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种植牙复诊为何总耗时?数字化技术如何提速?

种植牙复诊为何总耗时?数字化技术如何提速?-图1

种植牙复诊病例核心要素

  1. 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联系电话、就诊日期。
  2. 种植手术信息: 手术日期、种植体品牌/型号、种植体数量、植入位置(牙位)、手术医生、骨增量情况(如有)。
  3. 本次复诊主诉: 患者本次就诊的主要原因(如:拆线、戴牙冠、复查、不适等)。
  4. 现病史:
    • 自上次复诊以来的口腔状况变化。
    • 是否有疼痛、肿胀、出血、松动、异味、咀嚼不适等症状?具体位置、性质、持续时间、诱发缓解因素?
    • 口腔卫生维护情况(刷牙、使用牙线/冲牙器、漱口水等)。
    • 是否有全身疾病变化(如血糖控制、吸烟量变化等)?
    • 是否有外伤史?
  5. 既往史: 全身健康状况(糖尿病、心脏病、骨质疏松、服用抗凝药物等)、药物过敏史、既往口腔治疗史(特别是种植相关)。
  6. 口腔检查:
    • 视诊:
      • 种植体周围软组织:颜色(正常粉红/异常发红、苍白、暗紫)、形态(正常/肿胀、萎缩、增生)、质地(坚韧/松软)、龈沟深度(探诊深度)、有无瘘管、溢脓、出血。
      • 种植体上方基台/修复体:固位情况(稳固/松动)、边缘密合度(与牙龈组织)、颜色、形态、有无食物嵌塞、裂纹、崩瓷。
      • 咬合关系:修复体与对颌牙的接触点(正中、前伸、侧方)、有无早接触、干扰、创伤性咬合。
      • 余留牙及口腔黏膜状况。
    • 探诊:
      • 种植体周围探诊深度(PD):记录每个种植体颊、舌/腭、近中、远中四个位点深度(正常通常<3mm,>5mm需警惕)。
      • 探诊出血指数(BOP):记录每个位点探诊后是否出血(阳性/阴性)。
      • 探诊附着水平(CAL):如有骨吸收记录。
      • 基台/修复体边缘的密合性探查。
    • 叩诊: 种植体及修复体有无不适(无不适/轻叩痛/明显叩痛)。
    • 松动度检查: 种植体及修复体动度(0度-稳固,I度-颊舌向动度<1mm,II度-颊舌向动度1-2mm,III度-明显动度>2mm)。
    • 咬合检查: 蜡片或咬合纸检查正中、前伸、侧方咬合接触点及干扰。
    • X线检查:
      • 根尖片:是复诊最重要的影像学检查! 观察种植体周围骨结合情况(骨与种植体界面是否清晰连续)、种植体周围有无透射影(暗示骨吸收)、种植体位置、骨高度、基台与种植体连接情况、修复体与基台密合度。
      • 曲面断层片:用于评估整体口腔状况、多颗种植体时观察骨高度变化。
      • CBCT:在复杂病例或需要精确评估骨吸收量时使用。
  7. 诊断:
    • 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状态。
    • 种植体骨结合状态(良好/可疑失败/失败)。
    • 修复体状态(良好/需要调整/需要更换)。
    • 咬合状态(正常/异常)。
    • 其他口腔疾病诊断(如龋齿、牙周炎等)。
  8. 治疗计划/处理意见:
    • 针对本次检查发现的问题制定具体处理方案(如:洁治、调咬合、更换修复体、牙周治疗、拆除种植体等)。
    • 口腔卫生强化指导。
    • 下次复诊时间安排。
  9. 医嘱:
    • 用药指导(如:抗生素、漱口水)。
    • 饮食注意事项。
    • 口腔卫生具体操作指导。
    • 复诊时间。
  10. 医生签名:

种植牙复诊病例示例(不同阶段)

示例1:种植术后拆线复诊(通常术后7-14天)

