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种植牙术前骨量评估为何依赖CT测量?精准数据如何保障种植成功?

种植牙前必看!骨量CT测量究竟有多重要?附详细解读与流程

“想做种植牙,医生却让我先拍个CT,说是测骨量?骨量不足是不是就不能种了?”
“别人种牙几个月就搞定,我为什么要多一步CT检查?是不是套路?”

在种植牙咨询中,类似的问题屡见不鲜,很多患者对“种植牙骨量CT测量”一头雾水,甚至觉得是“不必要的检查”,但事实上,CT测量是决定种植牙能否成功、能否长期使用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聊:种植牙为什么必须测骨量?CT到底能看什么?骨量不足真的没救吗?

种植牙术前骨量评估为何依赖CT测量?精准数据如何保障种植成功?-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先搞懂:种植牙的“土壤”——骨量是什么?

把种植牙比作“种树”,那我们的牙槽骨就是“土壤”,土壤的厚度、宽度、密度,直接决定了树能不能种活、能不能长得稳。

种植牙的“骨量”,简单说就是缺牙位置的牙槽骨情况,包括三个核心维度:

  • 骨高度:从牙槽骨顶到重要解剖结构(如下颌神经管、上颌窦底)的距离,决定了种植体能植入多深;
  • 骨宽度:牙槽骨的厚度,要能“包裹”住种植体(通常至少需要5-8mm宽度);
  • 骨密度:牙槽骨的致密程度(分Ⅰ-Ⅳ类,Ⅰ类最密实,Ⅳ类最疏松),影响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骨结合的基础)。

如果骨量不足(比如骨太薄、太矮、太疏松),强行种植就像在沙地里盖楼,轻则种植体松动、脱落,重则损伤神经、上颌窦,引发感染、出血等风险。

为什么普通口腔X光不够?CT才是“骨量金标准”

可能有患者会问:“我之前拍过全景片(曲面断层片),医生为什么还要做CT?”

种植牙术前骨量评估为何依赖CT测量?精准数据如何保障种植成功?-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就要说说普通X光和CT的区别了:

  • 全景片:是二维影像,会把牙槽骨的厚度、高度“压缩”显示,存在明显误差(比如实际骨宽度5mm,全景片可能显示7mm),而且无法判断骨密度和神经血管的精确位置;
  • CBCT(锥形束CT):是口腔专用三维CT,能1:1还原牙槽骨的立体结构,像给骨头“拍了张高清3D照片”,可精确测量骨高度(误差≤0.1mm)、宽度、密度,同时清晰显示下颌神经管、上颌窦、鼻腔等重要解剖结构的位置,避免种植时损伤。

举个例子:如果缺牙位置下方有下颌神经管,全景片可能只显示一个模糊的“白线”,但CBCT能精确显示神经管的直径、走向与牙槽骨的距离,医生就能提前规划种植体植入的角度和深度,避免碰到神经(否则可能导致下唇麻木)。

CBCT是种植前评估骨量的“金标准”,也是制定个性化种植方案的基础。

CT测量怎么做?看完你就懂了

很多患者对“拍CT”有恐惧心理,担心辐射、麻烦,其实种植牙前的CBCT检查非常简单,整个过程只需5-10分钟:

种植牙术前骨量评估为何依赖CT测量?精准数据如何保障种植成功?-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检查前准备

  • 无需特殊准备(比如空腹、禁食),正常穿着即可;
  • 如果有金属牙冠、种植体等,需提前告知医生(金属可能产生伪影,但CBCT影响较小);
  • 脱掉颈部、头部的金属饰品(项链、耳环等),避免干扰成像。

拍摄过程

  • 医生会让你坐在CBCT设备前,咬住一个一次性咬合垫(固定头部);
  • 设备会围绕头部旋转360°,快速采集数据(整个过程约15-20秒,静止不动即可);
  • 辐射剂量极低(约0.05mSv,相当于坐飞机2小时的辐射量),安全无创,孕妇需提前告知医生。

结果解读与方案设计

拍完CT后,医生会通过专业软件(如Dexis、ImplantStudio)进行三维重建,在电脑上“模拟”种植过程:

