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牙的ITI(国际口腔种植学会)过程指的是使用ITI品牌种植体进行的种植牙手术和修复流程,ITI是国际上知名的种植体系统品牌,以其高成功率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著称,整个过程通常分为几个关键阶段,具体步骤可能因个人口腔条件、医生技术和修复方案而略有不同,但核心流程如下:

🦷 第一阶段:术前评估与规划
-
口腔检查与病史采集:
- 医生会详细检查你的口腔状况,包括缺牙区的牙龈、牙槽骨情况、邻牙健康度、咬合关系等。
- 询问你的全身健康状况(如糖尿病、心脏病、吸烟史、服药情况等),评估是否适合进行种植手术。
- 了解你的期望和需求。
-
影像学检查:
- 关键步骤: 通常需要拍摄口腔锥形束CT,这是评估种植区域骨量(高度、宽度、密度)、重要解剖结构(如下牙槽神经管、上颌窦位置)的最精确工具。
- 可能还需要拍摄全景片(曲面断层片)和根尖片作为补充。
-
诊断模型与方案设计:
- 制取口腔模型或进行数字化口内扫描,用于后续手术导板制作(如果需要)和最终修复体的设计。
- 基于所有检查结果,医生会制定详细的种植方案,包括:
- 是否需要植骨(骨增量)来增加骨量?
- 选择哪种ITI种植体型号(如Straumann® BLX®, Roxolid®, Classic等)?
- 种植体的植入位置、角度和深度。
- 手术方式(翻瓣手术或微创不翻瓣手术)。
- 最终修复体的类型(单冠、桥、覆盖义齿等)。
- 整个治疗流程和时间线。
- 与患者充分沟通,解释方案、预期效果、风险、费用及复诊安排,获得知情同意。
🩺 第二阶段:种植体植入手术
-
术前准备:
- 进行术前口腔清洁(如洗牙)。
- 手术当天可能需要禁食禁水(根据医生要求)。
- 局部麻醉:在缺牙区及其周围进行充分的局部浸润麻醉或阻滞麻醉,确保手术过程无痛。
-
手术切口(翻瓣或微创):
- 传统翻瓣手术: 在缺牙区牙龈上做切口,翻开粘骨膜瓣,直接暴露牙槽骨。
- 微创不翻瓣手术: 如果骨条件良好且医生技术熟练,可能不需要切开牙龈,仅在牙龈上打一个小孔,直接在骨面上进行操作,创伤更小,术后反应轻,恢复快,ITI系统也支持这种微创技术。
-
备洞(窝洞预备):
- 使用一系列由细到粗的种植窝洞钻头,在牙槽骨上精确地预备出与所选ITI种植体直径和形态相匹配的窝洞,这个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方向、深度和角度,通常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下进行(水冷),防止骨组织过热坏死,医生可能会使用种植手术导板(根据术前CT和模型制作)来提高精确度。
-
植入种植体:
- 将选定的ITI种植体(通常是钛或钛锆合金制成)旋入预备好的窝洞中,确保其达到理想的初期稳定性,初期稳定性是种植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 种植体顶部通常有一个愈合基台或覆盖螺丝。
-
缝合:
如果进行了翻瓣手术,需要将牙龈瓣缝合回去,覆盖种植体,微创手术则无需缝合或仅需简单缝合。
-
术后即刻:
- 医生会交代术后注意事项(如饮食、口腔卫生、用药、冰敷、避免手术区受力等)。
- 可能会拍摄术后X光片确认种植体位置。
⏳ 第三阶段:骨结合期(愈合期)
-
骨结合:
- 这是种植牙成功的核心阶段,在接下来的3-6个月(具体时间取决于骨条件、手术部位、是否植骨等),种植体将与周围的牙槽骨发生直接的骨性结合,变得像自己的牙根一样稳固。
- 在此期间,种植体顶部的愈合基台或覆盖螺丝会暴露在口腔中或被牙龈组织覆盖。
