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种植牙检查记录具体包含哪些内容?

种植牙检查记录是种植治疗全过程中的核心文档,它详细记录了患者的口腔状况、全身健康状况、检查结果、诊断、治疗计划以及医患沟通情况,一份完整、规范的检查记录对于确保治疗安全、有效、可追溯至关重要。

种植牙检查记录具体包含哪些内容?-图1

以下是种植牙检查记录通常包含的主要内容,按逻辑顺序排列:

患者基本信息与主诉

  1. 患者基本信息:
    • 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病历号、联系电话、地址。
    • 就诊日期、记录日期。
    • 就诊次数(初诊、复诊等)。
  2. 主诉:
    • 患者本次就诊的主要原因(要求种植牙修复缺失牙X)。
    • 缺失牙的位置、数量、缺牙时间。
    • 是否有疼痛、功能障碍(咀嚼、发音)、美观问题等伴随症状。
    • 之前是否接受过相关治疗(如活动义齿、固定桥等)及其效果和满意度。

现病史与既往史

  1. 现病史:
    • 缺失牙的具体原因(如龋坏、外伤、牙周病、先天缺失等)。
    • 缺失后未修复的时间及原因。
    • 是否有其他口腔不适症状(如牙龈出血、疼痛、松动、口臭等)。
    • 既往在缺牙区及邻牙的治疗史(如根管治疗、牙周治疗、拔牙史等)。
  2. 既往史:
    • 全身健康状况:
      • 有无系统性疾病:心脏病(特别是未控制的心绞痛、心梗、瓣膜病)、高血压、糖尿病(控制情况)、骨质疏松症、出血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肝肾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精神疾病等。
      • 过敏史:特别是对药物(如抗生素、局麻药)、金属材料(如钛、镍)的过敏史。
      • 用药史:长期服用的药物(特别是抗凝药如华法林、阿司匹林;双膦酸盐类;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 手术史:特别是头颈部手术史、放疗史。
      • 吸烟史、饮酒史。
      • 妊娠或哺乳期状态(对女性患者)。
    • 口腔专科病史:
      • 既往口腔疾病史(如严重牙周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口腔癌病史等)。
      • 既往种植牙史(如有,记录位置、时间、品牌、目前情况)。
      • 修复史(活动义齿、固定桥、贴面等)。

口腔临床检查

  1. 一般口腔检查:
    • 口腔卫生状况:菌斑指数、牙石指数、牙龈指数、牙周探诊深度(尤其邻牙及缺牙区)。
    • 黏膜检查:有无溃疡、白斑、红斑、瘘管、炎症等。
    • 唾液腺功能及唾液流量评估。
  2. 缺牙区检查:
    • 缺牙情况: 精确记录缺失牙的牙位(国际牙科联合会编号)、数量。
    • 间隙分析: 缺牙近远中向间隙、垂直向间隙(高度)是否足够?是否需要骨增量?
    • 邻牙状态: 邻牙有无龋坏、缺损、牙髓活力、牙周状况(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松动度)、倾斜、移位?
    • 对颌牙状态: 对颌牙是天然牙还是修复体?有无伸长、过度萌出、早接触、干扰?咬合关系如何?
    • 缺牙区牙槽嵴: 形态(刃状、平坦、凹陷)、宽度、高度(可通过触诊初步评估)、质地(软硬)、黏膜厚度、角化龈宽度(非常重要,影响长期稳定性)。
  3. 咬合检查:
    • 静态咬合关系:正中关系位、正中咬合位。
    • 动态咬合关系:前伸、侧向运动有无早接触、干扰、创伤性咬合。
    • 垂直距离、息止颌位关系。
  4. 颞下颌关节检查:
    • 关节区有无压痛、弹响、杂音。
    • 下颌运动范围、开口型。
    • 咀嚼肌有无压痛。

