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牙齿矫正病历有哪些核心内容?如何影响矫正效果?

,你可以将其视为一个模板或检查清单

牙齿矫正病历有哪些核心内容?如何影响矫正效果?-图1


牙齿矫正病历核心内容

患者基本信息

  • 姓名、性别、年龄、出生日期
  • 联系方式(电话、邮箱)
  • 身份证号/病历号
  • 首次就诊日期
  • 主要联系人及关系(如为未成年人)

主诉

  • 患者就诊时最主要的、希望解决的问题(通常1-3句话)。
    • 示例: “牙齿不齐,想排齐牙齿。” / “上牙前突,影响美观。” / “咬合不好,吃东西费劲。” / “下牙刮上牙肉,经常溃疡。”

现病史

  • 主诉相关问题的发生时间、发展过程、严重程度、有无加重或缓解因素。
  • 既往是否接受过正畸治疗?何时?由谁治疗?结果如何?是否保持?
  • 是否有其他口腔治疗史(如补牙、拔牙、根管治疗、牙周治疗、修复等)?
  • 口腔卫生习惯:刷牙频率、方法、是否使用牙线/牙缝刷、是否定期洁牙等。
  • 口腔习惯:口呼吸、吐舌、咬唇、咬物(如笔、指甲)、吮指等。
  • 颞下颌关节状况:有关节弹响、疼痛、张口受限、下颌偏斜等症状?
  • 有无正畸治疗史中的不适或并发症?

既往史

  • 全身健康状况: 有无系统性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血液病、内分泌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精神疾病等)?
  • 过敏史: 药物过敏、材料过敏(如金属、橡皮、粘接剂等)?
  • 用药史: 目前及近期服用的药物(包括保健品)?
  • 手术史: 全身及口腔颌面部手术史?
  • 外伤史: 颌面部及牙齿外伤史?
  • 家族史: 家族中是否有类似错颌畸形?是否有遗传病史?

口腔临床检查

这是病历中最核心、最详尽的部分,通常需要分步记录

  1. 牙齿排列与形态:

    • 牙列: 恒牙列/混合牙列?乳牙滞留/早失?
    • 牙齿数目: 是否存在先天缺牙(如上颌侧切牙、下颌第二前磨牙)或多生牙?
    • 牙齿大小: 是否存在过大/过小牙?
    • 牙齿位置: 牙齿拥挤度(按拥挤程度分级)、扭转、倾斜、高位/低位、颊/舌向错位等,记录具体牙齿位置(如右上1唇向扭转)。
    • 牙体牙周状况: 龋齿、楔状缺损、牙折、牙根吸收(需结合X光片)、牙周袋深度、附着丧失、牙龈炎症、牙槽骨吸收情况。
  2. 咬合关系:

    • 磨牙关系: 按Angle分类法记录(I类、II类1分类、II类2分类、III类)。
    • 尖牙关系: I类、II类、III类。
    • 覆合: 正常、深覆合(按程度分级)、开合(按范围分级)。
    • 覆盖: 正常、深覆盖(按程度分级)、反合(牙性/骨性,前牙反合、后牙反合)。
    • 中线: 上下颌中线是否一致?偏移方向及距离。
    • Spee曲线: 深度。
    • 曲线: 是否存在反曲线?
    • 功能性咬合: 有无早接触、干扰、创伤性咬合?
  3. 颌骨与面部:

    • 颌骨大小与位置: 上下颌骨长度、宽度、高度是否协调?有无上颌前突/后缩、下颌前突/后缩、双颌前突、长面型/短面型、面部不对称等(需结合X光片)。
    • 面部比例: 面上1/3、中1/3、下1/3高度比例是否协调?
    • 唇齿关系: 自然状态下上下唇位置,微笑时暴露牙齿及牙龈量(露龈笑?)。
    • 颏部形态: 颏部位置、形态、突度。
  4. 软组织分析:

