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国家医保局最新疫苗政策有何新动向?

2025哪些疫苗能报?报销流程、自费疫苗指南一文读懂

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最经济武器”,但很多市民对“国家医保局对疫苗的政策”存在疑问:“哪些疫苗能进医保?”“自费疫苗需要自己承担全部费用吗?”“儿童接种的疫苗能报销吗?”作为深耕医疗医保政策研究多年的专家,本文将结合国家医保局最新文件、地方实践及权威数据,为你全面拆解疫苗领域的医保政策,解答你关心的所有问题。

国家医保局最新疫苗政策有何新动向?-图1

先明确:国家医保局的“疫苗政策”核心定位——“保基本、重预防、可持续”

国家医保局自2025年成立以来,对疫苗的管理始终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核心逻辑是:基本医疗保险主要保障“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的治疗性需求,而疫苗作为“预防性医疗手段”,其政策需兼顾公共卫生属性与医保基金可持续性

  • 一类疫苗(免疫规划疫苗):由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费用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承担,不属于医保报销范围,但这是国家公共卫生服务的核心组成部分,覆盖乙肝、卡介苗、脊灰等14种疾病,是儿童“必打苗”。
  • 二类疫苗(非免疫规划疫苗):由公民自费自愿接种,如HPV疫苗、流感疫苗、1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等,目前暂未纳入全国医保目录,但部分地方通过“医保+财政”联动、惠民保等补充保险进行探索性覆盖。

2025最新:哪些疫苗能“享受医保”?这3类情况需分清

虽然全国医保目录暂未纳入二类疫苗,但近年来多地结合区域疾病负担和基金承受能力,推出针对性政策,以下是目前能“间接”享受医保支持的3类情况,务必记清:

情况1:一类疫苗“免费接种”,费用由政府兜底(无需个人掏钱)

一类疫苗是国家免疫规划的核心,针对的是发病率高、危害大的传染病,其费用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个人无需缴费,也不需要走医保报销

2025年一类疫苗清单(共14种,覆盖15种疾病)

  • 乙肝疫苗(出生24小时内首针)
  • 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 脊灰疫苗(口服或注射)
  • 百白破疫苗(预防白喉、破伤风、百日咳)
  • 麻腮风疫苗(预防麻疹、腮腺炎、风疹)
  • 乙脑疫苗
  • A群流脑疫苗
  • A+C群流脑疫苗
  • 甲肝疫苗
  • 乙脑减毒活疫苗
  • 甲肝减毒活疫苗
  • 钩端螺旋体疫苗(重点地区)
  • 流行性出血热疫苗(重点地区)
  • 炭疽疫苗(重点地区)

注意:部分家长误以为“一类疫苗用医保报销”,实际是政府直接买单,接种时只需出示《预防接种证》即可,无需刷医保卡。

情况2:二类疫苗“地方补贴”,特定人群可享部分报销

二类疫苗虽未纳入全国医保,但多地针对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通过“医保基金+财政补贴”模式,将部分高价值疫苗纳入地方保障,以下是2025年部分地区的实践案例(以官方最新通知为准):

▶ 案例1:北京——60岁以上老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

自2007年起,北京将60岁以上老人、在校中小学生等群体纳入流感疫苗免费接种范围,费用由市医保基金和财政共同承担,2025年继续执行,每年约覆盖200万人次。

▶ 案例2:深圳——儿童1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医保个人账户支付”

深圳医保规定,参保人可用医保个人账户余额为本人或其已参加医保的直系亲属(配偶、父母、子女)支付二类疫苗费用,包括1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HPV疫苗等,相当于“用医保钱打自费苗”。

▶ 案例3:江苏泰州——惠民保覆盖特定二类疫苗

泰州“医惠保”2025版将HPV疫苗(二价、九价)、带状疱疹疫苗纳入保障,被保险人接种后,最高可报销50%的费用(年度限额2000元),这是商业保险与医保政策联动的新探索。

情况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疫苗,医保全额保障

在重大疫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针对特定病原体的疫苗(如新冠疫苗)会由政府统一采购,费用由医保基金和财政共同承担,个人免费接种

  • 新冠疫情期间,新冠疫苗全民免费接种,费用主要由医保基金承担(截至2025年底,医保基金累计支付约1200亿元);
  • 未来若发生类似流感大流行、猴痘疫情等,应急疫苗大概率仍会延续“医保兜底”模式。

自费疫苗想“进医保”?未来趋势:逐步将高价值疫苗纳入补充保障

很多人问:“HPV疫苗、带状疱疹疫苗这么贵,什么时候能进医保?”对此,国家医保局已明确回应:“基本医保目录主要保障治疗性药品,预防性疫苗的纳入需严格评估疾病负担、公共卫生价值和基金影响”,但未来将通过“三个路径”逐步扩大保障范围:

路径1:将“高价值二类疫苗”纳入地方医保或惠民保

随着医保基金结余充裕(2025年累计结余超3.5万亿元),多地试点将“性价比高、疾病负担重”的二类疫苗纳入地方保障。

  • 浙江、四川等地将HPV疫苗(二价)纳入适龄女孩免费接种项目,费用由财政和医保分担;
  • 上海将65岁以上老人免费接种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纳入医保慢性病管理。