-
复诊检查:
- 术后1-2周拆线(如果需要)。
- 医生可能会安排1-2次复诊,检查伤口愈合情况和种植体稳定性。
🛠 第四阶段:二期手术(暴露种植体)与基台连接
-
二期手术(如果需要):
- 如果在骨结合期种植体顶部被牙龈组织完全覆盖(即使用了覆盖螺丝),则需要进行二期手术。
- 在局麻下,做一个小切口,暴露种植体顶部的连接部分。
- 取出覆盖螺丝,安装愈合基台,愈合基台的作用是引导牙龈形成良好的袖口形态,为后续戴牙冠做准备,此时牙龈会在愈合基台周围愈合,形成类似天然牙牙龈的轮廓。
-
直接连接基台(如果不需要二期手术):
- 如果在植入种植体时就安装了愈合基台(微创手术常见),那么在骨结合期结束后,可以直接取下愈合基台,连接最终基台。
- 最终基台是连接种植体和上方牙冠的中间部件,有不同的高度、角度和直径,用于支撑和固定最终修复体。
🦷 第五阶段:最终修复体(牙冠/桥)制作与戴入
-
印模或数字化扫描:
在最终基台安装后,医生会取印模或进行口内数字化扫描,精确记录基台的位置、角度、牙龈形态以及邻牙、对颌牙的咬合关系。
-
牙冠/桥制作:
- 将印模或扫描数据送到技工中心,由技师根据医生的要求和美学标准制作最终的牙冠或牙桥,材料可以是全瓷、烤瓷等。
-
试戴与调整:
- 当牙冠/桥制作完成后,患者需要复诊进行试戴,医生会检查:
- 密合度: 牙冠与基台、牙冠与邻牙是否贴合紧密。
- 咬合关系: 正中咬合、前伸咬合、侧方咬合是否合适,有无早接触、干扰。
- 美学效果: 颜色、形态、牙龈缘位置是否自然美观。
- 邻接关系: 与邻牙的接触点是否良好。
- 如有需要,进行精细调磨。
- 当牙冠/桥制作完成后,患者需要复诊进行试戴,医生会检查:
-
粘接或螺丝固位:
- 调整满意后,将牙冠/桥用专用粘接剂粘固在基台上,或者用固位螺丝固定在基台上(螺丝固位便于拆卸和修理)。
- 如果是螺丝固位,通常会在牙冠的非受力面上用树脂材料封闭螺丝孔。
🌟 第六阶段:术后维护与随访
-
定期复查:
- 种植牙完成后,并非一劳永逸,需要终身定期复查(通常建议每6个月到1年一次)。
- 医生会检查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健康状况、种植体稳定性、修复体功能、咬合情况等。
- 进行专业的种植体周围清洁(如喷砂、超声洁治等),清除菌斑和牙结石,预防种植体周围炎。
-
良好的口腔卫生:
- 患者需要掌握正确的口腔清洁方法,包括使用种植体专用牙刷、牙线、牙缝刷、冲牙器等,彻底清洁种植体周围,特别是基台与牙冠连接处以及牙龈袖口区域,这是预防种植体失败的关键。
📌 重要提示
- 个体化差异: 以上流程是标准化的,但具体到每个人,时间(尤其是骨结合期)、步骤(如是否需要植骨、是否需要二期手术)都会有很大差异,骨量严重不足可能需要先植骨,等待几个月骨愈合后再植入种植体,总治疗时间会更长。
- 医生技术至关重要: 种植牙手术的成功高度依赖于医生的技术、经验和判断力,选择一位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种植医生是成功的关键。
- 患者配合: 术后严格遵守医嘱、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定期复查,对种植牙的长期成功同样重要。
- 成功率: ITI种植体在条件良好的病例中,10年成功率可达95%以上,但长期效果需要维护。
ITI种植牙是一个多阶段、需要医患密切配合的精密治疗过程,从最初的细致规划,到精准的手术植入,再到漫长的骨结合,最后到精心的修复和终身维护,每一步都至关重要,如果你正在考虑种植牙,务必找专业口腔机构进行详细咨询和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