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2025牙齿矫正分几步?最新流程详解!

牙齿矫正(正畸治疗)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通常分为几个核心阶段,虽然不同诊所、不同矫正方法(如传统金属托槽、陶瓷托槽、隐形矫正等)和不同复杂程度的病例在细节上会有差异,但核心步骤基本一致

2025牙齿矫正分几步?最新流程详解!-图1

以下是牙齿矫正通常包含的主要步骤:

📍 核心步骤(约6步)

  1. 咨询与初步检查

    • 目的: 了解你的矫正需求、期望和顾虑,进行初步评估。
      • 医生与你详细沟通:你为什么想矫正?对美观有什么要求?有没有疼痛或咬合问题?
      • 口腔检查:检查牙齿排列、咬合关系、口腔卫生状况、牙周健康、是否有蛀牙、牙槽骨情况等。
      • 拍摄初步X光片(如全景片、头颅侧位片):了解全口牙齿情况、牙根位置、颌骨关系、面部骨骼结构。
      • 拍摄面部和口内照片:记录初始状态,用于后续对比和方案设计。
      • 初步判断: 医生会告诉你初步的可行性、大概需要的矫正方法、时间范围和可能的费用范围。
  2. 详细检查与数据采集

    • 目的: 获取精确的诊断依据,为制定个性化方案提供完整数据。
      • 精细取模: 用硅胶或数字扫描获取你牙齿的精确模型(传统方式)或进行口内数字扫描(现代方式)。
      • 拍摄全套X光片: 通常包括全景片(显示全口牙齿和颌骨)、头颅侧位片(用于分析骨骼、牙齿、面部软组织的相互关系,是制定方案的关键)、根尖片(检查个别牙齿)。
      • 拍摄详细照片: 包括面部正面、侧面、45度侧面照片,以及口内牙齿、咬合、微笑的照片。
      • 其他检查(如需要): 如CBCT(三维锥形束CT,用于复杂病例或需要精确了解骨骼和牙根位置时)、牙周深度检查等。
  3. 诊断与方案设计

    • 目的: 基于所有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出最适合你的个性化矫正方案。
      • 综合分析: 医生会仔细研究模型、X光片、照片等所有资料,分析你的牙齿问题(拥挤、稀疏、龅牙、地包天、深覆合、深覆盖、中线不齐等)、骨骼问题(上下颌骨关系是否协调)、面部美观、功能(咬合、发音)以及口腔健康(牙周状况)。
      • 确定治疗目标: 明确矫正后希望达到的理想状态(功能与美观兼顾)。
      • 制定方案:
        • 选择矫正器类型(金属托槽、陶瓷托槽、自锁托槽、隐形牙套等)。
        • 设计牙齿移动的具体方案:哪些牙需要移动?移动多少距离?方向?是否需要拔牙?拔哪几颗?是否需要骨钉(微种植钉)辅助?是否需要其他辅助装置(如扩弓器、推簧、橡皮筋等)?
        • 估算治疗总时长和复诊间隔。
        • 讨论费用明细和支付方式。
      • 方案沟通: 医生会向你详细解释诊断结果、治疗目标、具体的方案内容(包括拔牙、骨钉等)、预期效果、治疗时间、费用、可能的风险和注意事项,并解答你的所有疑问。这是决定是否开始治疗的关键一步。
  4. 治疗开始(粘接托槽/佩戴牙套)

    • 目的: 将矫正装置固定在牙齿上,正式启动矫正过程。
      • 口腔准备: 进行必要的洁牙(洗牙),确保口腔卫生良好,处理蛀牙、牙周炎等口腔问题(如果存在)。
      • 粘接托槽(传统/自锁/陶瓷): 在牙齿表面用特殊的粘接剂粘上金属或陶瓷的小托槽,对于自锁托槽,可能需要先粘接颊管。
      • 安装弓丝: 将预先弯制好的镍钛圆丝或方丝放入托槽的槽沟内,这是施加初始轻柔力量引导牙齿排齐的关键。
      • 佩戴隐形牙套: 对于隐形矫正,医生会给你第一副牙套,并指导如何佩戴、摘取、清洁,通常每1-2周更换一副新牙套。
      • 安装骨钉(如需要): 在方案确定需要骨钉的情况下,在局部麻醉下将微小的钛钉植入牙槽骨内,作为施力的“支抗”。
      • 第一次加力: 通常在粘接后几周内进行第一次复诊加力,医生会检查牙齿移动情况,调整或更换弓丝,更换下一副隐形牙套等。
  5. 定期复诊与调整

    • 目的: 监控牙齿移动进度,施加持续而轻柔的力量,引导牙齿按计划移动到目标位置。
      • 复诊频率: 通常每4-8周复诊一次(具体根据矫正器类型和医生要求),隐形矫正可能每6-12周复诊一次。
      • 每次复诊:
        • 检查口腔卫生状况(非常重要!)
        • 检查牙齿移动是否按计划进行
        • 更换或调整弓丝(更换更粗、更硬的弓丝以施加更大力量,或弯制特定形状弓丝)
        • 更换托槽橡皮圈(用于关闭间隙、调整咬合)
        • 更换隐形牙套(佩戴下一副)
        • 调整骨钉或辅助装置
        • 可能需要拔除某些牙齿(通常在治疗初期进行)
        • 处理托槽脱落、弓丝刺嘴等小问题
      • 这个过程是渐进式的: 牙齿移动缓慢而持续,需要耐心和时间,整个治疗期通常需要 5 - 3年,具体取决于病例复杂程度。
  6. 拆除矫治器与保持

    • 目的: 巩固矫正效果,防止牙齿复发(回到原来的位置)。
      • 拆除: 当牙齿移动达到预定目标,咬合关系稳定后,医生会拆除所有托槽或停止佩戴隐形牙套。
      • 取模/扫描: 拆除后,会取你牙齿的最终模型或进行数字扫描,用于制作保持器。
      • 佩戴保持器:
        • 保持器类型: 最常见的是透明压膜保持器(类似隐形牙套)和传统 Hawley 保持器(带有金属丝的塑料基托),有时会同时使用上下颌的透明保持器,或者在下颌粘接舌侧丝保持器(固定在牙齿内侧的金属丝)。
        • 佩戴要求: 保持阶段是矫正成功的关键! 医生会要求你全天佩戴(通常持续几个月到一年),之后逐渐过渡到仅夜间佩戴必须终身坚持夜间佩戴,否则牙齿有很大概率会复发移动。
      • 定期复查: 拆除矫治器后,仍需按医生要求定期复查(如拆除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之后每年1-2次),以便医生监控保持情况和口腔健康。
  • 核心步骤: 咨询检查 → 详细数据采集 → 诊断方案设计 → 开始治疗(粘接/佩戴) → 定期复诊调整 → 拆除矫治器并保持。
  • 步骤数量: 通常分为 6个核心步骤,但有时“咨询与初步检查”和“详细检查与数据采集”可能被合并为一个步骤,或者“方案设计”和“开始治疗”之间的间隔可能较长(尤其是拔牙后需要等待),所以实际操作中可能感觉是5-7个阶段。
  • 保持是关键: 一定要重视并严格佩戴保持器,这是防止复发、维持矫正效果的最重要环节,且需要长期坚持。
  • 个体差异: 具体步骤、时间、方法会因人而异,务必与你的正畸医生充分沟通,了解你专属的治疗计划。

希望这个清晰的步骤分解能帮助你更好地了解牙齿矫正的全过程!💪🏻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