路径2:探索“医保个人账户支付”二类疫苗

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份允许用医保个人账户支付二类疫苗(如广东、浙江、湖北等),相当于“用沉淀的医保资金预防疾病”,减少未来治疗费用。

  • 广东医保规定,参保人可用个人账户余额为本人、配偶、父母、子女支付疫苗费用,包括HPV、流感、肺炎等疫苗。

路径3:通过“谈判议价”降低疫苗价格,间接减轻负担

虽然二类疫苗未进医保目录,但国家医保局可通过“集中采购”或“带量采购”降低疫苗价格。

  • 2025年,HPV疫苗(二价)通过省际联盟集采,价格从580元/针降至329元/针,降幅超43%;
  • 2025年,多地启动1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集采,预计价格将进一步下降,个人自费压力减轻。

实用指南:接种疫苗前,这3件事一定要做

无论是一类还是二类疫苗,接种前建议做好以下准备,避免“白跑一趟”或“多花冤枉钱”:

确认“疫苗类型”和“接种资格”

  • 一类疫苗:直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无需预约(部分城市需线上预约);
  • 二类疫苗:提前咨询当地疾控中心或接种点,确认是否需要预约、库存情况,以及是否有地方补贴(如深圳可用医保个人账户支付)。

保存好“接种凭证”,方便报销(如有补贴)

若当地对二类疫苗有补贴(如惠民保报销),需保存好《预防接种证》、发票、费用明细单等材料,按规定流程提交报销(部分城市支持线上申请,如“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或地方医保公众号)。

关注“官方渠道”,避免谣言

疫苗政策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官方发布为准,切勿轻信“XX疫苗马上进医保”“内部关系能报销”等谣言,可通过以下渠道获取最新信息:

  • 国家医保局官网(www.nhsa.gov.cn)
  • 国家卫健委官网(www.nhc.gov.cn)
  • 地方医保局公众号(如“北京医保”“上海医保”)

FAQ:关于疫苗医保政策,你最关心的10个问题

新冠疫苗现在还要自费吗?

答:目前新冠疫苗已从“应急接种”转为“常规接种”,费用需个人承担,但价格已通过集采大幅降低(三针约300元)。

儿童接种的“五联苗”能报销吗?

答:五联苗(预防百白破、脊灰、b型流感嗜血杆菌)属于二类疫苗,全国大部分地区暂未纳入医保,但深圳、杭州等地允许用医保个人账户支付。

异地接种疫苗能报销吗?

答:若参保地支持医保个人账户支付异地疫苗(如广东),可直接刷医保卡;若涉及地方补贴(如北京流感疫苗免费),需回参保地办理报销流程。

HPV疫苗九价比二价更值得打,但更贵,怎么办?

答:可根据年龄和经济情况选择:9-14岁女孩推荐打二价(2针,保护率同九价),15岁以上可打九价(3针),关注当地“HPV疫苗惠民项目”(如成都为13-14岁女孩免费提供二价)。

老年人打带状疱疹疫苗,医保能报销吗?

答:目前全国暂未纳入医保,但上海、杭州等地允许用医保个人账户支付,部分地区惠民保可报销部分费用(如苏州“惠苏保”报销50%)。

一类疫苗漏打了怎么办?

答:需尽快到接种点“补种”,具体补种方案可咨询医生(如乙肝疫苗出生未打,需在1岁内完成3针)。

疫苗接种后出现异常反应,医保能报销吗?

答:因疫苗质量问题或接种异常反应产生的医疗费用,由疫苗生产企业承担;若为个人体质原因,可通过基本医保报销(符合目录范围)。

企业给员工打流感疫苗,费用能走医保吗?

答:不能,医保基金只能用于参保人本人的医疗费用,企业集体采购的疫苗费用需由企业承担,不得从医保基金中支出。

二类疫苗“自愿接种”,但医生推荐打,有必要吗?

答:二类疫苗虽为自费,但针对的疾病(如HPV、流感、肺炎)对高危人群(老人、儿童、孕妇)威胁较大,建议结合自身情况选择,优先接种“性价比高、疾病负担重”的疫苗。

未来5年,哪些疫苗最可能进医保?

答:根据国家卫健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优先考虑将“流感疫苗(老年人)、肺炎疫苗(慢性病患者)、HPV疫苗(适龄女性)”纳入地方医保或惠民保,九价HPV疫苗有望在2030年前逐步纳入保障范围。

疫苗政策“保基本、惠民生”,未来保障更全面

国家医保局对疫苗的政策,本质是“用有限的基金守护最大的健康”:一类疫苗免费保基础,二类疫苗自费选补充,地方试点探新路,未来通过“降价格+扩补贴”逐步减轻个人负担,作为普通市民,我们只需记住:一类疫苗免费打,二类疫苗看地方,政策关注官方渠道,理性选择不跟风

最后提醒:疫苗是预防疾病的“最佳投资”,与其等待“进医保”,不如根据自身情况主动接种,关注健康,从“打对疫苗”开始——这,才是对自己和家人最好的保障。

本文数据来源:国家医保局《2025年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卫健委《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25年版)》、地方医保局官网公开信息(截至2025年7月),政策如有更新,请以官方最新通知为准。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