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种植牙为何需填骨块?过程和效果如何?

种植牙“填骨块”通常指的是骨增量技术骨移植术,是种植牙手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尤其是在患者牙槽骨量不足的情况下。

种植牙为何需填骨块?过程和效果如何?-图1

当你的牙槽骨因为拔牙、长期缺牙、牙周病、外伤或天生发育不足等原因导致骨头宽度、高度或密度不够时,就无法直接安全、稳定地植入种植体,这时候就需要通过手术来“填补”或“增加”缺失的骨头,为种植体创造一个稳固的“地基”。

为什么需要“填骨块”(骨增量)?

  1. 骨量不足: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拔牙后,牙槽骨会发生自然的吸收和萎缩,缺牙时间越长,吸收越严重,上颌后牙区(大牙位置)牙根常常靠近上颌窦(鼻腔底部的空腔),骨量也可能不足。
  2. 骨宽度不足: 牙齿缺失后,牙槽骨会变窄,不足以容纳种植体的直径。
  3. 骨高度不足: 牙槽骨在垂直方向上高度不够,种植体无法达到足够的长度来获得良好的初期稳定性和长期稳定性。
  4. 骨密度不足: 骨头过于疏松(骨质疏松或废用性萎缩),种植体无法获得足够的骨结合力。
  5. 美学区需求: 在前牙区,为了获得更自然、美观的牙龈形态和避免“黑三角”,可能需要增加骨量来支撑软组织。

常用的“填骨块”(骨增量)方法

医生会根据你具体的骨缺损情况(位置、大小、形态)、全身健康状况、经济条件等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1. 引导骨再生术:

    • 原理: 在骨缺损区域放置骨移植材料(骨粉/骨屑),覆盖一层生物膜(屏障膜),形成一个“帐篷”结构,阻止软组织(牙龈)长入骨缺损区,引导自身骨细胞缓慢爬行生长,最终填补缺损。
    • 材料:
      • 自体骨: 从患者自身其他部位(如下颌骨颏部、下颌支外侧、髂骨)取骨,优点是骨细胞活性高,成骨效果好,无排斥反应,缺点是需要额外手术部位,增加创伤和费用。
      • 异体骨: 来自捐赠者的骨组织(经过严格处理),优点是来源相对充足,避免自体取骨,缺点是可能存在免疫排斥风险(极低),骨诱导活性可能不如自体骨。
      • 异种骨: 来自动物(主要是牛)的骨组织(如Bio-Oss),优点是来源广泛,无免疫排斥风险,具有良好的骨引导作用,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骨移植材料之一。
      • 人工骨: 人工合成的生物陶瓷材料(如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优点是无免疫排斥,可塑性好,可与自体骨混合使用,缺点是单独使用时骨诱导性较弱。
    • 应用: 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骨缺损,是最常用的骨增量技术之一,常与种植体同期植入(即刻种植)或分阶段进行(延期种植)。
  2. 上颌窦提升术:

    • 目的: 增加上颌后牙区牙槽骨的垂直高度(距离上颌窦底的高度)。
    • 方法:
      • 上颌窦内提升(冲顶术): 适用于骨高度轻度不足(通常剩余骨高度4-8mm),在牙槽嵴顶开一小窗,将窦底粘膜向上推起,在窦底和粘膜之间填入骨移植材料,创伤相对较小。
      • 上颌窦外提升(开窗术): 适用于骨高度严重不足(通常剩余骨高度<4mm),在上颌窦外侧壁开一个较大的窗,小心剥离上颌窦粘膜,在窦腔内填入大量骨移植材料,再将粘膜复位并缝合,创伤较大,恢复期稍长。
    • 材料: 常使用自体骨、异体骨、异种骨或它们的混合物,自体骨(如颏部骨块)常用于支撑空间,混合其他材料填塞。
    • 应用: 专门解决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问题。
  3. 骨块移植:

    • 原理: 从患者自身(如下颌骨颏部、下颌支、髂骨)取下一块完整的、带有骨皮质和骨松质的骨块,移植到需要增加骨量的部位。
    • 优点: 骨块含有活性骨细胞,成骨速度快、效果好,尤其适用于需要大块骨增量来支撑种植体或改善轮廓的情况(如严重萎缩的牙槽嵴)。
    • 缺点: 需要额外手术部位,创伤较大,术后不适感可能更明显,技术要求高。
    • 应用: 适用于严重的骨缺损,尤其是需要重建骨轮廓或提供即刻稳定性的情况,有时也用于GBR或上颌窦提升中作为支撑。
  4. 骨劈开术/骨扩张术:

    • 目的: 增加牙槽骨的宽度
    • 方法:
      • 骨劈开术: 用骨凿或专用器械将牙槽嵴垂直劈开,在劈开的间隙中植入骨移植材料或植入种植体(如果间隙足够)。
      • 骨扩张术: 使用逐级增大的骨凿或器械,在牙槽嵴顶水平方向上缓慢、轻柔地撑开骨皮质,创造空间,植入骨移植材料或种植体。
    • 应用: 适用于牙槽骨宽度轻度到中度不足,但骨高度尚可的情况,可以避免大量植骨。

骨增量手术的过程(简述)

  1. 术前评估: 详细的口腔检查、CBCT(锥形束CT)评估骨量、全身健康状况评估。
  2. 手术设计: 医生根据评估结果制定详细的骨增量方案(选择哪种方法、使用哪种材料、是否同期植入种植体)。
  3. 麻醉: 局部麻醉。
  4. 切口: 在牙龈上做切口,翻开牙龈瓣,暴露骨缺损区域。
  5. 骨缺损处理: 清理骨缺损区域。
  6. 骨增量操作: 根据选择的方法进行植骨(放置骨移植材料、放置屏障膜、取骨块移植、上颌窦提升、骨劈开/扩张等)。
  7. 关闭伤口: 将牙龈瓣复位缝合。
  8. 愈合期: 这是最关键的步骤!骨增量后需要等待数月(通常4-6个月,甚至更久),让移植的骨与自身骨充分融合(骨结合),期间必须严格遵医嘱维护口腔卫生和复诊。
  9. 二期手术(如需要): 如果骨增量时没有同期植入种植体,此时需要再次手术,切开牙龈,暴露已愈合的骨增量区域。
  10. 种植体植入: 在骨量充足的位置植入种植体。
  11. 骨结合期: 种植体植入后还需要等待数月(通常3-6个月),让种植体与牙槽骨牢固结合。
  12. 基台连接与牙冠修复: 骨结合完成后,安装基台,取模制作并安装最终的牙冠。

骨增量手术的风险和注意事项

  • 风险(相对较低,但存在):
    • 感染
    • 移植物吸收(骨量减少)
    • 移植物移位
    • 屏障膜暴露或感染
    • 上颌窦提升可能发生上颌窦粘膜穿孔(发生率较高,但通常可处理)
    • 神经损伤(下唇麻木,多为暂时性)
    • 种植体失败(与骨增量相关)
    • 术后出血、肿胀、疼痛
  • 注意事项:
    • 严格遵医嘱: 术后用药、饮食、口腔卫生维护至关重要。
    • 戒烟: 吸烟严重影响骨愈合和种植成功率,必须戒烟。
    • 耐心等待: 骨愈合需要时间,不能急于求成。
    • 定期复诊: 按时复诊让医生评估愈合情况。
    • 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生: 骨增量技术复杂,对医生技术和经验要求很高,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和经验丰富的种植医生是成功的关键。

费用

骨增量手术的费用通常高于常规种植牙手术,因为涉及额外的手术步骤、材料费(骨移植材料、生物膜等)和更长的治疗周期,费用因骨缺损大小、所选方法、移植材料类型、地区、医院等级等因素差异很大,通常需要额外数千元到上万元不等。建议在治疗前与医生详细沟通费用构成。

“填骨块”(骨增量)是解决种植牙区域骨量不足问题的有效手段,是种植牙成功的重要保障,它通过外科手术增加骨的宽度、高度或密度,为种植体提供一个稳固的“地基”,虽然过程相对复杂、周期较长、费用较高,但对于骨条件不佳的患者来说,这是获得长期稳定、功能良好、美观自然的种植牙的必要步骤。务必与专业的种植医生充分沟通,了解自身情况,制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