  • 患者信息: 张三,男,45岁,病历号:202505001,就诊日期:2025年5月20日
  • 种植手术信息: 2025年5月6日,植入Ankylos种植体1颗,位置:46,术者:李医生,未行骨增量。
  • 主诉: 种植术后14天,要求拆线。
  • 现病史: 术后轻微肿胀,3天后消退,无疼痛、出血、溢脓,自述按医嘱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刷牙避开术区)。
  • 口腔检查:
    • 视诊:46术区切口愈合良好,缝线在位,无红肿、无渗出、无瘘管,牙龈颜色粉红,形态正常。
    • 探诊:切口边缘无异常探痛,无出血。
    • 叩诊:46无不适。
    • 松动度:46无松动(0度)。
    • X线检查(根尖片):种植体位置良好,周围无透射影,骨结合初期表现。
  • 诊断: 46种植术后拆线,切口愈合良好,种植体初期稳定。
  • 治疗计划/处理意见: 拆除46术区缝线,加强口腔卫生宣教(强调使用牙线/冲牙器清洁邻面,使用软毛牙刷),术后1个月复诊评估骨结合情况。
  • 医嘱: 继续保持良好口腔卫生,避免用患侧咀嚼硬物,术后1个月(2025年6月20日)复诊。
  • 医生签名: 李医生

示例2:二期手术(基台连接)后复诊(通常术后2-4周)

  • 患者信息: 李四,女,52岁,病历号:202504002,就诊日期:2025年6月10日
  • 种植手术信息: 2025年4月15日,植入NobelReplace种植体2颗,位置:16, 26,术者:王医生,16位点行GBR骨增量。
  • 主诉: 二期手术后3周,复诊评估。
  • 现病史: 术后轻微不适,1周后缓解,无疼痛、肿胀、出血、溢脓,自述口腔卫生尚可,但16区域刷牙时稍敏感。
  • 口腔检查:
    • 视诊:16, 26牙龈愈合良好,龈袖口形态正常,颜色粉红,基台连接稳固,无暴露的种植体表面,无红肿、增生。
    • 探诊:16, 26种植体周围龈沟深度:16颊侧2mm,舌侧2mm,近中2mm,远中3mm;26各位点2-3mm,探诊无出血(BOP阴性),基台边缘密合。
    • 叩诊:16, 26无不适。
    • 松动度:16, 26基台及种植体无松动(0度)。
    • 咬合检查:16, 26区域无早接触。
    • X线检查(根尖片):16, 26种植体骨结合良好,周围无透射影,16位点骨增量区骨整合良好,基台与种植体连接紧密。
  • 诊断: 16, 26种植体骨结合良好,基台连接成功,软组织健康,可进入修复阶段。
  • 治疗计划/处理意见: 确认进入修复阶段,取模制作上部结构(牙冠),预约印模时间(2025年6月17日),加强口腔卫生,特别是16区域。
  • 医嘱: 继续有效口腔卫生,印模前勿自行拆下基台,按时取模。
  • 医生签名: 王医生

示例3:戴牙冠后定期复查(通常戴牙后1个月、6个月,之后每年1次)

  • 患者信息: 王五,男,60岁,病历号:202503003,就诊日期:2025年7月15日
  • 种植手术信息: 2025年3月10日,植入Straumann BLT种植体1颗,位置:11,术者:赵医生,2025年6月5日戴全瓷冠。
  • 主诉: 戴牙冠后1年定期复查。
  • 现病史: 自述牙冠使用良好,无疼痛、松动、异味,咀嚼有力,口腔卫生维护一般,有时忙会忽略使用牙线。
  • 口腔检查:
    • 视诊:11全瓷冠颜色、形态与邻牙协调,边缘密合,无可见裂缝或崩瓷,种植体周围牙龈颜色粉红,形态正常,无退缩或增生,无食物嵌塞。
    • 探诊:11种植体周围龈沟深度:颊侧3mm,腭侧2mm,近中3mm,远中3mm,腭侧近中位点探诊后轻微出血(BOP阳性),基台/冠边缘无悬突,探诊光滑。
    • 叩诊:11无不适。
    • 松动度:11种植体及牙冠无松动(0度)。
    • 咬合检查:11正中、前伸、侧方咬合接触良好,无早接触干扰。
    • X线检查(根尖片):11种植体周围骨结合良好,无透射影,种植体颈部骨高度稳定,与戴牙冠时相比无明显变化,冠与基台密合。
  • 诊断: 11种植体及全瓷冠功能良好,骨结合稳定,种植体周围牙龈轻度炎症(BOP阳性),与口腔卫生维护不足有关。
  • 治疗计划/处理意见: 进行专业洁治(种植体周围刮治),强化口腔卫生指导(重点强调牙线/冲牙器使用),3个月后复诊评估牙龈炎症改善情况。
  • 医嘱: 当日洁治后24小时内避免刷牙漱口,之后用软毛牙刷和温和漱口水,严格按照指导进行口腔清洁,3个月后(2025年10月15日)复诊。
  • 医生签名: 赵医生

