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病有所医”不是口号?深度解读我国医保政策的初心与宗旨
“生病了不敢去医院”“药太贵吃不起”“异地报销跑断腿”……这些曾是不少中国家庭的真实困境,但如今,从城市到乡村,从上班族到农民,一张小小的医保卡正越来越多地成为百姓的“健康护身符”,截至2025年底,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3.6亿,参保稳定在95%以上,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平均达70%左右,大病保险惠及超10亿人,这些数字背后,是我国医保政策始终不变的初心与宗旨——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让每个中国人都能病有所医、医有所保、保有所靠。

宗旨的核心:“保基本、全覆盖、可持续”,筑牢民生底线
我国医保政策的宗旨,首先体现在“保基本”三个字上,这里的“基本”,不是“低水平”,而是“保基本、广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制度目标,即保障群众最基本的医疗需求,避免“一人患病、全家致贫”。
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我国基本医保已覆盖13.6亿人,成为全球最大的医疗保障网,无论是职工医保的“单位+个人”缴费,还是城乡居民医保的“政府补助+个人缴费”,财政补贴逐年提高——2025年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达到640元,是2012年的3倍多,这意味着,农民兄弟交几百块钱,就能享受和城里职工类似的住院报销、门诊慢病保障;退休职工不用再额外缴费,依然能享受医保待遇,真正实现了“制度全覆盖、人群无死角”。
“保基本”更注重“雪中送炭”,比如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医保将用药报销比例提至50%以上,部分慢病门诊用药年度报销限额达5万元;对尿毒症、癌症等大病,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报销比例达60%以上,有效解决了“病不起”的问题。
公平正义的底色:缩小差距,让阳光照进每个角落
“同在蓝天下,共饮一江水,医保待遇不能有城乡之别、地域之差。”这是我国医保政策的另一核心追求——促进社会公平,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过去,城乡居民医保差距明显:职工医保报销比例高、保障范围广,而新农合(居民医保前身)报销低、药品少,2025年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后,统一了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城乡居民“同制度、同待遇”,居民医保在基层医疗机构住院报销比例已达80%左右,与职工医保在基层的报销差距逐步缩小。
异地就医结算的突破,更是公平正义的生动实践,过去,异地打工、随迁老人看病要先垫付、再回老家报销,流程繁琐、负担沉重,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均已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2025年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超5000万人次,减少垫付资金超3000亿元,在广东打工的河南籍农民工小李,去年突发阑尾炎在广州住院,直接用医保卡结算,报销比例达75%,他说:“不用跑老家报销,真方便!”
医保对贫困人口的倾斜政策,更是彰显了“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决心,脱贫攻坚期间,我国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保障,贫困人口住院实际报销比例达80%以上,累计救助贫困患者超1.2亿人次,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健康底气”。
改革的方向:提质增效,从“能看病”到“看好病”
医保政策的宗旨,不是“保了就行”,而是“越保越好”,近年来,我国医保通过“腾笼换鸟、招采合一”等改革,正从“保数量”向“保质量”转变,让群众享受到更优质、更便捷的医疗服务。
药品耗材集采是“重头戏”,过去,进口心脏支架卖上万元,现在集采后中选均价从1.3万元降至700元左右;常用降压药氨氯地平片,从每片5元降至0.15元,截至目前,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已覆盖333种药品,平均降价超50%,耗材集采覆盖5类,节约群众用药费用超2600亿元,这些“降价不降质”的药品,让群众用上了“放心药、便宜药”。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也在提速,从按项目付费(“看多少项目报多少钱”)到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或按病种分值(DIP)付费,医院从“多开药、多做检查”变成“控成本、提疗效”,群众就医负担进一步减轻,比如某三甲医院推行DRG后,急性阑尾炎手术平均住院日从8天缩短至5天,费用从1.2万元降至8000元,患者恢复更快、花钱更少。
医保目录“年年调整、应调尽调”,让更多救命药、好药进医保,2025年新版医保目录新增111个药品,包括肿瘤药、罕见病药、儿童药等,平均降价61.7%,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的“天价药”诺西那生钠注射液,从每针70万元降至3.3万元,且可医保报销,让无数家庭看到了希望。
最终的目标:助力“健康中国”,从“治已病”到“治未病”
“医保不仅要‘治病’,更要‘防病’。”这是我国医保政策深层次的追求——以医保为杠杆,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近年来,医保对预防性健康服务的保障力度不断加大,比如将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慢病用药纳入医保,鼓励患者早发现、早治疗;将儿童疫苗接种、孕产妇产前检查、老年人健康体检等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从源头上减少疾病发生,部分地区还试点“医保+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居民每年只需交少量费用,就能享受日常健康管理、慢性病随访等服务,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
医保还在支持中医药发展上发力,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中药饮片、中医诊疗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鼓励群众“看中医、用中药”,比如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针灸、推拿等报销比例达85%以上,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
一张医保卡,装着百姓的“健康梦”
从“赤脚医生”到全民医保,从“大病靠扛”到“应保尽保”,我国医保政策的每一步改革,都紧扣“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宗旨,这张小小的医保卡,不仅是看病报销的凭证,更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心卡”——它承载着“病有所医”的民生承诺,守护着每个家庭的“健康梦”。
随着医保制度的不断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无论你在城市还是乡村,无论你年老还是年幼,当健康面临威胁时,医保都会为你撑起一把“保护伞”,让每个人都能更有尊严、更有质量地生活,这,就是我国医保政策最温暖的初心,也是它始终不变的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