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2025最新牙齿前突矫正记录,矫正后效果能维持多久?

以下是一个牙齿前突矫正记录的模板和详细说明,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填充:

2025最新牙齿前突矫正记录,矫正后效果能维持多久?-图1


牙齿前突矫正记录

患者信息

  • 姓名: [你的姓名]
  • 出生日期: [你的出生日期]
  • 记录日期: [开始记录的日期,通常为初诊日]
  • 矫正医生: [正畸医生姓名]
  • 诊所名称: [诊所名称]

第一部分:矫正前评估与诊断 (初诊时填写)

主诉

  • [患者主要诉求,牙齿前突明显,影响美观;咬合关系不好;希望改善面型等,]

现病史

  • [描述牙齿前突的发现时间、发展情况、是否有过其他治疗(如早期矫治)、是否伴随其他症状(如颞下颌关节不适、发音问题等),]

既往史

  • [全身健康状况、过敏史、是否正在服药、有无正畸治疗史、有无牙周病史、有无不良习惯(如口呼吸、咬唇、吐舌等),]

口腔检查

  • 牙齿排列: [描述牙弓宽度、长度是否充足,有无拥挤、散隙,]
  • 牙齿形态与大小: [有无牙齿过大、过小、锥形牙等,]
  • 咬合关系 (Occlusion):
    • 覆合: [上颌切牙盖过下颌切牙垂直距离的描述,如:深覆合(III度)、浅覆合(I度)、开合等,]
    • 覆盖: [上颌切牙切缘到下颌切牙唇面的水平距离,如:深覆盖(>7mm)、中度覆盖(4-7mm)、轻度覆盖(<4mm),]
    • 磨牙关系: [描述第一磨牙的咬合关系,如:中性、近中、远中,]
    • 中线: [上下颌中线是否一致,偏移方向及距离,]
  • 牙周状况: [牙龈健康、有无炎症、牙周袋深度、牙齿松动度,]
  • 口腔卫生: [菌斑指数、牙石情况,]
  • 颞下颌关节: [有无弹响、疼痛、开口受限等,]
  • 口腔软组织: [唇系带位置、舌体大小活动度、黏膜状况,]

面型评估

  • 正面观: [面部对称性、面型(如长面型、短面型)、唇部突度、露龈笑情况,]
  • 侧面观:
    • 凸度: [描述鼻唇颏软组织轮廓,如:面中份凸、面下份凸、整体凸、凹面型等,]
    • 唇位: [上下唇相对于E线(审美线)的位置,如:唇在E线后、唇在E线上、唇在E线前,]
    • 颏部形态: [颏部发育情况,]
  • 微笑分析: [微笑时露齿量、牙龈暴露量、微笑曲线,]

X线片检查

  • 全景片: [观察全口牙根、牙槽骨、恒牙胚发育情况、有无埋伏牙、牙根形态、牙槽骨高度密度,]
  • 头颅侧位片: [至关重要!用于骨骼和软组织分析]
    • 骨骼分析:
      • SNA角:[测量值]° (反映上颌骨相对于颅底的位置)
      • SNB角:[测量值]° (反映下颌骨相对于颅底的位置)
      • ANB角:[测量值]° (反映上下颌骨间矢状关系)
      • 面角:[测量值]° (反映下颌平面相对于颅底的前后向倾斜)
      • 下颌平面角:[测量值]° (反映下颌平面的陡度)
      • Y轴角:[测量值]° (反映颏部的突度)
    • 牙性分析:
      • U1-SN角:[测量值]° (上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面夹角)
      • L1-MP角:[测量值]° (下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夹角)
      • U1-L1角:[测量值]° (上下中切牙长轴夹角)
      • U1-NA距:[mm] (上中切牙切缘到NA平面的距离)
      • L1-NB距:[mm] (下中切牙切缘到NB平面的距离)
    • 软组织分析:
      • 上唇突度:[测量值]mm (上唇突点至E线距离)
      • 下唇突度:[测量值]mm (下唇突点至E线距离)
      • 颏唇沟深度:[测量值]mm
  • 根尖片: [必要时拍摄,观察个别牙根情况,]

诊断

  • 主要诊断: [安氏I类/II类/III类错合;骨性I类/II类/III类错合;牙性前突;深覆盖;深覆合;伴有或不伴有开合/反合等,]
  • 次要诊断: [牙列轻度拥挤;中线偏斜;牙周健康等,]
  • 诊断依据: [简要总结上述检查中支持诊断的关键发现,]

矫治目标

  • 美学目标: [改善面型轮廓,使唇部位于E线后或E线上,减少露龈笑,建立自然和谐的微笑,]
  • 功能目标: [建立稳定、平衡、可重复的咬合关系,改善咀嚼效率,保护牙周组织健康,稳定颞下颌关节,]
  • 稳定目标: [排齐牙齿,关闭拔牙间隙(如适用),建立良好的尖窝接触关系,确保长期稳定,]

