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牙粘接固位”是指通过使用粘接剂(也称为粘接剂或粘固剂),将人工制作的牙冠、牙桥或覆盖义齿等修复体,牢固地粘接固定在种植体基台上的固位方式。

它就像用“牙科水泥”把修复体“粘”在种植体上。
以下是关于种植牙粘接固位的详细解释:
核心原理
-
结构组成:
- 种植体: 植入牙槽骨内的“人工牙根”。
- 基台: 连接种植体和修复体的中间部件,通常由钛或氧化锆制成,其上部有特定的形态(如锥形、柱形)和表面处理(如喷砂、酸蚀)。
- 修复体: 即我们看到的“假牙”,可以是单个牙冠、多个牙桥(连接2颗或以上种植体)、覆盖义齿(覆盖在多个种植体上的义齿)等。
- 粘接剂: 专门用于牙科修复体粘接的材料,通常为树脂类或玻璃离子类,具有粘接性和一定的机械强度。
-
固位机制:
- 机械锁合: 粘接剂在修复体内部(通常是冠的内部)与基台表面之间填充微小间隙,形成机械性的“楔入”和“锁合”作用。
- 化学粘接: 粘接剂与修复体材料(如全瓷、金属烤瓷)以及基台材料(主要是钛或其合金)之间发生化学键合作用。
- 微摩擦力: 基台表面的微观粗糙形态(如喷砂形成的微小凹凸)与粘接剂之间产生摩擦力。
- 大气压力: 修复体内部形成一定的负压,有助于增强固位力(尤其在修复体内部与基台密合度较高时)。
主要应用场景
- 前牙美学修复: 在前牙区,粘接固位的牙冠边缘可以位于牙龈下,形成更自然的“肩台”形态,美观效果通常优于螺丝固位(螺丝孔会影响美观)。
- 多单位牙桥: 当需要连接多个种植体制作牙桥时,粘接固位是常用的方式。
- 覆盖义齿: 用于将覆盖义齿(尤其是杆卡式或球帽式附着体)粘接在种植体基台上。
- 空间受限: 当种植体位置或咬合空间有限,无法容纳螺丝通道时。
- 特定基台设计: 一些预成基台或个性化基台的设计本身就更适合粘接固位。
优点
- 美观性佳: 修复体表面没有螺丝孔,尤其在前牙区,可以获得更自然、无遮挡的修复效果。
- 封闭性好: 粘接剂可以填充修复体与基台之间以及边缘缝隙,理论上能提供更好的封闭性,减少微渗漏。
- 适合复杂修复: 对于多单位修复或需要精确就位的复杂情况,粘接固位有时更容易实现。
- 成本相对较低: 通常不需要在修复体上制作复杂的螺丝通道结构(尤其是复杂的多单位桥),制作工艺相对简单,成本可能略低。
缺点与挑战
- 粘接剂残留风险: 这是粘接固位最大的临床挑战。 在粘接和去除多余粘接剂的过程中,粘接剂可能残留在种植体-基台连接处或牙龈沟内,这些残留物是细菌的“温床”,长期存在会刺激牙龈,导致种植体周围炎,这是种植牙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彻底清除残留粘接剂需要非常精细的操作和专用工具。
- 拆卸困难: 一旦粘接牢固,修复体拆卸通常比较困难,可能需要破坏性操作(如使用超声器械、专用取冠钳),甚至可能损坏修复体或基台,这使得日后维护、更换或调整变得复杂。
- 技术敏感性高: 粘接过程对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粘接剂的调拌、涂布、修复体的就位、粘接剂的固化控制以及最重要的——彻底清除多余粘接剂,都需要非常精细的操作,操作不当会直接影响固位效果和长期健康。
- 固位力可能不足: 相比于螺丝固位(依靠机械螺纹锁合),粘接固位的固位力相对较弱,在承受较大咬合力或修复体内部空间较大时,存在脱落风险。
- 粘接剂降解: 长期在口腔环境中,粘接剂可能会发生降解、变色或溶解,影响固位效果和美观。
与螺丝固位的对比
- 螺丝固位: 修复体通过螺丝直接固定在种植体基台上(或通过基台再固定),优点是拆卸方便,便于维修和清洁,粘接剂残留风险低;缺点是修复体表面需要预留螺丝孔,影响美观(尤其在前牙),制作工艺更复杂,成本可能更高。
- 粘接固位: 如上所述,优点是美观性好,适合复杂修复;缺点是粘接剂残留风险高,拆卸困难,技术要求高。
种植牙粘接固位是一种重要的修复体固位方式,其核心是利用粘接剂将修复体机械锁合和化学粘接在种植体基台上,它在美学修复、多单位修复等领域有独特优势,但最大的挑战在于粘接剂残留及其导致的种植体周围炎风险,选择粘接固位时,必须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并严格遵循规范的粘接流程,特别是彻底清除多余粘接剂,同时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并定期复查,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位置、咬合力、美观要求、口腔卫生状况等)来决定最适合的固位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