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道政策”到“用好政策”的全面指南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医保政策覆盖范围持续扩大、保障水平稳步提升,但“政策知晓率低”“理解偏差”“报销流程不清”等问题仍制约着政策红利释放,为破解这一痛点,国家医保局联合多部门出台《医保政策宣传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首次从国家层面构建起系统化、规范化的医保政策宣传管理体系,本文将围绕《办法》核心内容,解读其出台背景、关键举措及对各方的影响,帮助参保人、医疗机构及医保部门精准把握政策宣传“新风向”。

为什么要制定《医保政策宣传管理办法》?——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亟待打通
医保政策是民生保障的“安全网”,但再好的政策,若群众“不知道、看不懂、用不上”,便难以发挥应有效能,当前医保政策宣传面临三大痛点:
一是信息碎片化,不同部门、地区、机构宣传口径不一,群众常被“多版本”政策困扰;
二是渠道单一化,部分基层仍依赖“传单+喇叭”模式,难以触达年轻群体、流动人口等; 专业化**,政策文件中“起付线”“共付比例”“DRG付费”等术语过多,普通群众理解门槛高。
《办法》的出台,正是以“精准化、通俗化、常态化”为目标,推动医保政策从“纸上”落到“心上”,确保参保人“明明白白参保,清清楚楚报销”,真正实现“病有所医”的民生承诺。
《办法》核心内容解读:五大维度构建宣传“新生态”
《办法》全文共分6章38条,从宣传原则、内容规范、渠道建设、责任分工到考核监督,形成全链条管理机制,以下五大核心要点需重点关注:
宣传原则:以“群众需求”为中心,避免“自说自话”
《办法》明确医保政策宣传需坚持“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需求”原则,要求宣传内容“群众关心什么,就重点讲什么”,针对老年人,重点解读门诊慢特病报销、异地就医备案流程;针对灵活就业人员,突出参保缴费、待遇衔接政策;针对企业员工,强调医保关系转移、生育津贴申领等高频事项,严禁“选择性宣传”(只讲好处不谈限制)、“过度承诺”(夸大报销范围),确保政策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内容规范:既要“全面覆盖”,更要“精准滴灌”
《办法》对宣传内容划定“正面清单”与“负面清单”:
- 正面清单:包括医保法律法规(如《社会保险法》)、待遇政策(住院/门诊报销、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经办流程(参保登记、缴费、报销申领)、基金监管规定(欺诈骗保行为及后果)等;
- 负面清单:禁止宣传“虚假政策”(如“医保缴费满xx年可终身免费看病”)、“模糊表述”(如“大部分费用都能报”)、“违规引导”(如诱导非定点机构就医)。
《办法》要求针对不同群体“定制化”内容:用漫画、短视频解读“起付线”“封顶线”;用案例说明“欺诈骗保”的法律责任;用“一图读懂”梳理异地就医备案“掌上办”流程,让政策“活起来”。
渠道建设:“线上+线下”融合,打造“15分钟宣传圈”
为解决“宣传最后一公里”问题,《办法》构建“多维度、立体化”宣传网络:
- 线上渠道:依托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抖音、快手)等,开设“政策解读”“经办指南”“热点问答”专栏,开发“医保政策智能问答机器人”,实现7×24小时在线服务;
- 线下渠道:在基层医保服务站(点)、定点医药机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置“政策宣传角”,摆放通俗易懂的宣传折页、播放动画视频;针对偏远地区,组织“医保政策宣讲团”开展“进乡村、进企业、进校园”活动,发放“方言版”政策手册。
责任分工: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形成“宣传合力”
《办法》明确“政府主导、部门协同、机构尽责、社会参与”的责任体系:
- 医保部门:牵头制定宣传计划,统筹政策解读,监督宣传质量;
- 财政、卫健、税务等部门:配合做好医保政策与医疗、税务等信息的联动宣传;
- 定点医药机构:在院内设置宣传栏、安排导诊人员提供政策咨询,向就医患者发放“报销明白卡”;
- 媒体平台:鼓励主流媒体、自媒体开设医保专栏,传播权威政策信息,曝光典型案例。
考核监督:让宣传效果“可量化、可评价”
《办法》建立“考核评价+责任追究”机制:将政策宣传工作纳入医保部门绩效考核,通过“群众满意度调查”“政策知晓率测评”“宣传内容抽查”等方式,评估宣传效果;对“虚假宣传”“推诿敷衍”等行为,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对宣传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办法》带来哪些改变?——从“被动接收”到“主动参与”的民生体验升级
对参保人:政策“看得懂、用得上”,报销更省心
过去,不少参保人因“看不懂政策”导致报销受阻,或因“不知道待遇”错过保障机会。《办法》实施后,群众可通过“线上智能问答+线下专人咨询”获取精准指导,退休人员张阿姨通过社区“政策宣传角”了解到,自己患高血压可享受“门诊慢特病报销”,年报销限额提高至5000元,大大减轻了用药负担。
对医疗机构:宣传行为“规范化”,减少医患矛盾
部分医疗机构曾因“宣传不实”引发纠纷,如承诺“某种疾病100%报销”但未说明自费项目。《办法》要求医疗机构对“自费药品、耗材”等必须明确告知,避免信息差导致的误解,同时通过政策宣传引导患者合理就医,减少“小病大治”现象,提升医疗服务效率。
对医保部门:管理“精细化”,提升基金使用效能
通过规范宣传,医保部门可更精准掌握群众需求,优化政策设计,针对群众反映的“异地就医报销慢”问题,通过宣传推广“跨省通办”流程,2025年全国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率达90%以上,大幅减少群众“跑腿垫资”压力。
如何落实《办法》?——多方协同推动政策“落地生根”
政府层面:强化顶层设计,保障资源投入
医保部门需联合财政部门加大宣传经费投入,培养专业化宣传队伍;建立“政策宣传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政策更新及时优化宣传内容,避免“政策已变,宣传未改”。
机构层面:压实主体责任,创新宣传形式
定点医药机构应设立“医保政策宣传岗”,培训医护人员掌握基础政策知识;利用“患者等候时间”播放短视频、发放宣传折页,让政策宣传融入就医全流程。
社会层面:鼓励全民参与,营造“懂医保、享医保”氛围
鼓励群众通过“医保政策随手拍”反馈宣传问题,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医保宣传监督员”,形成“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的良好局面。
医保政策宣传,是“民心工程”更是“系统工程”
《医保政策宣传管理办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医保政策宣传从“分散管理”走向“系统规范”,从“单向灌输”走向“双向互动”,随着政策宣传的精准化、常态化,更多群众将真正成为医保政策的“明白人”“受益者”,作为参保人,我们也要主动学习政策、用好政策,共同守护“救命钱”;作为社会各方,需协同发力,让医保政策红利惠及每一个家庭,为“健康中国”筑牢民生保障基石。
你所在地区的医保宣传有哪些新变化?欢迎留言分享你的体验! (注:本文政策依据《国家医保局关于印发医保政策宣传管理办法的通知》(医保发〔2025〕xx号),具体以官方文件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