    • 唇部: 唇张力、唇形态、闭唇状态(自然闭唇是否费力?)、露龈笑程度。
    • 颊部: 颊肌张力、颊脂垫情况。
    • 舌部: 舌体大小、位置、形态、有无系带异常?是否存在吐舌习惯?
    • 腭部: 腭穹窿形态、高度、宽度。
    • 口腔黏膜: 有无溃疡、创伤性溃疡、白斑、红斑等。
  5. 口腔功能:

    • 咀嚼功能: 效率、是否单侧咀嚼?
    • 发音功能: 有无发音不清?
    • 吞咽功能: 有无异常吞咽(如婴儿式吞咽)?
    • 呼吸功能: 鼻腔通气是否通畅?是否存在口呼吸习惯?

特殊检查记录

  • 模型研究:
    • 记存模型: 上下颌牙列模型(需精确记录制作日期),用于诊断、方案设计、治疗前后对比、教学、科研。
    • 诊断模型: 用于在模型上进行测量、分析、方案设计(如拔牙设计、弓丝弯制参考)。
    • 模型测量分析: 牙齿大小(Bolton指数分析)、拥挤度、Spee曲线深度、可用间隙、必需间隙等。
  • X线片检查:
    • 全景片: 观察全口牙根、牙槽骨、恒牙胚发育位置、阻生牙、埋伏牙、牙根吸收、颌骨形态、颞下颌关节等。
    • 头颅侧位片: 正畸诊断的核心! 进行头影测量分析(如SNA, SNB, ANB, U1-SN, L1-MP, FMIA, IMPA, U1-L1, GoGn-SN, FH-MP, etc.),评估骨骼关系、牙齿位置、软组织突度、面部比例等。
    • CBCT: 用于复杂病例,如埋伏牙定位、牙根位置关系、颞下颌关节三维评估、骨量评估等。
    • 根尖片: 特定牙齿的牙根及根尖周情况。
  • 口内/面部照片:
    • 正面像: 自然位、微笑位(露牙、不露牙)。
    • 侧面像: 自然位、微笑位。
    • 45度角像: 左、右。
    • 口内像: 上颌牙合面像、下颌牙合面像、上颌前牙区像、下颌前牙区像、左右后牙区像,记录牙齿、牙龈、咬合情况。
    • 咬合关系像: 正中咬合位、前伸咬合位、侧方咬合位。
    • 面部动态像: 发音、吞咽、大笑等。
  • 其他:
    • 牙周检查: 记录全口牙周袋深度、附着丧失、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等(尤其成人患者)。
    • 颞下颌关节检查: 关节触诊、听诊(弹响)、张口度、张口型、下颌运动轨迹等。
    • 口扫数据: 使用口内扫描仪获取的数字化牙列模型数据。

诊断

  • 主诊断: 核心错颌问题(如:安氏II类1分类错合,伴有深覆盖、深覆合、上颌前突、下颌后缩)。
  • 次诊断/伴随诊断: 其他需要解决的问题(如:牙周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个别牙反合、开合等)。
  • 诊断依据: 简要说明做出诊断的主要临床和影像学依据。

诊断分析

  • 病因分析: 分析错颌畸形形成的可能原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如不良习惯、替牙障碍、疾病等)。
  • 机制分析: 解释错颌畸形是如何发生发展的(如上颌发育过度导致II类1分类)。
  • 问题严重程度评估: 对美观、功能、健康的影响程度。
  • 预后评估: 对治疗效果的预测。

