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牙齿矫正原因为何因年龄而异?成年/儿童有何不同?

牙齿矫正(正畸治疗)的年龄和原因密切相关,不同年龄段进行矫正的目标和方法可能有所不同,以下是按年龄段划分的常见矫正原因分析:

牙齿矫正原因为何因年龄而异?成年/儿童有何不同?-图1

🧒 一、儿童期(通常指6-12岁,混合牙列期)

这个阶段并非所有孩子都需要矫正,但早期干预(Phase I 矫正)对于某些特定问题至关重要,目的是引导颌骨正常发育、纠正不良习惯、为恒牙萌出创造空间

常见原因

  1. 骨性畸形(反颌/地包天):
    • 原因: 上颌骨发育不足、下颌骨发育过度或两者兼有,表现为下前牙咬在上前牙唇侧(俗称“地包天”)。
    • 危害: 影响咀嚼功能、面部美观(可能导致“月牙脸”)、可能限制下颌骨正常生长。
    • 矫正时机: 越早越好,通常在4-6岁或更早发现即可开始干预(如活动矫治器、功能矫治器),利用生长发育潜力引导颌骨向正常方向生长,避免严重骨性问题。
  2. 严重深覆合:
    • 原因: 上前牙过度覆盖下前牙,甚至咬到下前牙的牙龈。
    • 危害: 可能导致下前牙创伤、牙龈萎缩、颞下颌关节负担加重、影响面部下1/3高度。
    • 矫正时机: 早期干预(如固定矫治器、活动矫治器)可以打开咬合,防止下前牙创伤,并为后续恒牙萌出调整空间。
  3. 严重深覆盖(龅牙):
    • 原因: 上前牙唇向突出,覆盖下前牙过多。
    • 危害: 影响美观、易受外伤、可能影响上下唇闭合、导致发音问题。
    • 矫正时机: 如果骨性问题明显(上颌前突或下颌后缩),早期干预(功能矫治器)可以引导下颌骨向前生长,减轻深覆盖程度,为二期治疗减轻负担。
  4. 后牙反颌/锁颌:
    • 原因: 上下后牙无法正常咬合,可能是单侧或双侧,可能由不良习惯(如长期单侧咀嚼、口呼吸)或骨骼问题引起。
    • 危害: 影响咀嚼效率、可能导致面部不对称、颞下颌关节紊乱。
    • 矫正时机: 早期干预(如扩弓矫治器)可以纠正后牙反颌,促进颌骨横向发育,避免形成骨性偏颌。
  5. 口腔不良习惯:
    • 原因: 吐舌、咬唇(上唇/下唇)、吮指、口呼吸、夜磨牙等。
    • 危害: 这些习惯会持续施加异常力量,导致牙齿排列不齐、颌骨发育异常(如开颌、深覆盖、反颌)。
    • 矫正时机: 尽早识别并纠正习惯,有时需要配合简单的矫治器(如舌刺、唇挡)帮助戒除习惯。
  6. 严重牙列拥挤/空间不足:
    • 原因: 牙齿过大、颌骨发育不足、乳牙早失导致邻牙倾斜。
    • 危害: 恒牙萌出困难(阻生)、异位萌出、邻牙移位。
    • 矫正时机: 早期干预(如序列拔乳牙、间隙保持器、简单排齐)可以为恒牙萌出创造空间,避免更复杂的拥挤问题。

🧑 二、青少年期(通常指12-18岁,恒牙列早期)

这是传统意义上进行牙齿矫正的黄金时期,此时大部分恒牙已萌出,颌骨发育接近完成但仍有潜力,新陈代谢旺盛,牙齿移动效率高,组织改建能力强

常见原因

  1. 牙列拥挤: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牙齿数量多于颌骨能容纳的空间,导致牙齿排列不齐、重叠、扭转。
  2. 牙列稀疏: 牙齿之间有缝隙,影响美观和发音。
  3. 深覆盖(龅牙): 上前牙明显突出于下前牙唇侧。
  4. 深覆合: 上前牙覆盖下前牙过多,垂直向咬合过深。
  5. 反颌(地包天): 下前牙咬在上前牙唇侧。
  6. 开颌: 上下前牙或后牙在咬合时没有接触,存在垂直向间隙。
  7. 锁颌: 上下后牙咬合时,牙尖交错关系异常,无法正常咀嚼。
  8. 中线不齐: 上下牙列的中线不一致。
  9. 美观需求: 青少年开始关注自身形象,牙齿不齐可能影响自信心和社交。
  10. 功能需求: 咬合不良可能导致咀嚼效率低、颞下颌关节紊乱、牙齿异常磨耗。

