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种植牙铺巾的关键步骤与操作注意事项有哪些?

种植牙作为一种理想的牙齿修复方式,通过外科手术将人工种植体植入牙槽骨,再安装基台和牙冠,能够恢复缺失牙的咀嚼功能、美观及发音,且不损伤邻牙,使用寿命长,被广泛应用于口腔临床,种植牙手术是一项精细的外科操作,涉及骨组织切开、植入体放置等关键步骤,其成功与否不仅依赖医生的技术和种植体的质量,术中的无菌控制同样至关重要,铺巾作为建立无菌手术区域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手术的安全性、感染风险控制及种植远期效果,是种植牙手术不可或缺的术前准备。

种植牙铺巾的关键步骤与操作注意事项有哪些?-图1

种植牙手术中铺巾的重要性

口腔是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环境,含有大量细菌(如链球菌、厌氧菌等),正常情况下菌群平衡不会致病,但一旦在手术过程中细菌侵入种植体周围组织,可能引发急性或慢性感染,导致种植体周围炎、骨吸收,甚至种植失败,铺巾的核心目的便是通过无菌隔离,建立“无菌手术区域”,阻断口腔、面部皮肤及外部环境与手术区的交叉污染,具体而言,其重要性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保护手术区域:铺巾能有效覆盖患者面部、口腔及胸前非手术区域,仅暴露种植操作部位(如缺牙区牙龈、牙槽嵴),避免口腔分泌物、皮肤菌群污染手术创面;二是保护患者与医护人员:铺巾可防止患者血液、唾液污染医护人员手术衣、手套,同时避免医护人员飞沫或接触性污染患者,形成双向防护;三是保障手术环境稳定:铺巾后可减少术中空气流动带来的污染风险,为医生提供清晰、无菌的操作视野,确保手术步骤顺利推进。

种植牙手术铺巾的基本原则

铺巾操作需严格遵循无菌外科原则,同时结合口腔手术的特殊性,确保覆盖范围、固定方式及操作流程科学合理,核心原则包括:

  1. 无菌原则:所有铺巾物品(手术包、洞巾、巾单等)必须经过灭菌处理,操作者需戴无菌手套,避免非无菌物品(如手部、衣袖)接触无菌铺巾;铺巾过程中手不可触碰患者面部皮肤、头发等有菌区域,铺巾后若需调整,需重新消毒手部或使用无菌器械。
  2. 全覆盖原则:铺巾需完全覆盖患者胸部以上至下颌区域,包括头发、面部(除暴露的口唇、鼻部外)、颈部及胸前,确保手术区域与外界完全隔离,避免“暴露盲区”导致污染。
  3. 固定原则:铺巾后需使用胶布或无菌固定器牢固固定,防止术中患者移动、医生操作牵拉导致铺巾移位、脱落,尤其种植手术时间较长(单颗约30-60分钟,多颗或全口可能超过2小时),铺巾稳定性直接影响无菌效果。
  4. 舒适与安全原则:铺巾时需注意患者呼吸通畅,避免过紧压迫胸部或颈部;对金属过敏者应选用无胶布铺巾(如自粘型巾单),防止接触性皮炎;同时保护患者眼睛(如戴护目镜),避免消毒液或术中碎屑进入。

种植牙手术铺巾的常用物品清单

为确保铺巾操作规范,需提前准备以下无菌物品,并根据手术规模调整数量:

物品名称 数量 规格说明 主要用途
无菌手术包 1套 含大单、洞巾、治疗巾等 覆盖患者身体及手术区域
无洞巾(大单) 1-2张 90cm×180cm 覆盖患者胸部及下肢,隔离非手术区
有洞巾(洞巾) 1张 中心孔直径10-15cm 暴露口腔手术区,边缘覆盖面部
无菌治疗巾 2-4张 60cm×60cm 铺盖头部、胸前等辅助区域
无菌手套 1-2副 5-7.5号 操作者手部无菌
无菌纱布 5-10块 10cm×10cm 擦拭、保护创面
无菌棉球 若干 大、中、小号 消毒、止血
皮肤消毒液 1瓶 碘伏或氯己定 术区皮肤消毒
无菌胶布 1-2卷 宽1.5cm 固定铺巾边缘
无菌护目镜 1副 一次性或可重复灭菌 保护患者眼睛

种植牙手术铺巾的操作步骤

铺巾操作需由巡回护士与手术医生配合完成,流程严谨有序,以下为标准步骤:

术前准备

  • 环境与物品检查:确认手术室层流系统正常,环境洁净;检查无菌包灭菌指示标签合格,在有效期内;打开手术包,取出铺巾物品有序摆放于无菌器械台上。
  • 患者准备:协助患者仰卧于手术椅,调整头位至舒适(头枕正中,口唇闭合),胸前垫治疗巾防止污染;询问患者有无金属过敏史,必要时更换无胶布铺巾;指导患者用漱口水(如氯己定含漱液)漱口,减少口腔内细菌数量。

