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如何安全进行种植牙上颌窦外提升?

种植牙上颌窦外提升术(Maxillary Sinus Floor Elevation via Lateral Approach)是解决上颌后牙区(上颌磨牙区)骨量严重不足,特别是上颌窦底骨高度不足的一种重要的种植外科技术,它的核心目的是安全、有效地在上颌窦底和上颌窦黏膜之间创造一个空间,植入骨移植材料,从而增加该区域的牙槽骨高度,为种植体的成功植入提供足够的骨支持。

如何安全进行种植牙上颌窦外提升?-图1

以下是关于上颌窦外提升术的详细说明:

为什么需要上颌窦外提升术?

  1. 上颌窦解剖结构: 上颌骨内包含一个空腔,称为上颌窦(Maxillary Sinus),它就像一个倒置的空盒子,位于上颌后牙区的牙根上方,上颌窦的底壁(下壁)通常与上颌后牙的牙根非常接近,甚至可能突入牙槽嵴内。
  2. 骨量不足: 随着年龄增长、牙齿缺失后牙槽骨的吸收(废用性萎缩)、牙周病、囊肿或肿瘤等因素,上颌后牙区的牙槽骨高度会显著降低,当剩余牙槽骨高度不足以安全地植入种植体(通常认为需要至少4-6mm,具体取决于种植体系统)时,直接种植的风险很高:
    • 种植体穿入上颌窦: 导致感染、疼痛、种植体失败。
    • 缺乏初期稳定性: 种植体无法获得足够的骨支持而松动失败。
    • 长期效果不佳: 即使勉强植入,骨量不足也会影响长期的成功率和功能。
  3. 上颌窦黏膜: 上颌窦内壁覆盖着一层薄而敏感的黏膜(Schneiderian膜),类似于鼻腔黏膜,手术中必须小心保护这层膜,一旦穿孔,可能导致感染或骨移植失败。

上颌窦外提升术的过程(概述)

这是一个相对复杂但技术成熟的手术,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有时也可在镇静或全身麻醉下进行,主要步骤包括:

  1. 切口与翻瓣: 在缺牙区的牙槽嵴顶或稍偏颊侧做切口,翻开粘骨膜瓣,暴露上颌窦前壁和下壁(底壁)的骨面。
  2. 开窗: 在暴露的上颌窦前壁和底壁上,用球钻或超声骨刀精确地开一个矩形或圆形的“窗”(骨瓣),这个窗的大小取决于需要提升的高度和骨缺损的范围。
  3. 剥离上颌窦黏膜: 用精细的器械(如骨膜剥离器、钝性剥离器)非常轻柔地将上颌窦黏膜从骨窗边缘向上、向内(向鼻腔方向)剥离,使其与骨壁分离,这是最关键且最需要技巧的步骤,目标是形成一个位于黏膜下方的、足够大的“囊袋”或“空间”。
  4. 植入骨移植材料: 将骨移植材料(自体骨、异体骨、异种骨或人工骨等,或它们的混合物)小心地填入这个被剥离出来的黏膜下空间中,材料要充分填满,确保提升所需的高度,并轻轻压实。
  5. 骨瓣复位与固定(可选): 有时医生会将取下的骨瓣放回原位,用钛钉或钛板固定,以提供额外的骨支持和屏障作用,但并非所有医生都采用此步骤。
  6. 关闭创口: 将粘骨膜瓣复位,严密缝合关闭手术创口。

手术的关键点与优势

  • 提升高度: 外提升术通常可以显著增加上颌窦底的骨高度,一般能达到4-10mm甚至更多,具体取决于上颌窦的大小、黏膜的弹性和完整性。
  • 空间控制: 通过开窗和剥离,医生可以精确控制提升的空间大小和位置。
  • 直视操作: 在直视下进行黏膜剥离和植骨,操作相对可控。
  • 适应症广: 适用于上颌窦底骨高度严重不足(lt;4mm)或存在较大骨缺损的情况。
  • 成功率: 在经验丰富的医生手中,上颌窦外提升术的成功率很高(通常在90%以上),为后续种植奠定了坚实基础。

