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窦提升种植牙是一种针对上颌后牙区(上颌磨牙和前磨牙区域)骨量不足时进行的骨增量手术,目的是为了在该区域成功植入种植体,这是口腔种植外科中非常常见且成熟的技术。

为什么需要上颌窦提升?
- 上颌窦解剖结构: 上颌窦是位于上颌骨内的空腔,就像一个“气囊”,里面衬有粘膜(上颌窦粘膜),上颌后牙区的牙根通常距离上颌窦底很近,甚至可能突入其中。
- 牙槽骨吸收: 当上颌后牙缺失后,牙槽骨会因为失去功能性刺激而逐渐吸收(萎缩、变薄、变低)。
- 骨量不足: 骨吸收导致种植体植入所需的骨高度不足,如果直接种植,种植体尖端可能会穿透上颌窦底,进入上颌窦腔,引发感染、种植体失败等严重问题。
- 种植体稳定性: 足够的骨高度是确保种植体获得初期稳定性和长期成功的关键。
上颌窦提升的核心目的
在上颌窦底和现有牙槽骨之间,创造足够的高度和质量的骨组织,为种植体提供稳固的“地基”。
主要的两种上颌窦提升术式
根据骨缺损的程度和上颌窦底的位置,医生会选择不同的术式:
上颌窦外提升术(开放式上颌窦提升术)
- 适用情况: 需要增加的骨量较大(通常需要增加4mm以上的骨高度),或者上颌窦底位置很低,现有牙槽骨非常薄。
- 手术过程:
- 在缺牙区的牙槽嵴顶做切口,翻开粘骨膜瓣。
- 在上颌窦前壁开一个“窗”(骨窗)。
- 小心地将上颌窦粘膜从窦底骨壁上完整剥离,形成一个“囊袋”。
- 将自体骨骨块(通常从患者下颌骨、颏部或髂骨获取)或骨替代材料(如Bio-Oss等)填入剥离出的囊袋内,抬高上颌窦底粘膜。
- 将骨窗的骨块复位(如果使用骨块),或覆盖屏障膜(如果使用骨替代材料)。
- 缝合粘骨膜瓣。
- 特点:
- 骨增量效果显著、可预测性高。
- 创伤相对较大,术后肿胀、不适感可能更明显。
- 通常需要等待4-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让移植骨与自体骨充分愈合(骨结合)后,才能进行第二次手术植入种植体(有时也可同期植入种植体,但风险较高,需严格评估)。
- 费用相对较高(涉及取骨材料或骨替代材料)。
上颌窦内提升术(闭合式上颌窦提升术 / 冲击式上颌窦提升术)
- 适用情况: 需要增加的骨量相对较小(通常在1-4mm之间),且现有牙槽骨有一定厚度(至少4-5mm以上)。
- 手术过程:
- 在缺牙区牙槽嵴顶做一个小切口,翻起粘骨膜瓣。
- 使用特制的骨凿或超声骨刀,在牙槽嵴顶预备种植窝洞的同时,轻轻向上冲击上颌窦底的骨质,使其骨折并向上抬高。
- 冲击产生的血凝块和少量自体骨碎片会填充在抬高后的空间内,形成新骨的基础。
- 通常同期植入种植体,种植体植入时,其尖端会进入被抬高的上颌窦底骨内,起到支撑和维持空间的作用。
- 缝合粘骨膜瓣。
- 特点:
- 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反应轻,恢复快。
- 费用相对较低(通常不需要额外取骨或大量骨替代材料)。
- 通常可以同期植入种植体,缩短了治疗周期(总时间可能比外提升短)。
- 骨增量效果相对有限,对术者技术和患者骨条件要求更高。
- 存在上颌窦粘膜穿孔的风险(发生率相对外提升低,但仍需警惕)。
上颌窦提升种植牙的一般流程(以分阶段为例)
- 术前评估:
- 临床检查: 口腔检查、牙周状况评估。
- 影像学检查: CBCT(锥形束CT)是必须的! 精确测量剩余骨高度、宽度、上颌窦形态、粘膜厚度等,评估骨缺损情况,制定手术方案(选择哪种提升术式、是否同期种植、是否需要骨替代材料等)。
- 手术阶段(上颌窦提升): 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外提升或内提升手术。
- 愈合期(仅外提升或内提升未同期种植时): 等待移植骨与自体骨骨结合(通常4-6个月或以上),期间需定期复查。
- 种植体植入阶段(如未同期进行): 在确认骨结合良好后,进行第二次手术,在新增骨区域植入种植体。
- 种植体愈合期(骨结合期): 种植体在颌骨内与骨组织融合(通常需要3-6个月)。
- 基台连接与修复阶段: 骨结合完成后,连接基台,取模,制作并安装最终牙冠(烤瓷冠或全瓷冠)。
上颌窦提升种植牙的优势
- 解决了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难题: 使原本无法种植的患者获得种植修复的机会。
- 恢复咀嚼功能: 种植牙能很好地恢复咀嚼效率,接近天然牙。
- 保护邻牙: 避免了做固定桥需要磨除健康邻牙的问题。
- 维护牙槽骨: 种植体刺激能防止缺牙区牙槽骨进一步吸收。
- 长期效果稳定: 成功率高(在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下,成功率可达85%-95%以上),使用寿命长。
风险与并发症
- 上颌窦粘膜穿孔: 最常见的并发症,术中或术后发生,可能导致感染、愈合不良,轻微穿孔可自行愈合;较大穿孔需修补。
- 感染: 术后感染,可能影响骨愈合和种植成功,严格无菌操作和术后护理很重要。
- 出血: 术中或术后出血,通常可控。
- 种植体失败: 可能因感染、骨结合不良、生物力学因素等导致。
- 麻木感: 可能损伤上牙槽前神经或眶下神经,导致暂时性或永久性麻木(较少见)。
- 术后反应: 肿胀、疼痛、淤青,通常在几天内缓解。
- 上颌窦炎: 术后或后期可能发生,需及时治疗。
术后注意事项
- 术后24小时内避免刷牙、漱口、吐口水,可轻柔吸唾。
- 术后24小时内冰敷术区(面部)减轻肿胀。
- 术后遵医嘱服用抗生素和止痛药。
- 术后几天内吃温凉、软食,避免术区咀嚼。
- 保持口腔卫生,但避免术区直接刷洗。
- 避免剧烈运动、擤鼻涕、用力打喷嚏(如需打喷嚏,张开嘴)。
- 按时复诊拆线及复查。
- 遵医嘱进行后续种植体植入或修复治疗。
上颌窦提升种植牙是解决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成功种植的有效手段,选择哪种术式(外提升或内提升)取决于患者的具体骨条件、医生的技术和经验以及患者的期望值(如治疗时间、费用等)。成功的上颌窦提升种植牙依赖于:
- 精确的术前评估(尤其是CBCT)。
- 经验丰富的口腔种植外科医生的操作。
- 严格的无菌操作和规范的手术技术。
- 患者的良好配合和术后护理。
- 后续修复体的精良制作。
如果你或你的家人被医生建议进行上颌窦提升种植牙,务必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你的具体情况、手术方案、预期效果、风险以及费用等,做出最适合你的决定,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和有资质的医生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