治疗计划

  • 治疗目标: 明确、具体、可衡量(如:排齐牙齿、改善咬合、改善面型、建立稳定健康的咬合关系、改善发音功能等)。
  • 治疗原则: 拔牙/不拔牙?掩饰性治疗/矫治性治疗?综合性治疗/阶段性治疗?
  • 具体治疗方案:
    • 矫治器选择: 金属托槽、陶瓷托槽、自锁托槽、舌侧矫治器、隐形矫治器(如隐适美、时代天使)等?说明选择理由。
    • 拔牙设计: 如需拔牙,明确拔除哪几颗牙齿及拔牙顺序。
    • 支抗设计: 如何控制支抗(如强支抗、中等支抗、弱支抗、种植支抗)?
    • 治疗阶段:
      • 排齐整平阶段
      • 关闭拔牙间隙/调整咬合阶段
      • 精细调整阶段
      • 保持阶段
    • 预计治疗时间: 总疗程及各阶段大致时间。
    • 费用预算: 详细列出各项费用(矫治器费、拔牙费、检查费、保持器费等)及支付方式。
    • 复诊计划: 预计复诊频率。
    • 保持计划: 保持器类型(Hawley保持器、透明压膜保持器、舌侧丝保持器等)、佩戴要求(全天/夜间)、佩戴期限。
    • 多学科联合治疗建议: 如需牙周治疗、修复治疗(如牙冠、贴面)、外科正颌手术等,需明确说明。
  • 风险与预期效果告知: 向患者说明治疗可能存在的风险(如牙根吸收、牙槽骨吸收、牙龈退缩、疼痛不适、复发等)和预期达到的效果。

患者沟通与知情同意

  • 沟通记录: 详细记录医生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病情、诊断、治疗方案、预期效果、风险、费用、替代方案(如不治疗)等内容的过程。
  • 患者疑问解答: 记录患者提出的问题及医生的解答。
  • 知情同意书: 患者或法定监护人签署的知情同意书(包含上述治疗计划、风险告知、费用等核心内容),是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一、 治疗过程记录

  • 每次复诊记录:
    • 日期、复诊内容(如更换弓丝、加力、挂橡皮筋、调整托槽、检查口腔卫生等)。
    • 患者主诉、医生检查发现(牙齿移动情况、咬合变化、口腔卫生状况、有无不适等)。
    • 处置措施。
    • 下次复诊计划。
    • 医生签名。
  • 关键阶段记录: 如拔牙后、关闭间隙后、拆除矫治器前等,通常需要拍摄口内像、模型等。
  • 治疗中调整: 如方案需要调整,需记录调整原因、新方案及患者沟通情况。

十二、 治疗结束记录

  • 拆除矫治器日期。
  • 保持器佩戴开始日期。
  • 最终治疗结果评估:
    • 牙齿排列、咬合关系、面部美观的改善情况(与初诊资料对比)。
    • 患者满意度。
    • 复发风险评估。
    • 长期保持建议。
  • 最终影像资料: 拍摄治疗结束后的全景片、头颅侧位片、口内及面部照片,与初诊资料一起存档。

十三、 随访记录

  • 保持器复诊记录: 记录保持器佩戴情况、牙齿稳定性、有无复发迹象、口腔卫生状况等。
  • 长期随访计划: 如建议每年复查一次。

重要提示

  1. 个体化: 以上模板是通用框架,具体内容需根据患者的年龄(儿童、青少年、成人)、错颌类型复杂程度、全身健康状况、治疗目标等进行高度个体化的调整和详尽记录。
  2. 准确性: 所有检查记录、测量数据、诊断、计划必须准确、客观、及时
  3. 完整性: 病历应包含从初诊到结束及随访的全过程信息。
  4. 规范性: 使用专业术语,书写清晰,逻辑严谨,符合医疗文书规范。
  5. 法律效力: 病历是重要的医疗法律文件,具有法律效力,必须妥善保管(通常保存至患者成年后若干年,具体年限遵循当地法规)。
  6. 电子化: 现代正畸诊所普遍采用电子病历系统,便于存储、检索、管理和传输影像资料(如口扫数据、X光片、照片)。
  7. 患者权利: 患者有权查阅和复制自己的病历。

这份详细的病历结构确保了正畸治疗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追溯性,是保障治疗效果和医患双方权益的基础,如果你是患者,可以向你的正畸医生索取一份属于你的、包含上述关键信息的病历摘要(可能涉及隐私部分会做脱敏处理),如果你是医学生或新入行的医生,这份清单是建立专业病历的良好起点。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