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牙时遇到骨密度疏松(通常指骨质疏松症)确实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但并不意味着不能进行种植牙,关键在于如何评估、管理和处理。

以下是关于骨质疏松与种植牙的详细说明:
🦴 1. 骨质疏松对种植牙的影响
- 骨量不足: 骨质疏松的本质是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骼强度下降,在颌骨(上下颌骨)中,这意味着可能没有足够的骨量来稳定地支撑种植体,种植体需要与周围的骨组织形成牢固的骨结合(Osseointegration),这是种植牙成功的关键。
- 骨结合质量差: 即使有足够的骨量,疏松的骨组织也可能导致骨结合的质量下降,骨结合速度可能变慢,结合强度可能较弱,长期稳定性面临挑战。
- 术后并发症风险增加:
- 骨吸收: 种植体周围骨质可能更容易发生吸收。
- 种植体松动/失败: 骨结合不牢固或后期骨吸收可能导致种植体松动甚至脱落。
- 愈合延迟: 骨质疏松患者术后骨愈合过程可能比正常人慢。
- 骨折风险: 在极少数严重骨质疏松的情况下,手术操作本身或术后咀嚼负荷可能增加颌骨骨折的风险(非常罕见)。
🩺 2. 种植牙前的评估至关重要
- 全面口腔检查: 牙医会检查你的口腔健康状况、缺牙情况、邻牙状态、咬合关系等。
- 影像学检查:
- X光片: 初步了解骨量。
- CT扫描: 这是评估骨密度和骨量的金标准。 CT可以精确测量缺牙区域的骨高度、宽度、密度(常用Hounsfield Units, HU值来评估),为医生制定方案提供关键信息。
- 全身健康状况评估:
- 明确骨质疏松类型和严重程度: 是全身性骨质疏松还是局部性骨质疏松(如缺牙后废用性萎缩)?是原发性(绝经后、老年性)还是继发性(由疾病或药物引起)?
- 骨密度检测: 通过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测量腰椎、髋部等部位的骨密度(T值),明确骨质疏松的严重程度(正常、骨量减少、骨质疏松、严重骨质疏松)。
- 相关病史和用药史: 是否有骨折史?正在服用哪些药物(特别是抗骨质疏松药物,如双膦酸盐、地舒单抗等)?是否有影响骨愈合的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控制不佳、长期吸烟等)?
🛠 3. 针对骨质疏松患者的种植牙策略
医生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骨质疏松严重程度、缺牙区域骨量、全身健康状况、年龄、期望值等)制定个体化的方案:
- 治疗全身性骨质疏松(首要步骤):
- 优先原则: 对于活动性、严重骨质疏松,尤其是由疾病引起的,强烈建议先在内科或内分泌科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的抗骨质疏松治疗,控制病情、稳定骨代谢是保障种植牙长期成功的基础,等待骨密度稳定或改善后再考虑种植。
- 药物管理: 内科医生会根据你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如钙剂、维生素D、双膦酸盐、特立帕肽、地舒单抗等)。务必告知牙医你正在使用的所有药物,特别是抗骨质疏松药物。
- 局部骨量不足的处理(骨增量技术):
- 植骨术: 在种植区域植入自体骨(从身体其他部位取骨)、异体骨(捐献骨)、异种骨(如牛骨)或人工骨粉,增加骨量和改善骨质量,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 引导骨再生术: 使用生物膜和骨移植材料,引导骨组织在缺损区域再生。
- 上颌窦提升术: 用于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尤其是垂直高度不够)时,将上颌窦底黏膜抬起,在窦底植入骨粉,为种植体创造空间。
- 骨挤压/骨劈开术: 在骨宽度不足但有一定密度的情况下,通过技术手段将骨皮质挤压或劈开,植入种植体,同时植入骨粉促进骨结合。
- 3D打印导板/数字化种植: 利用CT数据进行3D打印手术导板,精确控制种植体的位置、角度和深度,避开薄弱骨质,优化植入方案,提高手术精准度和成功率。
- 选择合适的种植体:
- 表面处理: 选择具有良好骨诱导性和促进骨结合能力的种植体表面(如喷砂酸蚀表面、SLA表面等)。
- 设计: 选择初期稳定性好的种植体设计(如螺纹设计)。
- 尺寸: 在保证足够初期稳定性的前提下,可能选择直径稍小或长度稍短的种植体,以避开最疏松的区域。
- 手术时机调整:
- 对于进行了骨增量手术的患者,通常需要更长的愈合时间(如4-6个月甚至更长),确保移植骨充分稳定和骨结合形成。
- 可能采用分阶段手术:先植骨,愈合后再植入种植体。
- 术后维护与随访:
- 更严格的口腔卫生维护: 预防种植体周围炎。
- 定期复查: 更频繁的影像学检查(如X光片),监测种植体周围骨情况。
- 控制咬合力: 在骨愈合初期和骨质较差区域,可能需要调整咬合,避免过大负荷。
- 全身管理: 持续遵从内科医生的治疗方案,控制骨质疏松。
📌 重要提示
- 抗骨质疏松药物与颌骨坏死: 长期使用双膦酸盐(治疗骨质疏松或骨转移)的患者,存在非常罕见的颌骨坏死风险。务必告知牙医你正在使用或曾经使用过这类药物。 医生会评估风险,可能需要调整手术时机或方案(如拔牙前停药需谨慎,需遵医嘱)。
- 个体化差异大: 骨质疏松的严重程度、类型、部位差异很大,对种植的影响也各不相同,有的骨质疏松患者骨量充足且稳定,可能直接种植成功;有的则非常棘手。
- 经验丰富的医生: 选择有丰富处理复杂病例(包括骨质疏松)经验的口腔种植医生至关重要,他们能准确评估风险,制定最佳方案,并熟练掌握各种骨增量技术。
- 沟通是关键: 与你的牙医和内科医生充分沟通你的担忧、病史和用药情况,共同制定最适合你的治疗计划。
骨质疏松患者可以进行种植牙,但需要更谨慎的评估、更周密的计划和更精细的操作。核心在于:
- 先治全身: 活动性严重骨质疏松需先内科治疗稳定病情。
- 精确评估: CT评估骨密度和骨量是基础。
- 骨增量是关键: 骨量不足时,植骨等骨增量技术是必要手段。
- 个体化方案: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种植体、手术时机和方式。
- 严格维护: 术后口腔卫生和定期复查尤为重要。
- 多学科协作: 口腔种植医生与内科/内分泌医生紧密合作。
不要因为骨质疏松就完全放弃种植牙的希望。 与专业医生充分沟通,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大多数骨质疏松患者仍然能够成功获得功能良好、美观的种植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