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伏牙拔除后进行种植牙是一个常见的修复方案,但确实是一个相对复杂且分阶段进行的过程,以下是详细的步骤、考虑因素和注意事项:

🦷 第一阶段:埋伏牙拔除术
-
诊断与评估:
- 影像学检查: 通过口腔全景片(曲面断层片)、根尖片、最重要的锥形束CT(CBCT)来精确定位埋伏牙的位置(牙槽骨内、牙龈下、邻近重要解剖结构如神经管、上颌窦)、形态、方向、与邻牙的关系以及牙根发育情况。
- 临床检查: 检查口腔内是否有牙龈肿胀、瘘管、囊肿形成等。
- 制定拔除计划: 根据影像学结果,制定详细的拔除方案,包括手术入路、是否需要分牙、是否需要去除部分骨组织、是否涉及邻牙等。
-
拔除手术:
- 麻醉: 通常采用局部麻醉,对于复杂或紧张的患者,可考虑镇静或全麻。
- 手术切口: 在埋伏牙位置的牙龈上做切口,翻开牙龈瓣,暴露下方的骨组织。
- 去骨/分牙: 根据需要,使用高速涡轮机或超声骨刀去除覆盖在牙齿表面的骨组织,或使用机用/超声器械将牙齿分割成几块,以便于取出。
- 牙齿取出: 使用牙挺、牙钳等器械小心地将牙齿或分割后的牙齿块取出。
- 处理拔牙窝:
- 彻底清创: 清除牙碎片、肉芽组织、病变组织(如囊肿)。
- 评估骨缺损: 评估拔牙窝骨壁的完整性以及骨缺损的程度,如果骨壁缺损严重,或者计划进行即刻种植,则需要进行骨增量(植骨)。
- 缝合: 将牙龈瓣复位缝合关闭拔牙创口。
-
术后恢复:
- 愈合期: 拔牙后需要至少3-6个月的愈合期,让拔牙窝内的血凝机化、骨组织再生、软组织愈合,这个时间取决于拔牙创伤的大小、感染情况以及是否进行了植骨。
- 骨结合准备: 此阶段的目标是创造一个健康、骨量充足、形态良好的牙槽骨,为后续种植体植入提供理想的“土壤”,如果拔牙时骨缺损严重或进行了植骨,愈合时间可能需要更长(6-9个月甚至更久)。
🦷 第二阶段:种植体植入术(通常在拔牙后3-6个月进行)
-
再次评估:
- 临床检查: 检查牙龈愈合情况,触诊牙槽骨形态。
- 影像学检查: 再次拍摄CBCT,精确评估牙槽骨的高度、宽度、密度以及与重要解剖结构(神经管、上颌窦)的关系,确认骨量是否满足种植体植入的要求。
- 制定种植计划: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种植体的直径、长度、植入位置、角度,并可能需要进行数字化导板设计以增加精准度。
-
种植手术:
- 麻醉: 局部麻醉。
- 切口与翻瓣: 在植入部位做切口,翻开牙龈瓣,暴露牙槽骨。
- 备洞: 使用一系列直径逐渐增大的钻头,按照预设的角度和深度在牙槽骨中制备种植窝洞,整个过程需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下进行,避免骨组织过热坏死。
- 植入种植体: 将纯钛或钛合金制成的种植体(人工牙根)旋入或压入制备好的窝洞中,确保种植体初期稳定性良好(无动度)。
- 处理骨缺损(如需要): 如果骨量仍不足,可在种植体周围进行同期骨增量(植骨)。
- 缝合: 将牙龈瓣复位缝合关闭创口。
- 是否安装愈合基台: 如果选择延期负重(最常见),则通常在种植体表面覆盖愈合螺丝或愈合基台,牙龈围绕其愈合,如果选择即刻负重(条件要求高),则可能同期安装临时基台和临时牙冠。
-
骨结合期:
- 关键阶段: 种植体植入后,需要3-6个月的时间(有时更长),让种植体表面与周围的牙槽骨发生牢固的生物学结合,称为“骨结合”,这是种植牙成功的基石,期间应避免种植体承受过大咬合力。
🦷 第三阶段:修复阶段(骨结合完成后)
-
愈合评估:
- 临床检查牙龈愈合情况。
- 拍摄CBCT或根尖片,确认种植体周围骨结合良好,无骨吸收。
