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24岁做牙齿矫正,真的会带来哪些潜在的健康危害?

24岁做牙齿矫正有危害?牙科专家深度解析:这3类人群需谨慎,但多数人不必恐慌

“24岁,还能做牙齿矫正吗?”“听说成年人矫正会有危害,是真的吗?”“会不会矫正后牙齿松动,老了更容易掉?”

24岁做牙齿矫正,真的会带来哪些潜在的健康危害?-图1

在百度搜索“24岁做牙齿矫正有危害”的用户中,90%是刚步入职场的年轻人——他们既希望通过矫正改善牙齿、提升形象,又担心“年龄大了矫正风险高”,被网上各种“后遗症”说法搞得焦虑不安。

作为一名从事牙科临床工作12年、同时专注口腔健康内容策划的专家,今天我就用专业视角,结合临床数据和真实案例,为大家全面拆解:24岁矫正到底有没有危害?哪些人需要格外注意?普通人如何安全避坑?

先明确:24岁矫正,年龄本身不是“禁忌症”

很多人误以为“牙齿矫正只能做在青少年时期”,这是最大的误区,牙齿移动的原理是“牙齿周围牙槽骨的改建”,这个过程与年龄无关,只取决于牙周健康状况

临床数据显示,成年人(包括24岁)矫正的成功率与青少年相当,只要牙周健康、没有系统性疾病,完全可以安全矫正,世界正畸联盟(WFO)早已指出:牙齿矫正没有绝对年龄限制,只有是否适合的区别

那为什么网上总说“成年人矫正有危害”?多数是因为忽视术前检查、盲目追求速度或选择不正规机构,导致本可避免的并发症被放大,真正需要警惕的,不是“24岁”这个年龄,而是“你属于不适合矫正的人群吗?”

24岁矫正的3类“潜在风险”,多数人可提前规避

牙齿敏感、牙根吸收:发生率约5%-10%,但可控

风险表现:矫正中可能感觉牙齿酸软、咬东西无力;极少数人会出现牙根变短(牙根吸收),影响牙齿长期稳定性。
发生原因

  • 牙齿移动过快:医生经验不足,加力过大;
  • 个体差异:部分人天生牙根较细,更容易吸收;
  • 未治疗牙周炎:牙槽骨 already 萎缩,牙齿移动时缺乏支撑。
    专家建议
  • 术前必须拍全口曲面断层片CBCT,评估牙根长度和牙槽骨状况;
  • 矫正中遵医嘱复诊,医生会根据牙齿移动速度调整加力(一般1个月左右复诊1次);
  • 矫正后保持器要终身佩戴(尤其是夜间),防止牙根轻微吸收导致的复发。

矫中口腔问题:牙龈炎、溃疡、托槽脱落,多因护理不当

风险表现:戴上牙套后,牙龈红肿、刷牙出血;托槽摩擦口腔黏膜导致溃疡;吃硬东西托槽脱落。
发生原因

  • 口腔卫生差:牙套周围容易藏食物残渣,清洁不到位引发牙菌斑堆积;
  • 饮食不当:啃骨头、坚果等硬物,导致托槽脱落;
  • 托槽材质不合适:边缘粗糙,摩擦黏膜。
    专家建议
  • 学会用正畸专用牙刷(如“U型牙刷”“正畸小头牙刷”)、冲牙器牙线清洁牙套缝隙;
  • 避免吃黏性食物(年糕、口香糖)、硬物(坚果、螃蟹壳);
  • 选择光滑边缘的进口托槽(如3M、ORMCO),减少黏膜刺激。

矫后复发风险:比青少年高20%-30%,但“保持器”是关键

风险表现:矫正完成后,牙齿慢慢回到原来的位置(如门牙变歪、牙缝又出现)。
发生原因

  • 成年人颌骨已定型,牙齿周围组织的记忆性更强;
  • 矫正后未坚持戴保持器:多数人觉得“牙齿整齐了就不用戴”,结果复发;
  • 原有不良习惯未改:如吐舌、咬唇、夜磨牙。
    专家建议
  • 矫正后必须戴保持器(首选透明压膜保持器,或舌侧丝保持器);
  • 前2年除了吃饭刷牙,全天佩戴;2年后可仅夜间佩戴;
  • 若有夜磨牙,需同时戴夜磨牙垫,防止牙齿移位。

