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牙齿矫正 拆 退”这几个字,我能理解你可能在经历牙齿矫正结束后拆下托槽(或牙套)后,发现牙齿或牙龈似乎出现了“后退”或“退缩”的情况,这种情况确实可能发生,原因多样,需要具体分析,下面我为你详细拆解一下可能的原因和应对方法:

📍 可能的原因
-
牙龈退缩(最常见)
- 原因:
- 正畸过程中本身存在: 有些患者矫正前牙龈就比较薄,或者牙槽骨条件不佳,矫正过程中牙齿移动可能加剧了牙龈的退缩。
- 口腔卫生问题: 矫正期间清洁难度大,如果刷牙不彻底,容易导致牙龈炎、牙周炎,炎症会破坏支撑牙龈的牙槽骨,导致牙龈萎缩、退缩。
- 牙齿移动方向: 如果牙齿被整体移动出牙槽骨(尤其是唇颊侧),牙龈和牙槽骨可能无法完全跟随移动,导致牙龈边缘位置降低,暴露更多牙根。
- 托槽/弓丝刺激: 矫正器本身有时会刺激牙龈,长期刺激可能导致局部牙龈退缩。
- 表现: 牙齿颈部(靠近牙龈的部分)暴露,牙齿看起来变长,牙根可能部分可见,可能伴有牙齿敏感(冷热酸甜刺激不适)。
- 原因:
-
牙齿位置反弹(“退”回矫正前位置)
- 原因:
- 未佩戴保持器或佩戴不当: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 牙齿在矫正后,其周围的组织(牙周膜、牙槽骨)需要时间稳定下来(通常需要几个月到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如果在这个关键时期没有严格按照医嘱全天或夜间佩戴保持器,或者只戴了一段时间就停止,牙齿就有可能因为肌肉力量、咬合习惯等影响,缓慢地“退”回矫正前的位置(尤其是前牙拥挤复发)。
- 保持器损坏或丢失: 保持器损坏或丢失后没有及时更换或制作新的。
- 生长发育影响(青少年): 对于仍在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颌骨的继续生长可能会影响牙齿的最终位置。
- 表现: 牙齿排列变乱,拥挤可能再次出现,牙齿位置不如矫正结束时整齐。
- 原因:
-
牙根吸收(相对少见但需重视)
- 原因:
- 矫正过程中牙齿移动过快、移动距离过大,或者个体对矫正力的特殊反应,可能导致牙根尖端被吸收变短。
- 某些牙齿本身存在牙根吸收的倾向。
- 表现: 通常没有明显不适,在矫正结束后的X光片上才能发现牙根长度变短,严重的牙根吸收可能导致牙齿松动度增加,虽然不会直接导致牙齿“后退”,但牙齿稳固性下降,长期看可能影响效果。
- 原因:
-
咬合问题或肌肉功能异常
- 原因: 矫正后咬合关系可能尚未完全稳定,或者存在不良的口腔习惯(如吐舌、咬唇、夜磨牙等),长期异常的咬合力或肌肉力量可能对牙齿位置产生不利影响。
- 表现: 牙齿位置可能发生微小变化,感觉咬合不适。
📍 你应该怎么做?
-
立即联系你的正畸医生!
- 这是最重要的一步! 不要自行判断或等待,你的正畸医生最了解你的矫正情况、牙齿移动过程和口腔状况。
- 告诉医生你观察到的具体“退”是什么表现(牙龈退缩?牙齿位置变化?敏感?),以及大概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
预约复诊检查
- 医生会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
- 检查牙龈状况(红肿、退缩程度、牙周袋深度)。
- 检查牙齿排列、咬合关系、牙齿松动度。
- 可能需要拍摄X光片(全景片、根尖片)来评估牙根情况、牙槽骨高度以及牙齿位置是否真的发生了变化。
- 评估你佩戴保持器的情况。
- 医生会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
-
根据医生诊断进行相应处理
- 如果是牙龈退缩:
- 轻度: 加强口腔卫生(巴氏刷牙法,使用软毛牙刷、牙线、牙间刷),使用抗敏感牙膏(如含有硝酸钾或氟化物的产品),定期进行专业牙周维护(洗牙)。
- 中度至重度: 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牙周治疗(如龈下刮治、根面平整),甚至可能需要牙周手术(如引导性组织再生术、结缔组织移植术等)来增厚牙龈、覆盖暴露的牙根,改善美观和敏感症状,正畸医生会评估是否需要通过微调牙齿位置来改善牙龈状况。
- 如果是牙齿位置反弹:
- 轻度复发: 医生可能会要求你更严格、更长时间地佩戴保持器(可能需要全天佩戴一段时间,再调整为仅夜间佩戴),有时可能需要调整现有保持器。
- 中度至重度复发: 可能需要重新进行短期正畸治疗(可能使用隐形牙套或简单固定矫治器)将牙齿移动回理想位置,之后必须严格佩戴保持器。
- 如果是牙根吸收:
医生会根据吸收的程度和牙齿的稳固性决定处理方案,轻度吸收通常无需特殊处理,但需要密切观察,严重吸收可能导致牙齿松动,需要牙周或修复科医生评估是否需要特殊处理(如根管治疗后桩冠修复等)。
- 如果是咬合或肌肉问题:
医生可能会进行咬合调整,制作夜磨牙垫,或者进行肌功能训练,并指导你纠正不良口腔习惯。
- 如果是牙龈退缩:
📍 预防和注意事项
- 严格佩戴保持器: 这是防止牙齿反弹的黄金法则!矫正结束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保持器阶段同样重要甚至更关键,务必遵医嘱佩戴,并定期复查。
- 保持卓越的口腔卫生: 即使矫正结束,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正确刷牙、使用牙线/牙间刷、定期洗牙)对维护牙周健康、防止牙龈退缩至关重要。
- 定期复诊: 即使感觉良好,也要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回诊复查,医生能及早发现问题并处理。
- 避免用牙齿咬硬物: 保护牙齿和牙周组织。
- 及时处理口腔问题: 如有牙齿敏感、咬合不适、牙龈出血等问题,及时就医。
“牙齿矫正拆后出现‘退’”是一个需要重视的信号,最常见的原因是牙龈退缩或牙齿位置反弹(与保持器佩戴有关)。首要行动是立即联系你的正畸医生进行专业评估和诊断。 不要自行判断或拖延,早期发现问题、早期处理效果最好,严格佩戴保持器和保持良好口腔卫生是维护矫正效果、防止“退”回的关键,希望你能尽快联系医生,牙齿问题早发现早处理,效果会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