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牙术后出血是常见的,但“大量出血”通常不被认为是正常的,需要引起重视并采取适当措施。

以下是详细分析:
🩸 1. 术后正常出血(少量、可控)
- 常见情况: 种植手术是外科手术,涉及切开牙龈、翻开组织瓣、在骨头上制备窝洞、植入种植体等步骤,必然会损伤一些毛细血管和小血管。
- 表现: 术后24小时内,唾液中带有少量血丝或轻微渗血是完全正常的,唾液可能呈淡粉色或淡红色,轻轻咬紧医生给的无菌纱布或棉卷通常可以有效控制这种出血。
- 持续时间: 这种轻微出血通常在术后几小时内逐渐减少,24小时内基本停止或明显减轻。
🚨 2. “大量出血”的表现(异常,需警惕)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则属于异常的大量出血,需要立即处理:
- 纱布/棉卷被完全浸透: 咬住纱布/棉卷后,短时间内(比如30分钟内)就被完全浸透,鲜血不断涌出。
- 持续滴血或流出血块: 即使没有咬纱布,血液也持续从伤口处滴出或流出较大的血块。
- 无法通过咬纱布控制: 按照医生指示正确咬紧纱布后,出血完全没有停止的趋势,甚至更严重。
- 伴随症状: 可能伴有头晕、心慌、面色苍白等失血症状(虽然严重大出血较少见,但需警惕)。
⚠️ 3. 导致大量出血的可能原因
- 手术因素:
- 血管损伤: 手术中意外损伤了较大的血管(如上颌窦前壁的血管、下颌骨内的滋养血管分支等)。
- 止血不彻底: 术中未能有效结扎或压迫止血。
- 种植体位置不佳: 种植体位置过深或靠近重要血管。
- 患者因素:
- 凝血功能障碍: 患者本身有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等),或正在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或肝功能异常。
- 高血压控制不佳: 高血压会增加术后出血风险。
- 不良习惯:
- 频繁漱口或吐口水: 术后24小时内频繁漱口或用力吐口水,会形成负压,导致血凝块脱落,引发或加重出血。
- 吸烟: 烟草中的尼古丁会收缩血管,影响伤口愈合,增加出血风险,术后吸烟尤其危险。
- 热食/热饮: 过热的食物或饮料会使血管扩张,增加出血风险。
- 过早或剧烈运动: 增加血压,可能使血凝块脱落。
- 用舌头或手触碰伤口: 干扰血凝块形成。
- 术后感染: 虽然感染通常发生在术后几天,但严重的早期感染也可能导致组织坏死、血管破裂而出血。
- 血凝块脱落: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上述不良习惯(如漱口、吐口水、吸吮动作)都可能导致刚刚形成的保护性血凝块脱落,暴露创面引起活动性出血。
🛠️ 4. 应对措施
- 立即行动:
- 保持冷静,停止活动。
- 轻轻吐掉口中的血和唾液(不要用力漱口或吐口水)。
- 取一块新的、干净的无菌纱布或棉卷(如果没有,干净的纸巾也可应急),咬紧在出血的伤口处,用力咬住,不要频繁更换。 至少咬紧30分钟**以上,期间不要松开检查,唾液可以咽下,不要吐。
- 冷敷: 在手术区域对应的脸颊外侧用冰袋冷敷(每次15-20分钟,间隔10-15分钟),有助于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和肿胀。
- 观察: 咬紧纱布30分钟后,轻轻移开观察,如果出血明显减少或停止,可以继续观察,如果仍然大量出血,立即重复上述步骤,再咬30分钟。
- 寻求专业帮助:
- 如果咬紧纱布30-60分钟后出血仍未停止或加重,不要犹豫,立即联系你的种植医生或去最近的医院口腔科/急诊科就诊,医生会检查出血点,进行压迫、缝合、电凝等止血处理。
- 如果出血量非常大,伴随头晕、心慌等不适,直接拨打急救电话或前往急诊。
📌 总结与建议
- 少量出血(带血丝、轻微渗血)是正常的术后反应。
- 大量出血(纱布浸透、持续滴血/流血块、无法控制)是异常的、需要紧急处理的情况。
- 术后24小时内是出血风险最高的时期,务必严格遵守医嘱:
- 24小时内不漱口、不吐口水、不刷牙(手术区域)。
- 24小时内避免热食热饮、吸烟、饮酒。
- 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
- 按医嘱正确咬纱布/棉卷足够的时间(通常1-2小时)。
- 遵医嘱按时服用抗生素和止痛药。
- 如果对出血量有疑虑,或者出现大量出血,第一时间联系你的种植医生或寻求专业医疗帮助是最安全的选择。 不要自行处理或抱有侥幸心理。
少量血丝是正常的“术后反应”,持续涌出的鲜血则是需要立即处理的“异常信号”。 术后护理做得好,大部分出血都能有效避免或控制,如有任何疑虑,及时联系医生永远是明智之举。💪🏻