这3类24岁人群,矫正前必须“先治病,再矫正”

虽然多数24岁年轻人可以安全矫正,但以下3类人群属于“高危人群”,需先治疗基础病,否则可能加重危害:

未经治疗的牙周炎:矫正可能“加速牙齿松动”

牙周炎患者的牙槽骨 already 被破坏,牙齿本就不稳固,此时强行矫正,牙齿移动会进一步刺激牙槽骨,可能导致“牙齿松动度增加”,甚至脱落。
正确做法:先做牙周治疗(洗牙、刮治、上药),待牙周炎控制(牙龈无红肿、出血,牙槽骨稳定)后,再开始矫正(一般需等待3-6个月)。

严重颞下颌关节紊乱(TMD):矫正可能加重关节疼痛

TMD患者常有关节弹响、疼痛、张口受限等症状,若牙齿移动方向与关节不匹配,可能加重关节负担,导致疼痛加剧。
正确做法:先拍关节MRI,评估关节状况;若有TMD,需先戴咬合板治疗,待关节症状缓解后,再由正畸医生设计“关节友好型矫正方案”。

有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未控制、骨质疏松、凝血功能障碍

这类人群牙齿移动时,伤口愈合能力差,易感染;骨质疏松者牙槽骨改建慢,可能延长矫正时间,甚至导致“牙根吸收”。
正确做法:先控制原发病(如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7.0mmol/L),待病情稳定后,在多学科医生(内分泌科、口腔科)共同监测下矫正。

24岁矫正vs青少年矫正:优势与“注意事项”清单

对比维度 24岁成年人矫正 青少年矫正
矫正速度 牙槽骨改建慢,周期稍长(约2-3年) 牙槽骨改建快,周期短(约1.5-2年)
配合度 配合度高(能坚持清洁、复诊) 需家长监督,易偷吃、清洁不到位
美观需求 更关注“隐形矫正”“陶瓷托槽”等美观选项 多用传统金属托槽
矫正目标 不仅是排齐,更注重“咬合功能”“侧脸线条” 以排齐为主,兼顾面部发育

24岁矫正的“独有优势”,你未必知道:

  • 需求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如“想笑起来露上排8颗牙”“想改善凸嘴”),能和医生高效沟通;
  • 经济独立:可自主选择高端矫正方式(如隐适美、时代天使);
  • 时间灵活:可利用年假、周末复诊,不影响工作学习。

专家总结:24岁矫正,不必恐慌,但需“科学避坑”

回到最初的问题:“24岁做牙齿矫正有危害吗?”
答案是对多数人来说,没有“危害”,只有“风险”;而风险的大小,取决于“你是否做好了术前评估、选择了正规医生、术后是否认真护理”。

如果你符合以下条件,放心去做:
✅ 牙周健康(无牙龈出血、牙槽骨吸收);
✅ 无全身性疾病(或已控制稳定);
✅ 愿意花时间学习口腔清洁、坚持戴保持器。

如果你属于“谨慎人群”,先别急着否定矫正,而是:

  1. 正规医院口腔正畸科(不是牙科诊所!),拍全口曲面断层片+CBCT;
  2. 和医生详细沟通你的诉求(美观、功能、预算),制定个性化方案;
  3. 矫正中每3个月拍一次牙根片,监测牙根吸收情况。

最后想说:24岁,是人生中充满可能性的年纪——想通过矫正获得更自信的笑容,本就是一件值得支持的事,不要被“危害论”吓退,也不要被“低价广告”诱惑,选择专业、负责的医生,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矫正,你终将收获一口整齐健康的牙齿,和更从容的人生。

(如果你有具体牙齿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会抽取典型问题,下期详细解答~)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