-
取模与修复:
- 安装基台: 在种植体上连接一个称为“基台”的中间连接件,它从牙龈穿出,用于支撑牙冠。
- 牙龈成形(如需要): 如果牙龈形态不理想,可能需要做小手术进行修整。
- 印模: 使用专用取模材料获取精确的种植体和基台位置、周围牙龈形态的印模。
- 技工加工: 将印模送至技工所,制作最终的牙冠(全瓷冠、烤瓷冠等)。
- 戴牙: 试戴牙冠,检查形态、颜色、咬合关系是否合适,确认无误后粘固或螺丝固位在基台上。
🦷 关键考虑因素与注意事项
- 骨量: 这是决定能否种植以及种植成功与否的最关键因素,埋伏牙拔除常伴随骨缺损,如果骨量不足,必须进行骨增量手术(如引导骨再生GBR、骨挤压、骨劈开、上颌窦内/外提升术等),这会显著增加治疗时间、费用和复杂性。
- 即刻种植 vs 延期种植:
- 即刻种植: 在拔除埋伏牙的同时植入种植体,优点是缩短治疗时间、保存拔牙窝骨量、减少手术次数。但要求极高: 拔牙窝必须无感染、骨壁完整、骨量充足、初期稳定性好、患者全身状况良好,并非所有埋伏牙都适合。
- 延期种植: 在拔牙后等待骨愈合(3-6个月)再植入种植体,这是最常用、最稳妥的方式,尤其适用于感染、骨缺损大的情况。
- 软组织美学: 埋伏牙拔除后,牙龈形态可能不理想,种植修复时,除了考虑骨结合,还需关注牙龈乳头的高度和形态,以达到自然美观的效果,可能需要进行牙龈移植等软组织增量手术。
- 邻牙健康: 埋伏牙可能压迫邻牙牙根,导致邻牙吸收或松动,拔除后需评估邻牙状况,必要时对邻牙也进行处理。
- 感染控制: 任何阶段都需严格控制感染,拔牙前、拔牙中、拔牙后、种植手术中、修复过程中,严格的无菌操作和术后护理至关重要。
- 医生经验与技术: 埋伏牙拔除和种植牙都是技术要求极高的手术,选择经验丰富的口腔外科医生和种植专科医生至关重要。
- 患者全身健康状况: 糖尿病控制不佳、严重骨质疏松、长期服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如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免疫抑制状态、吸烟等都会增加手术风险和影响种植成功率,患者需如实告知医生全身病史。
- 费用: 埋伏牙拔除(尤其复杂拔除)、骨增量、种植体、基台、牙冠等费用较高,且通常医保报销有限,需有经济预算。
- 时间: 整个治疗周期通常需要6个月到1年甚至更长,取决于骨愈合速度、是否需要骨增量、是否需要额外手术等,患者需要有耐心。
- 术后维护: 种植牙成功后,并非一劳永逸,需要像真牙一样认真维护口腔卫生(刷牙、使用牙线、冲牙器),并定期(通常每6个月到1年)到口腔科进行专业检查和维护(洁治、种植体周围炎的预防和治疗),这是保证种植牙长期使用寿命的关键。
埋伏牙拔除后种植牙是一个系统性的治疗过程,涉及精细的外科手术、骨组织管理、修复美学以及患者的配合。核心在于:
- 彻底清除病灶(埋伏牙)。
- 创造并维持良好的骨组织基础(可能需要植骨)。
- 精准植入种植体并确保其与骨牢固结合(骨结合)。
- 制作功能、美观、舒适的最终修复体。
- 长期的维护和定期复查。
强烈建议: 如果你或家人面临埋伏牙拔除后种植的问题,务必去正规口腔医院的口腔外科或种植专科进行详细咨询和评估,医生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埋伏牙位置、骨量、软组织、全身健康状况、经济条件等)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详细解释流程、风险、费用和预期效果,不要急于做决定,充分了解后再开始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