👩 三、成年人期(18岁以上)

成年人进行矫正的比例越来越高。骨骼发育已完成,牙齿移动速度相对青少年慢一些,但只要牙周健康,矫正效果同样理想,矫正目标更注重功能、健康、美观和长期稳定性的结合。

常见原因

  1. 青少年期未矫正的遗留问题: 如拥挤、深覆盖、反颌等,成年后因美观、功能或健康需求而寻求矫正。
  2. 牙周病治疗后的牙齿移位: 牙周病导致牙槽骨吸收,牙齿可能出现松动、移位(如扇形移位、唇倾),在牙周病得到良好控制后,通过矫正排齐牙齿、关闭间隙、改善咬合,有利于牙周维护和稳定。
  3. 修复前正畸: 为了进行更好的义齿修复(如种植牙、固定桥、贴面、全瓷冠)而进行矫正。
    • 集中间隙: 将分散的间隙集中到缺牙区,便于放置种植体或固定桥基牙。
    • 直立倾斜牙: 将严重倾斜的牙齿扶正,为修复体提供良好的基牙条件。
    • 压低伸长牙: 压低对颌伸长的牙齿或伸长对颌压低的牙齿,为修复创造空间或咬合空间。
    • 关闭间隙: 对于某些缺失牙的情况,通过矫正将邻牙向缺隙移动,避免种植或修复。
  4. 改善咬合关系: 纠正深覆合、深覆盖、反颌、锁颌等,改善咀嚼功能,缓解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减轻牙齿异常磨耗。
  5. 改善美观: 成年人对美观要求高,牙齿不齐、牙缝、龅牙等影响自信和社交。
  6. 配合正颌外科手术: 对于严重的骨性畸形(如严重的上颌前突/后缩、下颌前突/后缩、偏颌),单纯正畸效果有限,需要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正畸在术前排齐牙齿,术后精细调整咬合和牙位。
  7. 维护口腔健康: 排齐牙齿后,清洁更容易,降低龋齿和牙周病风险。
  8. 职业需求: 某些职业(如演员、主持人、销售)对外貌要求较高。

👴 四、老年人期(通常指60岁以上)

虽然不是主流,但只要牙周健康、无严重骨性吸收,老年人也可以进行牙齿矫正,矫正目标更侧重于改善功能、为修复创造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常见原因

  1. 修复前正畸: 与成年人类似,为了进行活动义齿(局部义齿、全口义齿)或种植修复,需要矫正牙齿位置(如直立倾斜牙、集中间隙、压低伸长牙)。
  2. 改善咬合功能: 纠正因牙齿缺失、磨耗、移位导致的咬合紊乱,改善咀嚼效率。
  3. 改善美观: 提升生活质量,增强自信。
  4. 维持口腔健康: 排齐牙齿利于清洁,特别是对于口内还有较多天然牙的情况。

📌 总结关键点

  1. 年龄不是绝对限制: 只要牙周健康,没有禁忌症,任何年龄段都可以进行牙齿矫正,儿童期侧重早期干预引导发育,青少年期是黄金期,成年人期更注重功能健康与美观结合,老年人期则侧重功能改善与修复配合
  2. 核心原因贯穿所有年龄段:
    • 美观需求: 牙齿不齐影响笑容和自信。
    • 功能需求: 改善咀嚼效率、发音、咬合关系,缓解颞下颌关节问题。
    • 健康需求: 降低龋齿和牙周病风险(易清洁)、纠正异常磨耗、治疗牙周病后的稳定。
    • 为修复创造条件: 非常常见于成年人和老年人矫正。
    • 骨骼问题干预(儿童期): 引导颌骨正常发育。
  3. 专业评估至关重要: 是否需要矫正、何时开始矫正、采用何种方案,都需要由专业的正畸医生进行全面的临床检查(包括口内检查、模型分析、X光片等)后才能确定。

无论你处于哪个年龄段,只要牙齿或咬合让你困扰,咨询专业的正畸医生都是明智的第一步。 他们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判断矫正的必要性、最佳时机和最适合你的治疗方案。✨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