矫治方案设计

  • 矫治器选择: [固定矫治器(金属托槽、陶瓷托槽)、隐形矫治器(如隐适美、时代天使)、活动矫治器(通常用于早期矫治或辅助)]
  • 拔牙设计: [是否需要拔牙?拔哪几颗牙?(如: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理由是什么?(如:解除拥挤、内收前牙、改善面型)]
  • 支抗设计: [强支抗(种植钉、腭杆)、中等支抗、弱支抗]
  • 治疗计划:
    • [排齐整平阶段]
    • [关闭拔牙间隙/调整磨牙关系阶段]
    • [精细调整阶段]
    • [保持阶段]
  • 预计治疗时间: [24-30个月]
  • 注意事项: [强调口腔卫生、饮食禁忌、按时复诊的重要性;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牙根吸收、牙根移动中的不适)及应对;保持器的佩戴要求,]

第二部分:治疗过程记录 (每次复诊时更新)

日期: [复诊日期]

  • 复诊间隔: [4-6周]
  • 上次复诊日期: [上次复诊日期]
  • 本次复诊内容:
    • [更换弓丝(0.014 NiTi → 0.018 NiTi → 0.019x0.025 SS);加力(关闭曲加力、链状皮筋牵引);拆除部分附件;调整咬合;检查口腔卫生;拍摄X光片(如需要);更换橡皮筋(如需要)等,]
    • 牙齿移动情况: [描述具体变化,如:上颌前牙内收了多少毫米?下颌前牙唇倾度改善?拥挤是否解除?中线是否居中?咬合关系有无改善?]
    • 患者反馈: [有无不适?口腔卫生如何?对效果是否满意?]
    • 医生观察: [牙龈状况、有无托槽脱落、弓丝是否变形、有无新的问题出现,]
  • 下次复诊计划: [下次复诊时间、预期操作,]
  • 医生签名: [医生签名或盖章]

第三部分:矫正结束记录 (拆除矫治器时填写)

最终评估

  • 牙齿排列: [是否完全排齐?有无散隙?]
  • 咬合关系:
    • 覆合:[最终度数]
    • 覆盖:[最终毫米数]
    • 磨牙关系:[最终关系]
    • 中线:[是否居中]
  • 面型改善: [对比初诊照片,描述面型、唇部突度、微笑的变化,]
  • 患者满意度: [患者对最终效果的自我评价,]
  • 牙周状况: [牙龈健康、牙周探诊深度、牙槽骨状况(通过全景片评估),]

保持器设计与佩戴

  • 上颌保持器: [哈雷保持器、透明压膜保持器]
  • 下颌保持器: [哈雷保持器、透明压膜保持器]
  • 佩戴要求: [全天佩戴(初期)→ 仅夜间长期佩戴;具体说明,]
  • 复查计划: [拆除后3个月、6个月、1年复查,之后每年复查一次,]

治疗总结

  • 实际治疗时间: [从粘接托槽到拆除托架的总时间]
  • 关键治疗措施: [回顾治疗中最重要的步骤,如拔牙、种植钉应用、牵引方式等,]
  • 最终诊断: [确认最终达到的错合类型,]
  • 矫治效果评价: [医生对最终效果的综合评价(优、良、中、差),]
  • 长期稳定建议: [强调终身佩戴保持器的重要性,保持良好口腔卫生,定期复查,]

医生签名: [医生签名或盖章]


第四部分:后续复查记录 (保持期及长期随访)

日期: [复查日期]

  • 上次复查日期: [上次复查日期]
  • 保持器佩戴情况: [是否遵医嘱佩戴?有无损坏?]
  • 牙齿稳定性: [有无复发迹象?牙齿位置有无明显变化?]
  • 咬合关系: [是否稳定?]
  • 牙周状况: [牙龈健康、牙槽骨状况,]
  • 患者反馈: [有无不适?对保持效果满意?]
  • 医生建议: [调整保持器佩戴方案?处理复发问题?其他建议?]
  • 下次复查计划: [下次复查时间,]
  • 医生签名: [医生签名或盖章]

记录保存建议

  1. 实体记录: 将打印出来的记录表放在专门的文件夹或档案袋中,与所有X光片、照片、模型等资料一起存放。
  2. 电子记录: 将扫描或拍照的记录表、X光片、照片等整理成电子文档,存储在电脑、云盘或手机中,方便随时查看和分享给未来的牙医。
  3. 照片管理: 将每次复诊的面部照片(正面、侧面、微笑)、口内照片(上下牙列咬合关系)按时间顺序编号并妥善保存,这是直观展示效果的重要证据。
  4. X光片管理: 保存好所有拍摄的X光片(全景片、头颅侧位片、根尖片),尤其是治疗结束后的片子,用于长期对比和评估稳定性。

记录的重要性

  • 患者本人: 清晰了解自己的口腔问题、治疗过程和效果,理解医生的治疗决策,明确后续的保持责任。
  • 正畸医生: 作为治疗过程的完整档案,用于回顾、总结经验、评估疗效、处理并发症、进行学术交流。
  • 未来牙医: 为你的口腔健康提供完整的历史背景,便于进行其他口腔治疗(如修复、种植)时做出最佳决策,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请务必与你的正畸医生沟通,确认这份记录模板是否符合他们的要求,并在治疗过程中与医生保持良好沟通,共同完成这份珍贵的记录。 祝你矫正顺利,收获一口整齐的牙齿和自信的笑容!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