示例4:种植体周围炎复诊(发现问题后)

  • 患者信息: 赵六,女,58岁,病历号:202501004,就诊日期:2025年8月5日
  • 种植手术信息: 2025年1月20日,植入Astra Tech种植体2颗,位置:36, 37,术者:钱医生。
  • 主诉: 近1个月来36区域牙龈反复肿痛,有异味,刷牙时出血。
  • 现病史: 吸烟史(约10支/日),近半年口腔卫生维护差,很少用牙线,36区域曾有过肿痛史,自行服用抗生素可缓解,本次症状加重,影响咀嚼。
  • 口腔检查:
    • 视诊:36牙龈明显红肿,近中龈缘退缩约2mm,可见根面龋坏(继发龋),牙龈质地松软,挤压龈沟有脓性分泌物溢出,37牙龈轻度充血,36牙冠边缘下方可见菌斑堆积。
    • 探诊:36种植体周围PD:颊侧7mm,舌侧6mm,近中8mm,远中7mm,所有位点探诊后大量出血(BOP阳性),探诊深度深,有大量软垢和龈下结石,37 PD:4-5mm,BOP阳性,36基台边缘不密合,可见悬突。
    • 叩诊:36有轻度叩痛。
    • 松动度:36种植体I度松动(颊舌向动度约1mm),37无松动。
    • 咬合检查:36牙冠有早接触点。
    • X线检查(根尖片+曲面断层):36种植体近中、远中、舌侧可见明显的垂直型骨吸收,骨吸收达种植体中下1/3,种植体周围有低密度透射影环绕(除骨结合界面外),37种植体周围可见轻度水平骨吸收(约2-3mm),36牙冠边缘下方可见继发龋影像,边缘不密合。
  • 诊断: 36种植体周围炎(活动期),伴继发龋、修复体边缘不密合、早接触,37种植体周围黏膜炎,患者口腔卫生差,吸烟。
  • 治疗计划/处理意见:
    1. 紧急处理: 36局部上药(如米诺环素凝胶),口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甲硝唑)控制感染,建议戒烟。
    2. 病因治疗:
      • 拆除36不良修复体。
      • 彻洁治和种植体周围刮治(必要时翻瓣刮治),清除菌斑、结石、感染组织。
      • 处理36继发龋(根据龋坏深度决定是修改基台重新取模还是拔除种植体)。
      • 调整37咬合。
      • 强化口腔卫生指导(必须戒烟)。
    3. 评估: 3-6个月后评估36骨愈合情况,决定是重新修复还是拔除种植体,37定期维护。
  • 医嘱: 按时服用抗生素,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刺激术区),戒烟,1周后复诊评估炎症控制情况,制定详细治疗方案。
  • 医生签名: 钱医生

复诊病例记录的关键注意事项

  1. 标准化: 使用统一的病历模板和术语(如PD、BOP、松动度分级标准)。
  2. 客观性: 检查结果应客观描述,避免主观臆断,阳性体征要明确记录。
  3. 连续性: 每次复诊都应回顾既往病史和治疗史,体现病情变化和治疗进展,最好有基线(如术后即刻、戴牙时)的X线片对比。
  4. 影像学重要性: 根尖片是种植体周围骨评估的金标准,每次关键复诊(尤其戴牙后、出现症状时、定期复查)都应拍摄,保存好历史影像进行对比。
  5. 细节决定成败: 探诊深度、出血指数、松动度、叩痛、咬合关系、修复体边缘密合度等细节信息对早期发现问题至关重要。
  6. 个体化: 复诊频率和处理方案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全身健康、口腔卫生、吸烟、种植体位置、修复类型等)个体化制定,高风险患者(如吸烟、糖尿病控制不佳)需更频繁复查。
  7. 沟通与教育: 病例记录中应体现对患者口腔卫生指导和依从性管理的重视,这是预防种植体周围炎的关键。
  8. 法律意义: 规范、完整的病例记录是医疗质量和法律保护的重要依据。

通过详细、规范地记录种植牙复诊病例,医生可以系统追踪种植体和修复体的长期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确保种植修复的长期成功。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