戴无菌手套

操作者(通常为巡回护士或第一助手)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消毒手部,穿无菌手术衣后戴无菌手套,手套需完全覆盖袖口,避免手部皮肤暴露。

铺大单(无洞巾)

  • 取一张大单,对折后横向铺于患者胸部,上缘平锁骨,下缘至脐部,两侧至腋中线,覆盖患者胸部及上腹部;
  • 再取一张大单,纵向铺于患者头部及下肢,上缘盖过前额发际(露出眼睛),下缘盖过大腿中段,两侧覆盖肩膀及手臂,仅暴露面部及颈部。

铺洞巾(有洞巾)

  • 取洞巾,中心孔对准患者口唇,使口唇从洞巾中心孔露出,边缘向四周展开;
  • 调整洞巾位置:上缘覆盖患者鼻根部(露出鼻孔),下缘覆盖胸部大单,两侧覆盖耳廓及颈部,确保口腔手术区完全暴露,洞巾边缘与身体接触处用无菌胶布固定(避免直接贴皮肤,可垫纱布)。

辅助铺巾

  • 用2-4张治疗巾覆盖患者头部两侧及胸前,进一步缩小暴露区域,仅保留口腔种植操作部位(如缺牙区牙龈);
  • 协助患者戴无菌护目镜,镜缘用胶布固定于额部(避开眉毛),防止消毒液或术中血液进入眼睛。

术区消毒与铺巾后检查

  • 医生用无菌纱布蘸取碘伏,以手术区为中心,由内向外、由上至下进行口腔黏膜及面部皮肤消毒(范围:唇缘外2cm,下颌至下缘,鼻翼至上唇),消毒2-3遍,待干燥;
  • 巡回护士再次检查铺巾是否平整、固定牢固,有无污染或移位,确保无菌区域完整;医生戴第二副无菌手套(更换手套避免污染),准备手术。

铺巾操作的注意事项

  1. 避免交叉污染:铺巾过程中,非无菌物品(如手、笔、记录板)不可跨越无菌区;患者面部皮肤消毒后,不可再用手触摸,若需调整体位,需用无菌器械辅助。
  2. 铺巾顺序规范:遵循“先远心端后近心端,先非手术区后手术区”原则,即先覆盖胸部、下肢等远离手术区的部位,再覆盖口腔手术区,避免已铺无菌区被污染。
  3. 特殊人群处理:对儿童、老年人或意识不清患者,需加强铺巾固定,防止术中躁动导致移位;张口困难者,可先放置开口器再铺洞巾,但开口器需灭菌处理。
  4. 术中污染处理:若铺巾术中被血液、唾液污染(如渗湿),需立即用无菌纱布覆盖污染区,并通知医生;若污染严重(如大面积渗湿、脱落),应重新更换铺巾,避免感染风险。

铺巾不当的风险与后果

铺巾操作不规范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包括:

  • 手术部位感染:铺巾覆盖不全、固定不牢或污染,使细菌进入种植创面,引发急性感染(如红肿、化脓)或慢性感染(如种植体周围炎),轻则延长愈合时间,重则导致种植体松动、脱落,需二次手术取出。
  • 种植失败率增加:研究显示,种植术后感染是导致种植失败的主要因素之一,发生率约为2%-5%,而规范铺巾可将感染风险降低至1%以下。
  • 医患纠纷风险:因铺巾不当导致的感染或并发症,可能引发患者不满,增加医疗纠纷风险,影响医院及医生声誉。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种植牙手术铺巾为什么需要多层覆盖?多层覆盖是否会影响患者呼吸?
解答:种植牙手术口腔内细菌数量多、种类复杂,且手术涉及骨组织切开、植入体放置,创面较大,单层铺巾可能因术中操作牵拉、患者唾液渗漏或血液渗透导致细菌穿透,污染手术区,多层覆盖(如大单+洞巾+治疗巾)能形成“阶梯式”无菌屏障,有效隔绝细菌,降低感染风险,关于呼吸,铺巾时会在口鼻周围预留足够空间(洞巾中心孔露出口唇,护目镜露出鼻孔),且铺巾材质为透气性良好的无纺布,不会压迫胸部或颈部,患者呼吸可保持通畅,无需担心呼吸困难。

问题2:铺巾过程中发现铺巾边缘轻微被污染(如碰到患者头发),但未接触手术区,需要重新铺巾吗?
解答:铺巾边缘轻微污染(如碰到头发、衣领等有菌区域)时,即使未直接接触手术区,也存在“间接污染”风险——细菌可能通过铺巾纤维扩散或操作者手部接触转移至手术区,为确保绝对无菌,建议立即重新更换铺巾:操作者需脱手套、重新手消毒,由巡回护士取出新的无菌铺巾物品,按规范步骤重新铺巾,不可仅用消毒液擦拭污染区域后继续使用,种植手术对无菌要求极高,“宁可重新操作,不可冒险侥幸”,这是保障手术成功的关键原则。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