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2025年矫正牙齿,为何还要拔牙?

矫正牙齿(正畸治疗)时拔牙是一个相对常见但并非必须的步骤,是否需要拔牙,以及拔哪些牙,是由正畸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评估后决定的,拔牙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惩罚”牙齿,而是为了创造空间,解决牙齿排列和咬合问题,最终达到更好的功能和美观效果。

2025年矫正牙齿,为何还要拔牙?-图1

以下是拔牙在正畸治疗中的主要原因:

  1. 解决牙齿严重拥挤:

    • 核心原因: 这是最常见的拔牙原因,当牙弓空间不足以容纳所有牙齿(包括恒牙)正常排列时,就会出现拥挤,牙齿会相互重叠、扭转、错位。
    • 拔牙目的: 拔除1-4颗牙齿(通常是前磨牙,如第一或第二前磨牙),为拥挤的牙齿提供移动和排齐所需的空间,拔牙后,医生会利用这个空间将拥挤的牙齿移动到正确的位置上。
  2. 改善牙齿前突(龅牙):

    • 核心原因: 上下颌牙齿整体或部分向前突出,导致嘴唇前翘,侧貌不美观(俗称“龅牙”),这可能是由于牙弓过小、上下颌骨关系不协调或不良习惯(如吮指、口呼吸)等引起。
    • 拔牙目的: 拔除前磨牙(通常在上下颌对称拔除),可以有效地将前牙向后移动(内收),改善牙齿前突的程度,使嘴唇位置更自然协调,改善侧貌轮廓,如果不拔牙强行内收,可能导致嘴唇更突或面中部凹陷。
  3. 纠正咬合关系异常:

    • 深覆合: 上前牙盖住下前牙过多,拔除后牙(如前磨牙)可以压低后牙,打开咬合,使上下前牙达到更正常的覆盖关系。
    • 深覆盖: 上前牙相对于下前牙过于靠前,拔牙有助于内收上前牙,改善覆盖关系。
    • 反合(地包天): 下前牙咬在上前牙的外面,在某些复杂病例中,拔牙(通常是拔除下颌前磨牙)有助于协调上下颌牙弓,改善反合关系。
    • 中线不正: 上下颌牙齿中线不重合,拔牙(通常在对称位置拔除)有助于调整牙齿位置,使中线对齐。
    • 后牙咬合关系不良: 如锁合、后牙反合等,拔牙有时能为调整后牙位置、建立稳定的咬合关系创造空间。
  4. 为其他牙齿创造萌出空间:

    • 核心原因: 恒牙萌出空间不足(如下颌前牙区空间不足导致下颌尖牙唇向萌出形成“虎牙”),或者存在多生牙、滞留乳牙等占据空间。
    • 拔牙目的: 拔除妨碍恒牙正常萌出的乳牙、多生牙或严重病变的恒牙,为恒牙提供萌出通道。
  5. 改善面部美观和协调性:

    • 核心原因: 在某些情况下,拔牙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侧貌轮廓(如改善突面型)或微笑曲线,使面部比例更协调美观。

为什么优先考虑拔前磨牙?

  • 位置适中: 前磨牙位于牙弓中段,拔除后既能有效提供前牙排齐和内收的空间,也能为后牙调整提供空间。
  • 对咀嚼功能影响相对较小: 前磨牙主要功能是辅助切割和研磨,拔除后,邻近的牙齿(尖牙和磨牙)可以通过移动和代偿,较好地承担其功能,对整体咀嚼效率的影响相对可控。
  • 对面部美观影响小: 拔除前磨牙对嘴唇丰满度和面部轮廓的影响通常小于拔除前牙或磨牙。
  • 对称性: 通常对称拔除(如上下左右各拔一颗第一前磨牙),有利于维持牙弓的对称性和稳定性。

拔牙的风险和替代方案

  • 风险: 拔牙本身有手术风险(如感染、出血、神经损伤等),正畸移动牙齿也有风险(如牙根吸收、牙槽骨吸收等),拔牙后牙齿移动可能需要更长时间,且需要患者高度配合(如佩戴橡皮筋、保持器)。
  • 替代方案: 并非所有拥挤或前突都需要拔牙,医生会考虑:
    • 扩大牙弓: 通过扩弓器扩大牙弓宽度,为牙齿提供空间,但扩弓有限度,过度扩弓可能不稳定,且对面部宽度有影响。
    • 磨牙后推: 将后牙整体向后移动,为前牙腾出空间,这通常需要较长的治疗时间和特殊装置(如微种植钉),且对后牙支抗要求高。
    • 邻面去釉: 通过少量磨除牙齿邻釉质(通常0.25mm/牙),为牙齿提供微小空间,适用于轻度拥挤。
    • 改变拔牙策略: 有时会选择拔除其他位置的牙齿(如智齿、病变牙、滞留乳牙)。

拔牙是正畸治疗中一种重要的空间管理手段,其核心目的是创造空间,解决牙齿拥挤、前突、咬合异常等问题,最终实现牙齿排列整齐、咬合稳定、功能良好、面部美观协调的治疗目标。 是否拔牙、拔哪几颗牙,需要正畸医生通过详细的检查(包括模型、X光片、面型分析等)进行专业判断,患者应与医生充分沟通,理解拔牙的必要性和预期效果,配合治疗,拔牙本身是安全可控的,在专业医生操作下,其带来的长期益处通常远大于风险。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