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牙的修复体”指的是种植牙系统中暴露在口腔内、承担咀嚼和美观功能的部分,也就是我们肉眼能看到、摸到的“假牙”部分。

它相当于自然牙的牙冠部分,但它是安装在人工牙根(种植体)之上的。
要理解种植牙的修复体,需要先了解整个种植牙系统的构成:
- 种植体: 这是植入牙槽骨内的部分,相当于人工牙根,它由纯钛或钛合金制成,与骨组织紧密结合(骨结合),为上部结构提供稳固的基础。
- 基台: 这是连接种植体和修复体的中间连接件,它的一端拧入种植体内部,另一端则用于支撑和固定修复体,基台的材料通常是钛或氧化锆。
- 修复体: 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部分,它安装在基台上(有时也直接安装在种植体上,称为“一体化基台冠”),是最终行使功能、模拟自然牙形态、颜色和位置的部分。
种植牙修复体的核心特点:
- 功能替代: 修复体替代了缺失牙的咀嚼功能,让患者能正常进食。
- 美观修复: 修复体模仿了自然牙的形态、大小、颜色和排列,恢复面部美观和笑容。
- 发音辅助: 恢复了缺失牙对发音的影响。
- 支撑作用: 对于多颗牙缺失或全口无牙的情况,修复体(如牙桥、覆盖义齿)可以支撑邻近的牙齿或维持面部轮廓。
- 定制化: 每个修复体都是根据患者的口腔情况、咬合关系、面部美学要求,由牙科技工室精密定制制作而成。
修复体的常见类型:
-
单颗牙修复体:
- 牙冠: 用于替代单颗缺失牙,最常见的形式,它是一个独立的、类似天然牙冠的修复体。
- 一体化基台冠: 将基台和牙冠制作成一个整体,直接安装在种植体上。
-
多颗牙修复体:
- 牙桥: 当连续缺失2颗或更多牙齿时,制作一个包含多个“牙冠”(桥体)的修复体,中间部分(桥体)替代缺失牙,两端(基牙)固定在种植体(或天然牙)上。
- 种植体支持的固定桥: 完全由多个种植体支撑的固定桥,无需磨损邻近健康牙齿。
-
全口/半口牙列缺失修复体:
- 覆盖义齿: 义齿(假牙)通过基台和附着体(如球帽、杆卡、 Locator 等)固定在种植体上,大大提高了义齿的固位力和稳定性,减少基托面积,提高舒适度,患者可以自行摘戴。
- 固定桥(All-on-4/All-on-6): 利用4颗或6颗 strategically placed 种植体支撑一个整排的固定桥,修复半口或全口牙列,患者无法自行摘戴,感觉类似自然牙。
修复体的常用材料:
- 全瓷: 最常用,美观性极佳,生物相容性好,对牙龈刺激小,不易变色,如氧化锆、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等。
- 金属烤瓷: 内部是金属(如镍铬合金、贵金属合金)提供强度,外部覆盖瓷粉提供美观,强度高,但金属边缘可能暴露或影响美观,部分人可能对金属过敏。
- 纯钛: 主要用于基台,有时也用于牙冠(较少见),生物相容性极佳,强度高,但美观性不如全瓷。
- 氧化锆: 高强度全瓷材料,常用于后牙区承受较大咬合力的牙冠或桥体,以及作为基台材料。
制作流程:
- 印模/扫描: 在种植体和基台安装到位后,取口腔印模或使用口内扫描仪获取精确的数字模型。
- 比色: 选择与邻牙颜色匹配的瓷粉。
- 技工制作: 技师根据模型和比色结果,在技工室制作修复体(牙冠、桥体等)。
- 试戴与调整: 患者复诊,试戴修复体,检查形态、颜色、咬合关系是否合适,进行必要的调整。
- 粘接或螺丝固位: 修复体最终通过粘接剂粘固在基台上(单冠、桥),或者通过中央螺丝固定在种植体/基台上(常用于多单位修复体或全口修复体)。
种植牙的修复体是整个种植牙系统的“帽子”或“假牙”部分,它直接承担着恢复牙齿功能、美观和发音的重要使命,它安装在人工牙根(种植体)之上(通过基台连接),是患者日常生活中接触和使用最多的部分,其设计、制作和安装的精准度直接影响种植牙的长期成功率和患者的使用体验,维护好修复体本身及其周围的牙龈健康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