适应症

  • 上颌后牙区牙槽嵴垂直高度严重不足(lt;4-5mm)。
  • 上颌窦过度气化,导致骨量不足。
  • 需要显著增加骨高度以植入足够长度的种植体。
  • 上颌窦底形态不规则或有凹陷。
  • 计划进行即刻种植或早期种植,但骨量不足以支撑。

禁忌症或相对禁忌症

  • 急性上颌窦炎: 必须等炎症完全控制后再手术。
  • 严重的上颌窦黏膜病变: 如囊肿、息肉、严重炎症等,需先治疗。
  • 上颌窦底骨壁菲薄或穿孔: 增加手术难度和风险。
  • 吸烟: 显著增加并发症(如感染、骨吸收)风险,建议术前戒烟至少2周,术后戒烟1个月以上。
  • 未控制的糖尿病: 影响伤口愈合。
  • 严重的全身性疾病: 如未控制的心脏病、血液病等,需评估风险。
  • 患者全身状况无法耐受手术。

风险与并发症

  • 上颌窦黏膜穿孔: 最常见的并发症,小的穿孔通常可以立即修补(缝合、生物胶、胶原膜等),大的穿孔可能需要放弃植骨或改期手术,发生率在10%-30%不等,经验丰富的医生能显著降低风险。
  • 术后出血: 术中或术后。
  • 感染: 包括手术区域感染和上颌窦炎,严格无菌操作和术后抗生素预防很重要。
  • 植骨失败或吸收: 骨移植材料未能成功骨整合或被过度吸收。
  • 种植体失败: 即使进行了提升,种植体仍可能因感染、骨结合失败等原因失败。
  • 感觉异常: 术后可能出现上唇、牙齿或牙龈的暂时性或永久性麻木(涉及眶下神经)。
  • 上颌窦瘘: 极罕见,指口腔与上颌窦之间形成异常通道。
  • 面部肿胀、淤青: 术后常见,通常1-2周消退。

术后恢复与注意事项

  1. 肿胀与淤青: 术后1-3天达到高峰,逐渐消退,可冰敷。
  2. 疼痛: 术后几天内可能有疼痛,遵医嘱服用止痛药。
  3. 出血: 术后24小时内唾液带少量血丝属正常,避免用力漱口、吐口水、吮吸动作(如吸烟、用吸管)。
  4. 口腔卫生: 术后24小时后开始轻柔刷牙,避开手术区,遵医嘱使用漱口水。
  5. 饮食: 术后几天吃温凉、软食,避免手术区域咀嚼,避免过热、辛辣刺激性食物。
  6. 避免擤鼻涕、用力咳嗽打喷嚏: 如需,应张口进行,避免增加上颌窦内压力,术后1-2周内尤其重要。
  7. 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至少1周。
  8. 按时复诊: 拆线(通常7-10天)及后续复查。
  9. 骨整合期: 植入的骨材料需要4-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与自身骨完全融合(骨整合),期间严禁在手术区域施加任何力量。
  10. 二期手术与种植: 骨整合完成后(约4-6个月后),需拍CBCT评估骨量,如果骨量充足,则进行二期手术(切开、暴露种植体基台连接部位),然后取模制作最终牙冠,有时在提升的同时或短期内(如3-4个月后)也可进行同期种植(Stage I),但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上颌窦外提升术是解决上颌后牙区严重骨量不足、实现成功种植牙的关键技术,它通过外科手段在上颌窦底创造空间并植入骨材料,有效增加牙槽骨高度,虽然手术相对复杂且存在一定风险(尤其是黏膜穿孔),但在经验丰富的口腔种植外科医生操作下,其成功率高,为患者恢复缺失牙的功能和美观提供了可靠的解决方案。选择一位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口腔种植医生至关重要。 术前充分沟通、了解手术细节、严格遵循术后医嘱是保障手术成功的关键。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