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矫正(正畸治疗)虽然适用范围很广,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立即开始矫正,或者需要经过严格的评估和准备后才能进行,以下是一些可能不适合或需要特别谨慎进行牙齿矫正的情况:

🦷 一、口腔健康问题(必须先解决)
-
未经治疗的严重牙周病:
- 为什么不行: 牙齿矫正需要移动牙齿,这依赖于健康的牙周组织(牙龈、牙槽骨)来承受和适应力量,严重的牙周病会导致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在骨支持不足的情况下移动牙齿,会显著增加牙齿松动、脱落甚至导致骨吸收加速的风险。
- 怎么办: 必须先进行系统的牙周治疗(如洁治、刮治、根面平整、牙周手术等),待牙周炎症得到控制、病情稳定、牙周组织健康恢复后,才能考虑矫正,矫正期间需要更频繁的牙周维护。
-
未经治疗的严重龋齿:
- 为什么不行: 矫正器(尤其是传统托槽)会大大增加清洁难度,食物残渣容易滞留,如果本身就有蛀牙未处理,矫正过程会显著增加新龋齿发生和原有龋齿加重的风险。
- 怎么办: 所有蛀牙必须先补好,有严重根尖周炎的牙齿也需要先进行根管治疗。
-
口腔卫生状况极差:
- 为什么不行: 矫正器本身是口腔卫生的“障碍物”,如果患者平时口腔卫生习惯就不好,矫正期间清洁难度更大,极易导致牙龈炎、牙周炎、龋齿、釉质脱矿(牙面白斑)等问题。
- 怎么办: 必须在开始矫正前就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并让正畸医生确认患者有能力在矫正期间有效清洁牙齿和矫治器,如果卫生习惯差且难以改变,医生可能会建议暂缓矫正。
🧬 二、系统性疾病(需要综合评估)
-
未控制的严重全身性疾病:
- 为什么不行: 如未控制良好的严重糖尿病(影响伤口愈合和抗感染能力)、严重的心脏病(矫正过程可能引起菌血症风险增加)、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友病,凝血功能障碍,矫正操作可能导致出血不止)、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如活动期红斑狼疮、器官移植后排斥期)等,这些疾病可能增加矫正过程中的感染、出血、愈合不良等风险,或者影响身体对牙齿移动的反应。
- 怎么办: 需要内科医生评估病情是否稳定,能否耐受治疗,病情稳定后,在严密监控下才可能进行矫正。
-
骨质疏松症(尤其是长期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
- 为什么不行: 双膦酸盐类药物(如治疗骨质疏松、骨转移癌的药物)会增加颌骨坏死的风险,牙齿移动涉及骨改建,理论上可能增加这种风险,尤其是在有创操作(如拔牙)后,虽然争议仍在,但医生会非常谨慎。
- 怎么办: 必须详细告知医生用药史,医生会评估风险,可能避免拔牙,选择非拔牙矫治或选择其他方案,并密切观察。
-
头颈部放疗史:
- 为什么不行: 放疗会损伤颌骨的血供和细胞活性,导致颌骨放射性骨坏死风险增加,牙齿移动和矫正过程中的压力可能诱发或加重骨坏死。
- 怎么办: 通常禁忌或需要极其谨慎评估,风险极高。
🦴 三、颌骨与关节问题
-
严重的颌骨发育畸形(需要正颌手术):
- 为什么不行: 对于严重的上下颌骨大小、位置不匹配(如严重的上颌前突/后缩、下颌前突/后缩),单纯牙齿移动(正畸治疗)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效果有限甚至可能不理想,牙齿移动只能在骨骼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 怎么办: 这类情况通常需要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即先通过正畸治疗排齐牙齿、为手术做准备,然后通过正颌手术移动颌骨到正确位置,最后再进行精细的正畸调整。
-
严重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 为什么不行: 矫正过程中牙齿的移动、咬合关系的改变,可能会加重或诱发颞下颌关节的疼痛、弹响、张口受限等症状。
- 怎么办: 需要先由关节专科医生或经验丰富的正畸医生评估关节状况,对于活动期、症状严重的TMD,通常建议先治疗关节问题,待稳定后再考虑矫正,矫正方案设计需特别关注咬合稳定和关节保护。
👵 四、年龄因素(相对限制)
-
儿童(乳牙列期/混合牙列期):
- 为什么不行: 这个阶段通常不是进行全面牙齿矫正的最佳时机(除非有严重的功能性或骨骼问题需要早期干预),乳牙牙根正在吸收,恒牙胚位置未定,过早移动牙齿效果不稳定。
- 怎么办: 这个阶段主要是预防性矫治或阻断性矫治,解决不良习惯、反颌(地包天)、后牙反颌、严重拥挤等问题,引导颌骨和牙齿向正常方向发育,为将来全面矫正创造条件,全面矫正通常在恒牙列早期(12岁左右)开始。
-
老年人:
- 为什么不行: 老年人通常存在更复杂的口腔问题:严重的牙周萎缩、牙槽骨吸收、牙齿缺失多、磨耗严重、全身健康状况复杂等,牙齿移动的生物学反应可能不如年轻人活跃。
- 怎么办: 并非绝对禁忌,但需要极其谨慎的评估,必须先解决所有口腔疾病(牙周、修复、根管治疗等),评估全身健康状况和预期寿命,矫正目标可能更侧重于改善功能、美观或为修复(如种植牙)创造条件,而非追求完美排列,方案设计可能更保守。
🧠 五、依从性与心理因素
-
依从性差:
- 为什么不行: 牙齿矫正是一个需要长期(通常1-3年)密切配合的过程,患者需要严格遵守医嘱:按时复诊、正确佩戴橡皮筋、保持口腔卫生、避免吃硬粘食物等,如果患者(尤其是青少年)或其监护人依从性差,治疗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导致失败。
- 怎么办: 正畸医生会在治疗前评估患者的配合意愿和能力,对于依从性差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暂缓矫正,或者选择对配合要求相对较低的矫治器(如隐形矫正,但患者仍需按时佩戴)。
-
心理或认知障碍:
- 为什么不行: 无法理解治疗过程、无法配合治疗要求的患者(如严重认知障碍、精神疾病患者)无法有效完成治疗。
- 怎么办: 需要监护人或护理者协助完成治疗,但难度很大,效果难以保证。
- 没有绝对“不能”矫正的人,只有“需要更谨慎评估和准备”的情况。 关键在于个体化评估。
- 口腔健康是基础: 任何牙周病、龋齿等问题都必须在矫正前得到有效控制。
- 全身健康是前提: 严重的系统性疾病需要内科医生会诊,确保治疗安全。
- 颌骨畸形需联合治疗: 严重的骨骼问题需要正颌手术配合。
- 依从性是保障: 患者必须理解并愿意配合长期治疗。
- 专业评估是关键: 是否适合矫正、何时开始、采用何种方案,必须由专业的正畸医生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口内、口外、X光片、模型分析等)后做出判断,不要自行判断或轻信非专业人士的建议。
如果你或家人有上述任何一种情况,务必在寻求牙齿矫正前,先咨询口腔全科医生或正畸医生,进行详细的评估和必要的治疗准备,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