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种植牙各步骤的注意事项

种植牙需严格遵循流程:①术前全面检查口腔条件;②术中精准定位并保持无菌;③术后遵医嘱护理防感染;④骨结合期忌硬食;⑤基台匹配度及

术前准备阶段

系统化身体评估

  1. 基础疾病筛查
    • 需完成血常规、凝血功能、传染病四项(乙肝/丙肝/梅毒/HIV)检测,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需<8mmol/L方可手术。
    • 特殊提示:服用抗凝药物(阿司匹林、华法林)者需提前告知医生,部分药物需停药7-14天。
  2. 口腔环境优化
    • 牙周炎患者必须先进行系统性治疗,消除牙龈红肿出血症状,否则易引发种植体周围炎。
    • 邻牙龋坏或残根需同步处理,避免成为潜在感染源。
  3. 影像学精准测量
    • 通过CBCT三维扫描判断骨高度≥8mm、宽度≥5mm为理想条件,若存在严重萎缩需先行骨增量手术(GBR)。
    • 注意避开上颌窦底、下牙槽神经管等解剖结构,防止穿孔风险。

⚠️ 常见误区警示

✘ 认为“只要有钱就能种” → 实际需满足严格的生理条件 ✘ 盲目追求低价套餐 → 劣质材料可能导致早期失败 ✘ 隐瞒吸烟史 → 尼古丁会使失败率提高3倍

种植牙各步骤的注意事项-图1


一期手术(植入种植体)

关键环节 操作规范 患者配合要点
无菌管理 手术室空气净化+术区碘伏消毒三遍,铺无菌洞巾 术前漱口液含漱1分钟
切口设计 H型翻瓣保留龈乳头血供,锐利刀片一次成型 保持头部稳定,勿突然转动
备洞参数 转速≤800rpm冷却水持续冲洗,预备深度比种植体长0.5-1mm 听到异常声响立即举手示意
初期稳定性 ISQ值>35视为合格,不足者改用宽径或短种植体 张口幅度不宜过大
缝合技巧 可吸收线间断缝合,松紧适度保证创缘贴合 术后冰敷减轻肿胀

💡 技术升级亮点

✔️ 数字化导板辅助:通过术前设计的3D打印导板,可将种植体误差控制在0.5mm以内 ✔️ 即刻负重技术:适用于骨密度良好的前牙区,当天即可佩戴临时义齿


二期手术(安装愈合基台)

此阶段发生在种植体骨结合完成后(通常3-6个月),重点在于建立健康的软组织形态。

🔍 临床观察指标

  • 探诊深度:正常应<3mm,超过4mm提示可能存在炎症
  • 角化龈宽度:至少2mm才能有效抵御菌斑附着
  • 穿龈轮廓:基台边缘应位于龈下1-2mm,既美观又便于清洁

紧急情况处理

若发现以下现象需立即复诊: ① 基台松动伴脓性分泌物 → 可能已发生逆行性感染 ② 牙龈持续性跳痛 → 警惕排异反应 ③ 基台周围发白坏死 → 过度压迫导致缺血


取模与戴牙阶段

📐 印模制取要点

类型 优势 适用场景
开窗式印模 直观检查边缘密合度 单颗牙修复
闭窗式印模 减少软组织受压变形 多颗连冠或全口重建
数字口扫 误差<50μm,适合复杂病例 咬合关系复杂的高要求患者

💎 牙冠选择指南

材质 优点 缺点 推荐指数
氧化锆全瓷 生物相容性好,透光自然 价格较高
纯钛烤瓷 强度高,性价比高 金属离子析出风险
PEEK树脂 超轻量化,适合老年患者 耐磨性较弱

术后长期维护

复查时间表

时间节点 检查项目 目的
术后1周 拆线+初步愈合评估 排除早期感染
术后3个月 X光片+咬合测试 确认骨结合程度
每半年 菌斑染色+冲牙器指导 预防种植体周围黏膜炎
每年 全景片+咬合力测定 监测骨吸收情况

🚫 日常禁忌行为

❌ 用种植牙开啤酒瓶盖 → 可能造成机械性损伤 ❌ 咀嚼硬壳类食物(坚果、螃蟹腿)→ 增加崩瓷风险 ❌ 使用美白牙膏涂抹种植牙 → 颗粒物磨损表面粗糙度


相关问答FAQs

Q1: 种植牙能用一辈子吗?
A: 临床数据显示,在规范维护下,10年存活率可达95%以上,但如同真牙一样,随着年龄增长可能出现牙槽骨缓慢吸收,建议每两年进行骨水平监测,出现轻微松动时可通过再生性膜技术修复,并非必须拆除。

Q2: 种植牙后感觉麻木是怎么回事?
A: 约5%-10%患者会出现暂时性唇部麻木,这是由于下牙槽神经受到牵拉所致,多数在3-6个月内逐渐恢复,期间可服用甲钴胺营养神经,若超过1年未缓解,需通过神经减压术解除压迫。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