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2025种植体牙槽骨骨增量,新技术效果如何?

种植体牙槽骨是种植牙手术成功的基础和核心。种植体牙槽骨指的是用于支撑和固定牙种植体的颌骨(牙槽骨)部分,理解这个概念需要从几个关键方面来看:

2025种植体牙槽骨骨增量,新技术效果如何?-图1

核心关系:骨结合

  • 种植体是什么? 牙种植体通常是一个由生物相容性极佳的纯钛或钛合金制成的螺钉状结构。
  • 牙槽骨是什么? 它是包裹在牙齿根部周围的、支持牙齿的致密骨组织,当牙齿缺失后,这部分牙槽骨会逐渐发生吸收和萎缩。
  • 骨结合: 这是种植牙成功的生物学基础,指在无软组织介入的情况下,种植体表面与周围的牙槽骨组织直接形成结构上和功能上的坚固结合,就像骨头长进了种植体表面的微孔结构里,两者融为一体。
  • 关键点: 种植体能否成功,完全取决于它能否与牙槽骨实现牢固、持久的骨结合,没有足够的、健康的牙槽骨,骨结合就无法实现或质量不佳。

牙槽骨的重要性

  • 提供支撑: 牙槽骨是种植体获得稳定固位的“地基”,骨量(宽度、高度、厚度)和骨密度(致密程度)直接决定了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和长期承重能力。
  • 分散咬合力: 健康的牙槽骨能够有效地将咀嚼力传递到颌骨,保护种植体及其上部修复体(牙冠、桥)不被过大的力量损坏。
  • 维持口腔健康: 足够的牙槽骨有助于维持邻牙和对颌牙的位置,防止牙齿倾斜、移位或对颌牙伸长,维持正常的咬合关系和面部轮廓,它也是牙龈组织健康附着的基础。
  • 手术可行性: 足够的骨量是进行种植手术的先决条件,骨量不足时,种植体可能无法获得初期稳定性,或者植入位置不当(靠近神经、上颌窦等),甚至无法植入。

影响牙槽骨质量与数量的因素

  • 缺牙时间: 牙齿缺失后,牙槽骨会开始吸收,缺牙时间越长,吸收通常越严重。
  • 缺牙原因: 严重的牙周病是导致牙槽骨大量吸收的主要原因,外伤、感染、肿瘤等也可能造成骨缺损。
  • 个体差异: 年龄、遗传因素、全身健康状况(如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激素水平等都会影响牙槽骨的代谢和吸收速度。
  • 不良习惯: 如长期吸烟、咬硬物、夜磨牙等,可能加速骨吸收或影响骨结合。
  • 牙槽骨的解剖结构:
    • 上颌后牙区: 靠近上颌窦(一个空腔),骨高度可能不足。
    • 下颌后牙区: 靠近下颌神经管,骨高度可能不足,且神经位置需要精确避开。
    • 前牙区: 通常骨量较好,但美学要求高。

牙槽骨条件不足的解决方案

当患者的牙槽骨量不足以支持种植体时,医生会建议进行骨增量手术,目的是增加骨的高度、宽度或密度,常见方法包括:

  • 引导骨再生术: 在骨缺损处放置骨替代材料(如人工骨粉)或自体骨,配合生物膜引导骨细胞生长。
  • 骨移植术: 从患者自身其他部位(如下颌骨后部、髋部)取骨,移植到种植区域。
  • 上颌窦提升术: 针对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通过在上颌窦底“抬高”骨壁,增加骨高度,分为外提升(从侧面开窗)和内提升(从牙槽嵴顶冲顶)。
  • 骨劈开术/骨扩张术: 在牙槽嵴宽度不足时,将骨皮质劈开或扩张,植入骨粉,创造空间植入种植体。
  • 牵张成骨术: 通过缓慢牵拉骨块,刺激新骨形成,适用于严重的骨缺损。

种植体植入后的牙槽骨变化

  • 骨结合期: 种植体植入后,需要一段愈合时间(通常3-6个月,具体取决于骨质量、是否植骨、是否即刻负重等),让种植体与牙槽骨充分结合,期间需避免种植体承受过大力量。
  • 功能性负重: 骨结合完成后,安装上部修复体(牙冠、桥),种植体开始承担正常的咀嚼功能,健康的牙槽骨在功能刺激下会保持稳定。
  • 骨吸收: 即使种植成功,种植体周围的牙槽骨也可能发生轻微的、生理性的吸收(通常在第一年吸收较多,之后趋于稳定),但应控制在安全范围内(lt;1.5mm/年),过度的吸收可能提示种植体周围炎等问题。
  • 种植体周围炎: 这是种植牙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类似于天然牙的牙周病,细菌感染导致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包括牙槽骨)发炎、破坏,最终可能导致种植体松动脱落,严格的口腔卫生维护和定期复查至关重要。

种植体牙槽骨是种植牙成功的基石,它不仅需要具备足够的骨量(高度、宽度、厚度)和良好的骨质量(密度),还需要在种植体植入后与种植体实现牢固的骨结合,对于骨量不足的患者,现代口腔种植技术提供了多种骨增量方法来创造条件,种植牙完成后,患者需进行良好的口腔卫生维护定期专业复查,以保护牙槽骨和种植体长期健康稳定。

种植体要成功,必须长在(骨结合在)足够好、足够多的牙槽骨里,骨头不够,就得想办法“补骨头”;骨头不好,种牙风险就大;种完牙骨头不好好维护,也可能出问题。 如果你正在考虑种植牙,务必找专业的口腔种植医生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和评估,特别是对牙槽骨条件的评估。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