸方案(在极少数严重且无法缓解的情况下)。
牙齿矫正过程中出现口腔溃疡是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源于矫正器部件的物理刺激和口腔卫生维护的挑战。预防和应对的关键在于:
- 与正畸医生保持沟通,及时处理刺激源(调整、使用正畸蜡)。
- 极其严格地维护口腔卫生(认真刷牙、用牙缝刷/冲牙器、用牙线)。
- 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减少刺激和压力。
- 合理使用局部药物促进愈合。
- 对于严重或顽固性溃疡,及时寻求专业口腔医生(口腔黏膜科)的诊断和治疗。
通过积极的预防和妥善的处理,大多数矫正期间的口腔溃疡问题都能得到有效控制,不会对矫正进程造成太大影响,保持耐心和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是顺利度过矫正期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