  • 测量骨量:精确标记缺牙位置的骨高度、宽度,计算能否满足种植体直径(常用3.5-5.0mm)和长度(8-16mm)的需求;
  • 设计种植路径:避开神经管、上颌窦等重要结构,确定种植体植入的角度、深度;
  • 评估骨密度:判断骨质类型(Ⅰ类密质骨愈合快,Ⅳ类疏松骨可能需要植骨);
  • 制定方案:如果骨量充足,直接设计种植方案;如果不足,同步规划植骨类型(如自体骨、骨粉)、上颌窦提升等方案。

骨量不足怎么办?这些技术能“救场”

很多患者担心“骨量不足=不能种牙”,其实现在的口腔技术已经能通过多种方式“重建土壤”,让骨量不足的患者也能安全种牙:

骨粉骨增量(植骨)

  • 适用情况:骨宽度/高度轻度不足(如宽度<5mm,高度<10mm);
  • 方法:在牙槽骨中植入人工骨粉(如Bio-Oss)或自体骨(从下巴、髋部取),等待3-6个月骨粉与自身骨结合,形成足够骨量再种植;
  • 优点:创伤小、恢复快,骨粉稳定性好,无排异反应。

上颌窦提升术

  • 适用情况:上颌后牙区骨高度不足(靠近上颌窦,上颌窦是空腔,骨高度常<8mm);
  • 方法:从侧面(上颌窦开窗术)或顶部(冲顶式)推开上颌窦黏膜,在窦内填入骨粉,增加骨高度;
  • 注意:术后需3-6个月骨结合,期间避免剧烈运动,防止鼻出血。

骨劈开术/骨扩张术

  • 适用情况:牙槽骨宽度不足但高度足够(如宽度4-5mm);
  • 方法:用骨凿将牙槽骨纵向劈开/扩张,植入种植体同时植入骨粉,既增加宽度又避免植骨;
  • 优点:减少手术次数,创伤比传统植骨小。

矮种植体/倾斜种植

  • 适用情况:骨量严重不足(如全口牙缺失、牙槽骨严重萎缩);
  • 方法:植入较短的种植体(6-8mm),或倾斜角度植入(避开骨量不足区域),利用现有骨支撑;
  • 优点:无需植骨,可即刻负重(当天戴牙),适合中老年患者。

常见问题:关于CT测量的N个疑问

Q1:所有人种牙前都要做CT吗?

:是的!即使是单颗牙缺失,牙槽骨看起来“正常”,也需要通过CT确认骨量和神经位置,对于全口牙缺失、长期缺牙、有牙周炎史的患者,CT检查更是必须。

Q2:CT报告上的“骨密度”怎么看?

:CBCT会通过Hounsfield值(CT值)判断骨密度:

  • Ⅰ类骨(密质骨):>800HU,骨结合快,3个月即可种植;
  • Ⅱ类骨(皮质骨+松质骨):400-800HU,常规种植,4-6个月愈合;
  • Ⅲ类骨(松质骨为主):100-400HU,可能需要植骨或延长愈合时间;
  • Ⅳ类骨(严重疏松骨):<100HU,需先治疗原发病(如骨质疏松),再考虑植骨或特殊种植方案。

Q3:做CT要多钱?贵不贵?

:CBCT检查费用因地区、机构而异,一般在200-800元(普通全景片50-200元),但相比因骨量不足导致的种植失败、二次手术费用,这笔钱是“性价比最高的投资”。

Q4:骨量严重不足,是不是只能种活动假牙?

:不是!现在有“全口种植即刻负重”“All-on-4”等技术,即使牙槽骨严重萎缩,也能通过4-6颗种植体支撑全口牙,当天恢复咀嚼功能,无需戴活动假牙。

CT测量是种植牙成功的“定海神针”

种植牙不是“随随便便种个钉子”,而是需要“精准规划、量体裁衣”的外科手术。CT测量就像“施工前的勘探”,只有摸清牙槽骨的“地形地貌”,才能避开风险、制定最优方案,让种植牙用得更久(正常使用寿命可达20-30年)。

如果你正在考虑种植牙,别怕麻烦,一定要配合医生完成CT检查。一次精准的测量,胜过十次盲目的修复,选择正规口腔机构和经验丰富的医生,用科学的技术守护口腔健康,才能让种植牙真正成为“第三副牙齿”!
仅供科普,具体检查和方案需以专业医生面诊为准。)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