影像学检查

  1. 常规X线片:
    • 根尖片: 用于评估缺牙区近远中邻牙的牙根、牙槽骨高度、骨密度、有无根尖病变,可初步观察缺牙区骨高度。
    • 全景片: 全局观察上下颌牙列、牙槽骨情况、重要解剖结构(如下颌神经管、上颌窦、颏孔位置)、邻牙及对颌牙情况、其他潜在病变,是基础筛查。
  2. 锥形束CT:
    • 核心检查! 这是种植术前评估的金标准。
      • 骨高度(缺牙区牙槽嵴顶至上颌窦底/下颌神经管的最小距离)。
      • 骨宽度(牙槽嵴顶颊舌向宽度)。
      • 骨密度(Hounsfield值)。
      • 重要解剖结构的位置、形态、与缺牙区的距离(下颌神经管、颏孔、上颌窦、鼻腭孔等)。
      • 邻牙牙根位置、方向、有无病变。
      • 缺牙区骨缺损的类型和程度。
    • 三维重建: 直观展示骨量、种植体植入的理想位置、角度、深度。
  3. 研究模型:
    • 取模: 记录患者的口腔解剖形态、咬合关系。
    • 用途: 术前诊断分析、手术导板设计、修复体设计、医患沟通、方案演示、长期随访对比。
  4. 咬合记录:

    记录正中关系位、垂直距离、上下颌关系(用于修复体设计)。

实验室检查(根据患者情况选择)

  1. 常规检查:
    • 血常规、凝血功能(PT, INR, APTT - 尤其对于服用抗凝药者)。
    •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患者)。
    • 肝肾功能(长期服药或全身状况不佳者)。
  2. 传染病筛查:

    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HIV)等(根据医院规定和患者风险因素)。

  3. 骨密度检查: 对于疑似骨质疏松患者,可能需要DEXA扫描评估全身或颌骨骨密度(非必需,但可作为参考)。
  4. 其他: 根据患者具体病史可能需要的特殊检查(如心电图、心功能评估等)。

诊断与治疗计划

  1. 诊断:
    • 牙列缺损的诊断(Kennedy分类或Applegate分类)。
    • 缺牙区牙槽骨状况的诊断(骨量不足、骨缺损类型等)。
    • 邻牙及对颌牙的诊断。
    • 咬合关系诊断。
    • 全身健康状况评估结论(是否适合种植?有何风险?)。
  2. 治疗计划:
    • 明确治疗目标: 恢复功能、改善美观、长期稳定。
    • 治疗方案选择:
      • 种植修复方案(单颗、多颗、全口/半口固定桥、覆盖义齿等)。
      • 是否需要骨增量手术(GBR, 上颌窦提升, 骨劈开等)?选择何种术式?
      • 是否需要软组织增量(如游离龈瓣移植)?
      • 种植体系统选择(品牌、型号、直径、长度、表面处理)。
      • 修复方案选择(基台类型、牙冠材料)。
      • 手术及修复时间表(分阶段或即刻修复)。
    • 替代方案: 活动义齿、固定桥(需磨除健康牙体)等,并说明其优缺点。
    • 预期效果: 功能恢复程度、美观改善程度、成功率预估。
    • 风险告知: 详细说明种植手术及修复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发症(如感染、神经损伤、种植体失败、骨吸收、美学问题等)及应对措施。
    • 费用预估: 手术费、种植体费、基台费、牙冠费、骨增量费、麻醉费、检查费等。
    • 术后维护计划: 口腔卫生指导、定期复查安排。

知情同意

  1. 知情同意书签署:
    • 详细记录医患沟通内容,患者已充分了解病情、治疗方案、替代方案、风险、预后、费用等。
    • 患者表示理解并同意接受种植治疗。
    • 患者签字(或法定代理人签字),医生签字,日期。

初步治疗记录(如已进行)

  • 如果在初诊时已进行了初步处理(如洁治、拔除松动邻牙、简单取模等),需记录操作过程、所用材料、患者反应等。

医生签名

  • 由制定和记录检查内容的种植医生或主诊医生亲笔签名。

记录的重要性

  • 法律依据: 是处理医疗纠纷、证明医疗行为规范性的重要证据。
  • 诊疗依据: 是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确保治疗安全有效的科学基础。
  • 沟通桥梁: 是医患之间清晰沟通病情、方案、风险的有效工具。
  • 教学科研: 是总结经验、进行学术研究和教学的重要资料。
  • 连续性保障: 确保不同医生、不同时期对同一位患者的治疗具有连续性和一致性。

一份详尽、准确、规范的种植牙检查记录,是种植治疗成功的基石,它不仅涵盖了患者全面的口腔和全身信息,更体现了医生的专业判断、风险意识和负责任的态度,记录应使用专业术语,客观描述,并妥善保存(通常要求保存多年甚至终身),在数字化时代,电子病历系统已成为主流,但仍需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